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首都友谊商店

  酒过三巡,大家放慢速度,开始边吃边聊。
  黄老放下筷子,说:“卫国,昨天大海向我介绍了你们的投资计划,我是认为是可行的。你们现在还有什么困难,需要我来帮你们解决?你们要投资的钱,可不是小数呀。”
  孙卫国想了想,回答道:“现在我没有什么问题,这事主要是小勇和小月、大海他们搞的。不过,您老也说了,这是国家政策允许的。那我觉得,既然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他们如果想搞,我就会支持他们。我父亲孙承,从小就教育我,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够用就成。他是这样说的,同时也是这样做的。他是我的榜样,我不会去做钱的奴隶。”
  “说得好!当浮一大白。”黄老豪气顿生,端起酒碗,将剩下的小半碗酒,一饮而尽。
  黄老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孙大海看得却是直肝儿颤。您老还当自己是当年带兵打仗时的身体呀。您都71了,这么喝酒,就不怕中风?还好柳泉居出名的是黄酒,否则,作为太宗钦点平反,并准备替太宗的治国策略,进行试点的老部下,在走马上任前夕,如果被自己一家人给喝坏了身体,您这就是要我们全家跑路的节奏呀。
  大家酒足饭饱,准备走人。黄老要去结账,却发现账已经被孙卫国结完了。
  黄老对孙卫国说:“卫国,你是小辈,怎么能抢在我前面呢?”
  孙卫国无辜地说:“黄老,您是长辈,我当然不能让您去请我们呀!”
  “我跟你说,我现在平反了。国家按照我的级别,把我这些年应得的钱,都补发下来了,我现在很有钱的。”黄老小声地说。他做出一副有钱人的嘴脸,老小孩一个。
  “您想,我们都要搞投资了,能没钱吗?再说,现在投资的事还没有正式谈,我们还能请您吃饭,等开始谈了,我们也不敢请了。您是相关的领导呀。”
  俩人正墨迹呢,孙大海插嘴了:“爷爷,咱们这顿饭,没花多少钱,但是要交5斤粮票呢,您不会身上带足了粮票吧?”
  “啊?”黄老傻眼了。
  他刚从干校平反回城。在干校吃的是大锅饭,回城这段时间,他吃饭还从来没有结过账。在医院里,有机关事务管理局为他结账,去到大内或是农业部,也是有人安排他吃饭,不用他管。黄老自己,还没有养成出门带粮票的习惯。
  黄老哭笑不得:“合着我带一叠钱出门,还不能请客吃饭了?今天出门前,我就计划请你们吃饭的”
  孙大海连忙安慰老小孩:“没关系的,爷爷。以后有的是机会。再说了,您现在还不习惯,等下周您秘书上班,跟在您身边,这种事就有人办了。”
  黄老叹了口气:“粮票、肉票、油票、布票,还有副食本中限量购买的各种基本生活物资……这是我们工作的失职呀。”
  “都会好起来的。等我们的养殖场建好,最起码咱们几户,在家里吃猪肉,就再也不用愁了。”
  ……
  在柳泉居门口,大家挥手作别。曹勇兄妹和李翠凤、孙卫红,带着孙大海兄妹,一起去友谊商店,准备去采购一些稀罕的商品。曹大厨、孙卫国午饭时和黄老说好,先送他回什刹海家中,顺便让孙卫国把黄老家的修缮计划做好。姜、郑老姐俩则是回家午休。
  ……
  建国门外,一座四层的小楼,矗立在使馆区旁边。这里,就是首都友谊商店,无数时尚男女,期盼能进去的地方。可是,护照和外汇券,像两座大山,挡在他们前面。
  1981年,友谊商店可是不好进的,即便来的人有外汇券,但只要没有护照,也是会被门卫挡住的,除非长得一看就不是黄种人,才有可能。
  孙大海前世经常来友谊商店买东西,但那都是在九十年代以后,只要有外汇券就能进去。现在才1981年,正是友谊商店的门卫最为负(嚣)责(张)的时期。孙大海还真不知道,他们这一堆人,怎么才能全部进去。
  真正有窍门,知道怎么进的人,是他的妈妈李翠凤。在乘车来的路上,李翠凤就已经交代好了。
  在友谊商店的门口,两名门卫一左一右,像俩门神似的,挡在门前。
  门外站着许多人,大部分人,用羡慕的眼光,看着进出商店的外国客人。如果看到有东方面孔,很有可能是华夏人出来了,胆大的,还围过去打听,里面什么样?都卖什么东西?……
  还有一部分人,则是盯着每一个进出商店的客人。有人经过时,他们会小声地说:“changemoney”,或者操着不流利的英语,请人代购商店里的某些商品,并承诺出来时加价购买。黑市中流通的外汇券和一些进口商品,大部分都是由他们老鼠搬家似的,一点点地兑换出去的。
  来到门口,孙大海他们几个分成了两组。曹勇抱起孙圆圆,走在前面,曹月则是一手挽着她哥哥的手臂,另一手拉着孙大海,四人就像是个四口之家一样,一边用英语交谈着,一边走了过去。
  当门卫想要伸手拦住检查时,曹勇不耐烦地掏出护照,冲门卫晃了几下,毫不停顿地带着人,走进商店大门。
  李翠凤带着孙卫红,也过来了。李翠凤向另一名门卫,出示了她的记者证,并指着亮出旦复大学学生证的孙卫红,对门卫说:“她是我徒弟,是国家新分配来的实习记者,我们要进去做调查。”
  八十年代初,在人们眼中,记者是很高大上的职业,是能代表国家的,他们写的新闻,能让首长直接看到。因此,记者证的威力,远高于当时的介绍信。
  果然,门卫赔着笑脸放行,还主动说如果有需要,他可以帮记者找领导。李翠凤谢过后,带着孙卫红,从容地走进商店。
  众人会合后,孙大海拉住李翠凤的衣袖,问道:“妈妈,这么轻松就进来了?您怎么知道可以用记者证带人进来?”
  “在老记者圈子里,这不是什么秘密。友谊商店归三个部委共同管理,我们记者,人面又比较广,随便找找关系,就能找到管他们的人。记者歪歪嘴,商店的领导就到挨批评。以前发生过好几次这样的事了。所以,只要别太过分,友谊商店对记者进入,基本是不管的。”
  李翠凤想了想,继续说:“其实,真来这里的记者也不是很多。记者,这个职业说起来好听,但收入也不比别人高,一样要养家糊口的,谁有那么多闲钱买这些高档商品呀,而且还只能花外汇券。”
  孙大海小声地问:“不是可以倒腾点东西出去,门口一卖就挣钱了吗?”
  李翠凤笑了笑:“记者一般都见多识广,眼皮子应该没那么浅。再说了,能成为记者的,多少算得上是文化人了,就为倒腾这点东西,万一被熟人看到,或是被公安抓到通知了单位,这脸还要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