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墨家
刘启走到半路之时,却遇到了一个他不想看见的人——陈安。
刘启暗自叹息一声,每次见到陈安偷偷摸摸的跑到后面来找他准没好事。
陈安躬身行礼道:“臣拜见陛下。”
“陈安你又有何事来找朕啊?”
陈安很明显的从刘启的声音中听出了一些无奈,不过陈安倒是没有感觉尴尬。
“回禀陛下,臣是来针对不久后的科举来提出一点意见的。”
“什么意见?”
陈安捋了捋思路:“臣想在科举中单设一科出来,遴选工匠。”
刘启蹙眉说道:“你之前不是从吴国那边带回来了一批工匠吗?怎么还要工匠?”
“陛下,臣上次从吴国带回来的工匠大多不识字,而且他们长年被吴王关在军工坊里打造兵器甲胄,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那样的工作,思想有些固化,不符合臣的要求。”陈安如实说道。
刘启沉吟了片刻,狐疑道:“你是不是心里有了什么想法,但奈何自己跟那些工匠们说不清,所以才想到这出?”
陈安脸上微红,刘启说的确实差不多。
他之前便和那些工匠商讨过一些器械制造,但是吴国带回来的工匠手艺大多是师傅传给弟子,一代一代下来形成了一个顽固的思想,不会变通。
所以需要一些懂的创新,热爱创新的人才。
比如陈安想将按照前世记忆先制造简易的水车运用于田间灌溉,后面再研究其他东西,比如利用水力来进行锻压。
陈安说道:“的确如此。”
刘启却说道:“朕大概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想让墨家弟子来帮助你制作那些器械吧?”
“不错,臣确实有这个想法。”
说到这里,清凉殿一下子沉寂了下来。
过了片刻,刘启缓缓开口道:“陈安,虽然当时你和朕还没有出生,但朕相信你应该听过那件事。”
陈安心里明白刘启所说是什么事。
墨家的思想理念有兼爱、非攻、节用、明鬼、天志等等。
同时墨家有一条规定,出仕为官后你必须要在外界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张,如果行不通宁可辞职。另外,为官的墨者要向团体捐献俸禄,做到“有财相分”,任首领(巨子)的更要以身作则,毕竟研究工艺也是需要花钱的。
墨家的有些理论看似比较无礼,但是在当时他们所给的回报也是无穷的。
……
战国时期墨家巨子孟胜在出国阳城君手下任职。由于楚国发生了政变,在这之前阳城君下令孟胜带领墨家帮其守城,给了孟胜一半符节,表明若是有人来接管城池,必须要出示另一半符节。
在这次政变中阳城君败亡,没法回到阳城便逃亡了。
楚国派人前往收回阳城,但是他们手中并没有阳城君手中的另一块符节。
孟胜深知凭自己这些人是不可能守的住阳城,但是他为了遵守信义决定死守阳城,并提前下达了自己的遗书,说自己死后,将墨家巨子的位置传给宋国的田襄子;他认为田襄子是一位贤能的人,一定可以带领墨家强大。
孟胜的弟子徐弱听了他的话说道:“听到老师你的话,令我受益匪浅,那么就请我先死为你在黄泉开道吧。”说完徐弱带头冲出去与楚军搏杀,死后让其余墨者将自己的头颅带回到了孟胜面前。
孟胜派人冲出重围,要将墨家巨子的令牌送到田襄子的手中。
而他自己连同着手下弟子一百八十余人全部战死阳城。
那两位冲出去的弟子将手中令牌交给了田襄子后,不顾新任巨子田襄子的命令也回到了阳城殉葬。
所以又说墨家是真正的行动派。
后面墨家因为秦孝公而效忠了秦国百余年也证实了这一点,在这百余年间墨家始终不曾泄露过秦国任何机密,也不曾与其余六国有什么联系,也因此为秦国打下了后面的基础。
当然墨家在汉初没有人出仕是受了另一件事情德影响。
在刘邦称帝的第二年,末代田氏齐国的最后一位直系王族田横在雒阳以东三十里自刎,将头颅献给了刘邦。
这事也让刘邦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刘邦下令以战国时期诸侯王的礼制安葬了田横,并任命了田横的两个亲信为都尉,然而刘邦没有想到的是。下葬当天,那两个亲信在田横的墓前自杀身亡,其余的仆从也随着主人一起殉葬了。
当时的墨家巨子还有他的一些弟子全部都归附于田横门下,结果这件事传回了田横隐居的小岛,岛上的所有人,包括墨家巨子和他的弟子全部自刎身亡。
这件事影响了整个大汉的思想文化,后面的数十年间齐鲁地区有着许多祭祀田横的庙宇。
重要的是末代墨家巨子在临死前并没有指定继承人,这导致了墨家内部的分裂。
墨家各系自封的巨子一下子倔强脾气上来了,说不会出仕为大汉效力。
至于墨家为何跟着田横,那自然是因为其为人处事和性格都很符合墨家的胃口,加上他齐国皇族的身份。
秦末各家各派都在寻找着自己靠山,比如儒家就跟了陈胜,陈胜败了跟魏王豹,魏王豹败了跟刘邦。
……
陈安调整了下心情:“那事臣的确听说过,那臣给陛下说一事,陛下再看能否支持臣。”
“现在我大汉乃是一户五口之家耕数亩田地,这对于人力挑水灌溉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所以之前我与那些工匠商议是否可做一物取江河之水灌溉田地,用以减轻平民百姓的负担;同时想制作一些新式的农具,借助牲畜之力,达到一日耕数十亩田地的效果。”
“他们大多数人都认为不可能,认为可以试一试的几人又不足以达到臣的要求,所以才想招募墨家弟子,借助他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