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决死之战

  因为海运的耽搁,在对马岛坐镇的丰臣秀吉几乎同时收到了小西行长他们发来的两封信。读完这两封信,丰臣秀吉根本就不相信,竟然有十多万明军入朝作战!毕竟,现在明军主力大草原上,正忙着对付也先的骑兵呢,连大明的皇帝都去那边了,明帝国还有精锐在国内吗?而五个兵团,加起来也有十多万人了,还有火器,怎么就打不过明军?
  丰臣秀吉对这五人非常失望,不过这也情有可愿,明军能够在这几年内将强大的蒙古打得爬在地上,而且现在还主动去蒙古找麻烦,显然,明军是很强大的。而小西行长他们的五个兵团是分三次进攻的,这犯了兵家大忌,失败也是必然的!不过,丰臣秀吉并没有立即派遣更多的部队入朝,他手里也没有这么多的部队了。
  一番考虑之后,丰臣秀吉立即做了五件事情。一是回信安抚小西等五人,让他们在平壤稳住阵脚,等待援军到来。二是立即派人去通知加藤清正,让他的第二兵团从朝鲜东北地区撤回来,参加对安州的围攻行动。三是给岛津义弘,宇喜多秀家两人发出命令,让他们的两个兵团立即从朝鲜南部地区赶往平壤,参加安州会战。四是将对马岛的三万预备队运到朝鲜去,补充小西他们的损失。最后,丰臣秀吉撤了小西行长的前总指挥,改宇喜多秀家为前线总指挥,小早川隆景为副总指挥。
  这五件事情安排下去之后,丰臣秀吉也再次看到了希望。毕竟,小西行长只是个商人,商人的脑袋不适合用来打仗。而宇喜多秀家与小早川隆景两人都是丰臣手下的大将,这宇喜多秀家虽然是个年轻人,没多少头脑,不过小早川隆景就不同了,他可是丰臣五老之一。地位与声望远在小西行长之上。
  最先收到命令的是驻扎在朝鲜南部大丘的岛津义弘的第四兵团。原本,第四兵团应该是中路主力,不过在到了朝鲜之后,这岛津义弘身体不争气,水土不服病倒了!他这一病就是两个多月。等他病好了,可以出征的时候,朝鲜的大半壁江山都被前面三个兵团给打了下来。而他的第四兵团也落到了后面,改做后卫。在接到了命令之后,岛津义弘没有丝毫迟疑,立即率领麾下一万五千余名部下奔赴平壤,参加安州会战!
  第二个到达的是宇喜多秀家的第八兵团。这宇喜多秀家虽然多为丰臣秀吉重用,不过他却是个年轻的将领,而且生性好色。到了朝鲜之后,仗没有打多少,女人却玩了不少,大概是异国风味就是不同吧。这宇喜多秀家在锦山一呆就是两个多月,泡在女人堆里,骨头都快软了。当他接到丰臣秀吉的命令之后,立即整顿部下,准备出发。不过,这有什么样的将领,就有什么样的兵,宇喜多秀家都是这个样子,那他的部下也好不到哪里去。足足花了三日,宇喜多秀家的第八兵团才完成了集中,开赴平壤。
  在第八兵团到达平壤之后两日,从对马岛赶来的部队也到了平壤,这三万人都补充到了小西他们五个兵团中去。另外,他们还带来了大量给养,以及一批火器。这是丰臣秀吉手里最后的一批火器了!以往,还可以通过商人从大明那里购买火器,不过现在大明商人根本就不到日本去了,也就只能想办法到南洋的那些国家,出高价购买一批二手的火枪,这自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日军在平壤休整,整编了两日,也就是在福岛,小早川,毛利三人从安州逃回来之后的第十日,日军终于集结完毕,七个兵团,近十三万大军从平壤出发,浩浩荡荡地开向了安州。而日军再度北上的消息也飞一样地被送到了安州守将卫平的手中!
  在卫广负伤之后,卫平迅速领军赶到了安州。他不但将两万火枪兵,一万步兵带了过来,还在经过九连城的时候,把于谦增援的五千先锋骑兵,两万押送补给物资的步兵都带了过来,当然,那些作战物资也连同一起运送了过来!卫平到了安州之后做的件事情就是了解日军的情况,通过探子,以及朝鲜百姓了解日军在平壤的动向!
  当卫平知道日军在平壤集结了十三万兵力,而且还有大批的火器之后,心里也是大惊不已。此时,明军在安州的兵力不过六万人,而且还得分出一部分去守卫同仁关与定州,能够留守安州的也就四万五千人马!卫平没有丝毫的耽搁,立即遣人回定州,以最快的速度把炮兵转移到了安州来。本来卫平就是炮兵将领,没有炮,他心里发慌!
  在日军出发前一日,卫广的伤也好了。他做的件事情就是了解战局,接着,他就去找了哥哥卫平。
  “日寇势众,我们如果一味的防御,必然事倍而功半,且安州城小,不足以容纳这么多的守军,守军过多,战斗力根本发挥不出来,我认为应该分兵!”
  “分兵?”卫平有点不解地看着弟弟,分兵可是兵家大忌。
  “对,分兵!”卫广很坚定地点了点头,“兄长,日寇并不知明军主力到达安州,势必轻敌。如能利用好这一优势,必然能挫败敌人!不如这样……”
  听完卫广的建议,卫平皱了皱眉毛,说道:“率军守城还是我来,且日军认为你在上一次战斗中已经阵亡,见我们换了新的将领,必然更加轻敌。且,指挥炮兵打防守战是我的强项,若你来率领这支骑兵,必然能更好的发挥出骑兵的威力来!”
  “也好,那就这么定了。战时以火箭为号!”
  “好!”
  两兄弟相互点了下头,拿定了主意。也就在日军到达之前一日,卫广率领五千骑兵离开了安州城,另外还有五千火枪兵,一万步兵赶往了同仁关,提防日军绕过安州,直取同仁关。而卫平这留在了安州,开始全面加固城防。
  宇喜多秀家与小早川隆景两人率领日军浩浩荡荡地开到安州城下时,日军立即就包围了安州,并且开始建造攻城设备与器械。丰臣秀吉送来的火炮也都派上了用场,不时地向城内的明军进行炮击,打乱明军的防御部署。到这个时候,宇喜多秀家与小早川隆景两人都没有认识到,明军不但换了主帅,而且还增强了很多的兵力!
  面对日军的炮击,卫平有种笑不出来的感觉,在他的眼里,这算什么炮击?十多门火炮在那有一发,无一发地打着,这都算是炮击吗?当年,卫平在朱祁钰的手下,一次就是两百多门火炮一起用上,那才叫真正的炮战!不过,卫平并没有急着还击,日寇众多,如果让他们发现明军有强大的火炮的话,那后面的奇袭就难以奏效了。所以,卫平一面让人隐蔽好,躲避日军炮击,一面迅速地变换着炮兵阵地,将火炮都运到了日军最为集中的南门方向上来,准备给日军一点颜色看看。
  到下午,日军的工程器械也造得差不多了,炮弹也消耗得七七八八,见到城内的明军没有反击,而且城墙上的明军数量并不多,宇喜多秀家与小早川隆景两人心里大喜,都认为明军经过前三次战斗,元气大伤,此时已经无力应战。两人也没有多考虑,立即就命令日军从安州的四个方向上同时发动了进攻!
  数万日军从四个方向上几乎同时杀了上来,很显然,日军采用的是标准的人海战术。这在火器不发达的战争中还是很有用的,毕竟人力超过了一切。可是,在明军与蒙古军队的战争中,已经无数次的证明,人海战术在一定程度上只能增加伤亡,并不能带来多少好处!蒙古骑兵的人海战术还有速度的优势,野战中对明军的威胁很大。现在,明军据坚城防守,而且日军的步兵根本就谈不上什么速度,那他们的结果必然更加悲惨!
  当南门外的日军距离城墙还有三百步的时候,卫广果断地下达了作战命令。隐蔽在城墙上的四千名火枪手几乎同时站了起来,分成四列,有条不紊地用火枪射击着推进的日军。几乎同时,后方的八十多门火炮几乎同时开火,这些火炮都采用高仰角射击的方式,当成批的炮弹砸在了日军阵营中的时候,日寇慌张了!
  明军竟然有火炮!这恐怕是当时每一个日寇,包括宇喜多秀家,小早川隆景这些将领的想法吧!小西行长,黑田长政他们都说明军没有火炮,而且在小早川隆景上一次的进攻中,明军也确实没有火炮!
  等到几个日寇匪首反应过来的时候,卫广的炮兵已经连续发射了十多轮炮弹,上千发炮弹落在密集的日军阵营中间,造成的伤亡是非常恐怖的,再加上城墙上火枪手的连续射击,批进攻的日寇,甚至还没有到达城墙下,就全军崩溃了!
  打到这个地步,日军几个将领都立即下令停止进攻,这仗是没办法打了,毕竟明军火力猛烈,日本武士就算都是不怕死的人,可并不是打不死的人!
  见到日寇纷纷撤退,卫平下了第二道命令,让隐蔽在城墙上的二十来门火炮,立即集中活力,对准日军炮兵阵地轰击!原本日军的火炮射程就不如明军火炮,现在明军火炮又是自上而下的攻击,射程又提高了不少。在明军炮兵的精准炮击中,那十多门日军火炮全数被摧毁,数百名日军炮手也做了陪葬品!
  天的战斗打到这里也就草草的结束了。在明军强大的炮火面前,日军撤退了五里,并且撤消了对安州城的包围。几个匪首一聚头,立即产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以小西行长为代表的几个将领要求撤军,显然明军主力已经入朝,不然不会有这么多的火炮,这仗没办法打下去了。如果退保平壤的话,还能与明军讲和。到时候,是打是和,再来做出决定。而以小早川隆景为代表的几个将军则认为应该继续进攻,既然安州打不下来,那就找别的地方打,通往义州的道路又不仅仅只有这一条!
  显然,小早川隆景的威望比小西行长高多了,而且他又是前线副帅,宇喜多秀家则是个没有多少头脑的年轻人,把指挥作战的事情也都交给了小早川隆景去办了。最后,日军决定暂不撤军,除了派小西与黑田的两个兵团去牵制安州城内的明军之外,其他五个兵团杀向同仁关,切断安州与北方的联系,进军义州!
  做出这一决定之后,日军休整两日,立即就返身北上。小西行长与黑田长政的两个兵团摆在了安州城外,不时地骚扰一下城内的明军。而当日下午,小早川隆景就率领另外五个兵团到了同仁关外,直逼定州。
  同仁关是定州南面十里,清川江上的一处重要关隘。这里也是朝鲜北部,义州之南唯一的一处险关了,如果同仁关失守,那么定州与义州将无险可守!而同仁关其实只是一处险要的渡口,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关卡。之前,这里只有五千明军防守,不过,现在这里的守军已经增加到了三万人马,其中明军两万五千人,包括一万的火枪兵!
  当日军到达清川江南岸的时候,明军早就已经做好了准备。这一路上,日军的行踪都被明军的探子所掌握,各路的情况都及时地送到了各地明军将领手中。听闻八万日军杀奔同仁关而来,当地明军立即就做好了战斗准备!
  清川江虽然不是一条大江,不过此时正好夏末,是雨水最多的时候,水流非常的湍急。而清川江上的那座桥梁早就被明军给拆了,渡河用的索道也被拆得只剩下了几根铁链,渡口则由明军主力防守。当日军看到主动出来迎战的明军时,心里也是大骇,怎么这里也有这么多的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