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重农

  “哪里哪里。“骆知祥笑道:”这里十分幽静,酒肴也十分美味,又不像在宣州时整日里忙于公事,这几日倒是胖了不少。”说着还摸了摸圆润了不少的脸庞。
  “那就好,那就好!”吕方笑道,一边坐下一边说:“这几日我有些琐事,忙的不可开交,倒是把骆先生落在一旁了,只怕慢待了,今日见先生这般,才松了一口气。若是这酒肴先生还喜欢,回宣州时便将那厨子一同带回去吧。”
  骆知祥正要推辞,跟在吕方身后进来的高丰田笑道:“这也是我家主公的一番美意,骆先生便收下吧,这十几日我军进去浙东,兵事繁忙,主公实在是抽不出时间来探望先生,请先生莫要在意。”
  骆知祥听到高奉天说浙东兵事,不由得一愣,高奉天轻轻拍了一下脑袋,道:“某真是糊涂了,忘了这十余日骆先生都在府中静养,不曾知道外间消息。好叫先生知道,我莫邪都行军司马陈五领兵东征,攻破昱岭关后,歙、睦二州刺史已经开城投降,依附我莫邪都。武勇都左指挥使许再思也将军中将校家眷送至杭州,奉我家主公为主,如今浙东之地我军已得其半了。”
  骆知祥听到这等惊人的消息,已经惊得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过了半响功夫,方才颤颤巍巍的站起身来,对吕方敛衽下拜道:“吕公果然天纵神武,有鬼神莫测之机,外臣在这里恭喜了。”
  吕方受了骆知祥一拜,笑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得其地易,治其地难,眼下兵势未息,钱粮如流水般用去,眼看府库便是如洗,吕某只望平定浙东,也好与民歇息。”
  吕方这番话倒是颇合骆知祥的口味,点了点头道:“吕公有这番心思,当真是浙东百姓之福气,只是。”他说到这里突然停住了,想来是想到了自己此行来的目的,吕方在这里大声哭穷,岂不是为了拒绝自己的要求做铺垫,想到如何回去交差,不由得发愁起来。
  吕方仿佛猜出了他的心事,笑道:“骆先生莫愁,吕某再穷,田宣州开口我还是要给面子的,若无田公提携,任之岂有今日,骆先生且先开一个账单来,只要力所能及,吕某自当一应奉上。”
  骆知祥猛然听到吕方这般说,十分感动,虽说田覠有大恩与吕方,可这等乱世,枭雄之间互相攻杀,恩将仇报的大有人在,远的不说,宣武朱温当年为秦宗权所攻,形势窘迫,便向朱家兄弟借兵,还约为兄弟,可刚刚击败秦宗权,他便借口朱瑄招诱自己军中壮士,发兵攻打朱家兄弟,吞并了他们的地盘。田覠求告的粮食、军械还有油火都是吕方急需的东西,看来流言不可信,世人多有传言吕方奸诈好杀,如今看到倒是个感恩知报之人。
  骆知祥在心中感慨了一会儿,告了声罪,回到屋中,过了片刻便取出一份帛书来,递给吕方。吕方接过,细细看了看,又递给身后的高奉天,高奉天细细看了后,与骆知祥一同商量了片刻,方才一一敲定数字。一切商定后,骆知祥斟满了一杯酒,拜谢吕方。
  吕方也不谦让,满饮了此杯,笑道:“吕某当年领兵至宣州时,见田野开辟,满地桑麻,士民殷富,据我所知,田公亦年年对外用兵,却如何能如此,世间皆传这是骆先生之功。吕某出身低微,才亦不过中人,却执掌大郡,实属非分,不敢不小心谨慎行事,如何能使民富兵强,还请先生赐教。”
  听了吕方的问话,骆知祥的眼神一亮,当时天下藩镇,几乎都是将属下官职以为酬庸之位,担任的大半都是披甲持弓的武人,对于士人大半也不过当做仆隶一流的人物相待,田覠在其中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可骆知祥稍一违逆了他的心意,便被派出做这等苦差,也不由得让其心寒。可吕方眼下连战连胜,应该是志满得意之时,可却这般战战兢兢,委身下士,再联想起他在淮上投靠杨行密以后的诸般行止,越发让骆知祥心动。古时士人,所求最大不过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博个封妻荫子,自黄巢之乱后,天下士人几乎都已经看出了如今已是末世,正是群雄四起,逐鹿中原的局面,也纷纷在其中选择真主,骆知祥也不例外,听到吕方发问,给自己倒了一杯酒,一便啜饮一边思忖。一旁的高奉天低声吩咐婢仆撤掉几案上的残肴,换上热茶。
  过了半盏茶功夫,骆知祥突然抬起头来,道:“自古治民之道,首在重农,有农则有食,有食则能聚民,方能生财亦能自保。若欲重农则有三要:一不违农时,春不耕则秋无食,是以古时征战有时,经年苦战,虽胜亦疲敝,必有荒年。二则人地相符,使野无旷土,人无逸夫,人、地皆能尽其力。三官府须得征发有节,使令有常,何也?如今天下战乱,百姓流离,此皆坐食不耕之民,食者众而耕者寡,欲求百姓富庶,天下安堵,又岂能得焉?然百姓非不欲务农,官府盘剥过甚,小民辛苦一岁,所得不过数石,官府取其半,田主复取其半,余者又如何能糊口,且桑麻若有出产,非一岁之功,小民无留置之心,必不愿种桑植麻,无有衣食,又何以自存?吕公若欲浙东大治,须得在以上三点上下功夫。”
  骆知祥所说的是中国古代五千年来儒家学说的共识,农业是一切的经济基础,有了足够的粮食,才能在乱世将百姓和土地重新结合起来,才能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而他说的第二点则是要求均田制,因为王朝末期,一般土地都十分集中,一方面有大量的空旷土地没有耕作,另外一方面则有大量的流动人口,采取的解决办法无非两种,一种三国时曹魏采用的军屯制,将流民以半强迫的手段固定在土地上,使之成为国家农奴或者世家地主的依附田客;而剩下的一种则是均田制,将失去主人的空闲土地和强行分割大土地主的空余土地均给流民,使之成为自耕农。这两种办法都可以使土地和流民重新结合起来,达到建立经济基础,消灭流动人口的目的,但是第一种办法有很大的后遗症,一方面屯田制下的农民被剥夺了人生自由,生产效率很低下,另一方面则是获得大量有人生依附关系的世家地主本身也是大一统国家的潜在不安定因素,其实骆知祥说的“人地相符”指的便是均田制。第三则是说如何能使流民安定下来,因为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十分脆弱,如果受到商人的盘剥则很容易破产,为防止这点,唐以前征收的税收都是实物形式,农民生产的布帛不但可以用来缝制衣服,还能作为通货之用,所以桑麻对于古代中国农民来说不但是身上衣服的来源,还是货币的来源。但是桑树从种植到可以用来生产有好几年的间隔,成本很大,所以骆知祥建议吕方对百姓取之有度,才能让百姓安心投入农业生产中。
  吕方听完后,点了点头,思忖了片刻后,问道:“骆先生前两条,某自当奉行,只是浙东水道纵横,尤其是浙江,水道曲折,且海水常常倒灌进来,为害极大,须得修缮堤防,可这须得大量人力。眼下兵事甚重,且若役使士卒过甚,亦有前车之鉴,骆先生可有良策?”
  骆知祥点了点头,他也明白吕方话中的意思,先前钱缪役使士卒修筑杭州城墙,结果激起了武勇都之乱,吕方趁机才夺取了杭州,此事过去才不过一年,吕方自然是不敢让军士去服苦役修水利。他沉吟了片刻,道:“我在宣州时,倒是有用过一个以田代酬的法子治理水利。”说到这里,他便用手指在茶杯中沾湿了在桌面上画了起来,原来在宣州原有一条长江的支流,年年大雨之时便冲破堤防,四处泛滥,横流四溢,若要治理又没有钱粮。骆知祥考察情况以后,发现那支流两岸本是上好的水浇地,只是因为年年水灾,才荒废了成为了无主的荒地,于是他便首先宣布官府即将修缮那支流的地方,然后将那些土地划分成许多块,以极其低廉的价格拍卖,并免去十年的田赋,可是有个附加条件,就是购买田产之人须得出人力财力修缮堤防,果然许多富户看到官府要修缮堤防,便赶来购买土地,很快便将那些堤防修好,花费的钱粮也是微乎其微。
  吕方听到这里,不由得击掌赞道:“好一个借鸡生蛋的办法。”暗想这骆知祥果然是能吏,想出的办法和现代城市开发的有异曲同工之妙,先是说要修缮河流,让一文不值的每年泛滥土地预期升值,然后引导民间的人力物力来搞公共建设,从而达到公私两便的目的。可是转念一想,想这等事情,无论是河流地方耗用的工时钱粮,能够拿出土地多少肥瘦,有能力出钱出人的富户等等细微末节牵涉极多,那个支流和浙江的情况也是相差甚远,像这么大个攻城,只要一个环节没弄好,便前功尽弃,说不定还会激起民变,一发不可收拾,自己手下也没有这等经验的人才,想到这里,吕方的目光不由得定在了骆知祥的身上,动也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