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御前会议
再之后就没了。
关于其造舰的话题,甚至比不上新式无畏号战列舰来的多。
没错,就是那艘划时代的无畏号。对于该舰,此时担任朴次茅斯总司令的费尔舍中将极尽赞誉。他称赞这艘意大利建造的战列舰是划时代的杰作,呼吁英国海军赶紧跟上脚步,别因此落后了。
不过大英帝国自有国情在此,新式战列舰不需要论证一下么,哪能直接就开建。所以现在各国还处于论证阶段,开建还需要再等等。
正当欧洲各国因为意大利准备大建海军各有打算的时候,在远东大地上,一股暗流正在涌动。
在东京,示威的人群刚刚散去,满地抗议俄国的旗子掉落了一地,而作为抗议的核心点,俄国驻日本大使馆的外墙色彩斑斓,恰是好看。
而看到人群散去,守护大使馆的日本军警也是松了一口气。这隔三差五的向俄国人示威,他们警察也累的够呛。要不是职责所在,他们都想向俄国的抗议示威。为了保住朝鲜的利益,他们警察都只领60%的奉公薪,一家老小靠这点钱该怎么生活啊。
小警察们的想法,对于参与两国纷争的大人物来说,根本不在意,因为他们有更加重要的事情需要关注。
在皇宫内,一场御前会议正在召开。
“陛下、诸君,目前我们财政部的资金还能坚持三个月,如果再不想办法,那么政府就要破产了。”
与首相一同是军队出身的大藏相曾祢荒助,向在场的众人告知着大藏省的情况。
“能不能再找英美等国借一点?”农商务大臣平田东助开口提了一个建议。
面对这个建议,曾祢荒助一脸苦涩道。“目前是借无可借,我国能用来抵押贷款的都拿了出来,唯一能用的办法只有一个了。”
虽然曾祢荒助没说什么是什么办法,但是在场的人都知道那是什么。
说起来日本财政这么惨,卡洛居功至伟。甲午战争在意大利的插手下,日本伤亡惨重不说,什么赔偿都没捞到,要不是大英帝国力挺,连朝鲜这个大陆跳板都得不到。
要知道在原历史上,日本在得到清国2.3亿两白银赔偿之后,其财政总收入直接从战前1903年的1.34亿日元,直接增长到战后1895年的2.79亿日元。随着更是一路高速增长,在五年内达到4.38亿日元。(三国干预还辽,多给了三千万两白银)
而在没能获得清国巨额赔款的情况下,虽然日本获得了朝鲜的保护权,但是朝鲜半岛哪够补充日本财政的,哪怕是日本动员更多人去国外务工,但是日本财政一直迟迟没能突破3亿日元的大关。
这也导致,日本在不断扩军当中,日本财政率先撑不住了。这才1903年,日本财政就顶不住了。
面对大藏相的叫苦,首相桂太郎反而询问起一旁的外相。
“小村君,与俄国人谈的怎么样了?”
面对首相的询问,在甲午战争中担任至关重要驻清大使的小村寿太郎随即回答道。“目前与俄国谈的不顺利,我有一种感觉,俄国人在故意拖延时间。”
小村寿太郎所说,是日本想要与俄国划定各自势力范围,因为俄国也将手伸入了朝鲜。这种情况当然是清国势力退出朝鲜后,朝鲜小朝廷生怕日本对自己不利,所以拉拢俄国人,试图利用两者的争斗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
而日本与俄国的商谈,就是想要独自占有朝鲜半岛。
面对外相的话,桂太郎想了想之后开口询问起一旁的海军大臣。“山本君,你们海军如果对上俄国的太平洋舰队,有几层胜算?”
虽然这不过是首相的询问,但是在场的重臣么,都关注了这个问题,因为这关系到日本的未来。
面对众人的目光,担任海军大臣山本权兵卫随即开口道。“如果联合舰队正常与俄国太平洋舰队交战的话,我们有六成的胜算。”
六成胜算这话,让在场众人忍不住皱眉了。因为这胜算太低了,日本已经将全部家当都压上了,这个胜率太低了风险太大。
“如果无所不用其极呢?”
开口的是首相桂太郎,而熟悉外交规则的外相小村寿太郎在听到这话后脸色一变。
说完这话的桂太郎没有管其他人脸色,反而盯着山本权兵卫,等着对方给自己答复。
面对首相的继续逼问,山本权兵卫想了想道。“我们海军部之前也做过这样的预案,想要无所不用其极的将俄国太平洋舰队击败,有两点需要考虑,第一我们舰队必须隐蔽,第二驻扎在旅顺的俄国舰队不能有防备,我们可以用鱼雷突袭停靠着的俄国战舰,尽量将其在军港中歼灭部分,然后再引诱其出海一举击沉。”
“如果对方不出来该怎么办?”
面对这个问题,山本权兵卫露出了一脸笑容。“如果这样的话,那就更好。我们用船沉在旅顺出海口,将俄国战舰堵在里面。”
对于旅顺港的情况,日本海军早摸清了。旅顺虽然是个优良的不冻港,但是却是有缺点的,旅顺内港较狭窄,而且水比较浅,另外还只有一个出入口。大型战舰只能在涨潮时出入内港,而且要有拖船牵引。
虽然山本权兵卫没有说几成胜算,但是桂太郎自己衡量了一下,这样如果顺利的话,基本就就有八层的胜算。
既然如此,那么有些手段就必须上了。
“小村君,与俄国人的谈判依然要继续,至于什么时候终止谈判,等通知吧。”
面对首相的话,小村寿太郎还能说什么,为了最后的胜利,一点点名誉算得了什么。
“请放心,外交部知道该怎么做了,不会让俄国人察觉到任何异常。”
得到小村寿太郎回复后,桂太郎看着山本权兵卫道。“山本君,接下来就拜托你们海军了。”
“嗨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