第727章 兰思丽服装公司
允许员工按照一定比例购买自家公司的股票,在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凝聚力的同时,让员工分享到了企业高速发展带来的红利,这是孙大海建议员工参与公司内部参股的出发点。
不过就连孙大海也买有想到,兰思丽服装公司的发展竟然如此迅猛,在短短几年内,就给员工带来了如此高的回报。
孙大海、黄菲菲和吴大伟三个人经过协商讨论,最终选择兰思丽服装公司作为员工持股的试点,是有内在原因的。
食为天是立足于国内发展的企业。在84年、85年的时候,国内关于股票和股份制公司姓“资”还是姓“社”的讨论,还在高层之间暗中激烈地进行。
即便国家放开政策,开始进行试点,肯定也会从国营企业开始。像食为天这样顶着外资头衔的企业,短时间内根本不用去想了。
妆点生活和岁月静好,名义上是给曹月和孙卫红的嫁妆,还有家里小辈们的股份掺和在其中,并不适合让员工们参股。
孙大河和孙圆圆俩人,名下还有合缘鹿业与雅圆赛马场。
不过这两个产业本身就比较偏门,今后也将是二小的个人产业,所以大家就不会把它们考虑进来。
在孙大海的企业中,倒是有比较合适的项目。员工们熟知的九号火锅店从业务范围,到项目特点,都非常适合接纳员工们的内部投资。
然而问题出在孙大海身上。作为前世的金融业内人士,他对于资本圈和股票市场实在太了解了,因此他并不希望自己的企业上市,最少那些他重视的项目,是不会轻易上市的。
九号火锅店是餐饮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大型国际餐饮连锁企业。虽然九号火锅店的利润很高,但几乎所有利润都用于开设分店去了。
要不是九号火锅店还有老威廉和曹勇两个小股东,孙大海每年要留出一些利润用于分红,否则孙大海也许一高兴,还会往里倒贴钱。
这样一个企业,既没有上市计划,又不能保证将利润大量分配给股东,员工持股的意义就不大了。
因此,他们想来想去,觉得如果发动内部员工参股的话,还是兰思丽服装公司这个平台不错。
兰思丽服装公司是孙家为了帮助政府盘活濒临倒闭的国有服装厂,而注册在香江的空头企业。
兰思丽自身没有固定资产,也没有经营项目,它只是作为一个合资符号,拥有兰达服装厂经营管理权、外贸权和品牌管理权。
作为一家标准的中外合资企业,兰达服装厂股份的51%归政府所有,兰思丽只是拥有49%股份的小股东。
但在双方的合资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兰达服装厂的经营管理权归兰思丽所有。
政府会安排一名副经理和一名财务主管进入服装厂管理层,主要负责协调服装厂与其他行政部门的关系以及财务监督。
这种合资模式还是相当有效的,兰达服装厂不仅在合资当年就起死回生,而且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为地方政府额外又解决了几百人的就业问题。
兰达服装厂的前身,是拥有近二百名工人的宏达服装厂,以及一家三四十人的军转民被服厂。
现在的兰达服装厂已经成为了一家拥有十二条生产线,五百名员工的大型综合服装生产企业,并成为首都服装行业内出口创汇最多的企业。
兰达服装厂的业务主要分成几块,在国内的业务主要是校服和工作服,这部分订单的生产已经排到了半年之后。
随着英才学校学生校服的出现,以及食为天、妆点生活以及农业银行单位等率先穿出了统一的工装,一时间学生校服和单位工装已经成为了首都的一种时尚。
兰思丽负责为每位客户安排专门的设计师小组,他们会根据客户的具体工作需要,进行单独的设计。
兰思丽选择这个作为市场的切入点,是非常准确的。现在国内的经济发展刚刚起步,个人对个性化服装服饰的追求还处于萌芽阶段。
鉴于这种情况,兰思丽明智地选择进入服装定制领域。这样既可以提供给工人充足的生产任务,增加工人的收入,同时也使自己在首都服装界站稳了脚跟,打响了名气。
在成品服装方面,兰达服装厂目前并没有针对国内进行销售的产品。
公司的成品服装订单全部来自于海外,刚开始时东南亚和欧洲的订单数量分庭抗礼,各占半壁江山。
自从兰思丽以三百万美元的友情价收购了盛智文的科尔泌服装公司以后,来自北美的订单量大增,已经占据公司全部外销订单的一半以上。
外销订单不仅数量大,批次多,而且利润丰厚。因此,在兰思丽每年的财务报表中,公司的利润几乎都来自于外销订单。至于定制服装业务,更多的是在为公司提升知名度。
根据现在国家的外贸出口政策,兰思丽的服装大量出口创汇,不仅获得了各级政府的大力表扬和支持,而且还得到了大量的出口退税,将公司的利润率再次提高了一大截。
此外,兰达服装厂还有一部分床上用品的订单。作为兼并了被服厂的兰达,虽然他们接收了原单位的生产设备和职工,但开始时并没有准备往这方面发展。
然而,随着英才学校的学生校服和教师工作服订单一起来的,还有一张数量多,且长期有效的全套床上用品大订单。
英才学校从幼儿园到中学,全部采用的是寄宿制。因此,每年有多少新进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就至少需要有多少套床上用品。
这就使得兰思丽公司不得不增加专用的设备,并紧急招收并培训了一批生产人员,以保证学校每一位新生在入学时,能够及时领取自己的床上用品。
喜欢重生之重新活一次重生之重新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