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四章 还双管齐下了

  王中正还是没有对这类事的警觉性呀。,
  得到消息并不算晚,探知的奏报也算及时。
  但是王中正并没有太重视,直到赵曦处理完公务,回内苑时,王中正才当闲话跟赵曦说起来。
  若不是王安石是革新之法的创立人,这种事他连说都不会说。
  就是宗亲跟相公家下人推搡,没什么大不了的。别说激烈程度很低,就是打闹的用人受伤,开封府也足可以解决了。
  也就是官家让多关注新法的信息,否则,探知们连奏报都不会奏报。
  文臣看不起内监,王中正是真有看热闹的心
  谁曾想事态会这般严重。
  “官家,宗亲将王相公府门堵上了,不让王相公出衙”
  这时候,王中正也知道事情有点大了
  “政事堂呢?”
  “回官家,政事堂吵开了。司马相公要求开封府衙役和巡捕直接驱散宗亲。而韩相公和文相公认为正值朝廷对宗亲变革之际,应该温和处置”
  这都什么时候了?还顾得上扯皮?
  “政事堂何人到现场了?”
  “回官家,暂时无人到现场。韩绛相公建议,不管是驱散还是温和处置,开封府都必须到场,并护送王相公到公廨”
  “但韩琦相公和文彦博相公认为,那样会将闹事的宗亲引到公廨,有损朝廷声誉。建议由王相公自行解决。”
  嗯?赵曦听到这儿有点意思了。看来不是那么简单呀。
  “开封府呢?”
  “回官家,巡捕和衙役到场只是只是并未有任何动作,像是看热闹。,”
  事态到目前为止,朝臣还找不出王安石的毛病来。
  并且,只要双方一直克制,这样的情形就是僵持四五天,王安石也没多大事。
  大不了给朝廷称一声病就可以。
  赵曦还看不出背后有其他目的来,从现在看,还真像是宗亲因为变革不忿,才去恶心王安石的。
  还是先把漏洞补上吧。
  “中正,携我手谕,恩准王介甫在家完善革新法令。另外,通知开封府,确保不得出现冲突,再从讲武堂调一都军卒班,协调开封府维持秩序”
  相比王安石,宗亲在汴梁没多少人气。
  其实,赵曦是可以快刀斩乱麻把这事解决掉的。他之所以还让这故事继续,就是想看看这背后到底还有什么猫腻。
  宗亲革新法令已经颁布了,在赵曦的概念里,没有朝令夕改这词,更不会也不容许随意废除。
  别说是宗亲,就满朝堂的文臣大闹好吧,这个会很麻烦。
  不过现在嘛,可以让子弹飞一会儿。
  果然,一整天,一直到放衙,并没有意外的消息传来,而宗亲也散了,仿佛就是为了不让王安石上朝一样。
  内苑,难得今天自家的女人都集中在延福宫不过好像一个个疲惫不堪。
  “三哥,今日被宗亲烦扰了一整日”
  滔娘见赵曦进殿门,强打精神起来迎接,苏氏段氏也如此。
  “求到内苑了?”
  “嗯,一大早就有人拜见,从公主、郡主到县主,在汴梁的几乎一个不剩。”
  “从卯时一直哭诉到现在。恳求官家莫听朝堂佞臣之言,莫伤了大宋江山之本”
  “不止是这边,恐怕太后娘娘那边也被叨扰了。在这边的都是同辈,可能长一辈的都去慈明宫了。三哥,朝廷之事滔娘不参与,可太后娘娘那边,你还是去一下吧。”
  双管齐下呀,这都走夫人路线了。
  太后娘娘唉,该面对的总是要面对。支持不支持,都不存在朝令夕改的可能。
  涉及到宗亲,去慈明宫疏解一下确实必要。
  “曦儿,可是为宗亲之事而来?”
  “是,娘娘,孩儿终还是给娘娘惹麻烦了,打扰娘娘清净了。”
  公务繁忙,赵曦并不是要故意冷落,只是原本每日的昏定晨省,为变成偶尔了。
  “曦儿,为娘还不至于老迈昏庸。你爹爹在世时,就曾感叹宗室之耗费无度,终未能狠心解决。”
  “如今,既然朝廷议定了,就没有再更改的必要。她们确实是跟为娘哭诉了既然是大宋的宗亲,就该为大宋久存分忧。”
  要说国朝最了解赵曦的,还就说内苑的皇后和太后。从很小的时候,官家就是个特别有主见。
  宗亲变革,不管是官家倡议的,或者真的是那个王安石建议的,只要官家同意推行,她们就知道,木已成舟,绝无更改的可能。
  虽然被宗亲嚷嚷的烦,打心眼里也觉得朝廷这样做狠了点。可在赵曦面前,是不会让他为难的。
  关键是,不能越内宫干政的那条线。
  顶多在背后咒骂几声王安石而已。毕竟宗亲都这样了,皇戚也不会有什么好。
  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内苑的女人们也一样。
  尽管她们支持的很坚定,当赵曦能看出来,对于宗亲变革这事,她们也很不理解。
  “娘娘,在国朝,宗亲,皇亲国戚,那怕是被封赏的官阶很高,职衔惊人,当真正面对士子文臣时,可有一点优越感?”
  很有必要解释。赵曦真不想内苑对朝政也有不理解,甚至拐着弯的去干涉。
  “相对于寒门,甚至耕读传家的士子。宗室和皇亲国戚即便在科考和任职上都有优待,升迁也有优势。”
  “即便是二甲进士,要想让政事堂有印象,非十年之功可得。就是嘉佑二年苏子瞻那一届,十多年了,孩儿能记得他们也是这两年的事。”
  “而宗室和皇亲国戚呢?只要稍微有些作为,就会被朝廷说起,也不存在功劳被埋没,毕竟他们都有直达天听的渠道。”
  “有这般优势,还可以挺直腰杆面对文臣士子。何乐而不为呢?”
  “既然宗亲和皇亲国戚也知道他们是我大宋最坚实的基础,为什么不考虑把这基础夯的更扎实?”
  “孩儿也不愿孤身一人对朝堂臣工,可放眼朝堂,可与文臣抗衡的,并与孩儿立场相同的,真的很局限。”
  “我真希望能有一天,在政事堂集议时,也有皇亲国戚或者宗亲在场,能有铁心跟我一个心思的相公,而不像现在,孩儿需要耗尽脑汁的跟文臣谋。”
  “而想达到这样的局面,唯有放开宗亲和皇亲国戚为官,也只有他们凭真正的能耐登堂入室,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空顶着挺高的官职,就是朝议时都不敢开口!”
  要说开始解决宗亲问题时,赵曦有这样的想法,纯粹就是诓人。不过现在以这个为借口,跟娘娘解释,倒也说得过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