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学习导数和剩余价值
一、导数在数学上表示为函数的变化率。
二、导数在几何上表示为直线的斜率,曲线上任何一点切线的斜率。所以曲线的导数是一个变量。
三、导数在物理运动学上表征为路程的速度,速度的加速度。
总体来说,导数反映了物理运动的变化趋势和状况。
这种总结性的引导和讲述使秦关有一种被点醒的感觉。使秦关对导数的理解得到了总结性的提高。所以尽管下课铃响了,秦关根本没有离开教室,埋头在做关于导数的三个表征的自学笔记。直到第三节上课还没有做完,看着政治老师走入课室才停手,不太情愿地拿出政治课本。
担任政治课的是谭老师。高高的个子背有点弯,运动头,带着一对黑框近视眼镜。一身灰白色的中山装。满口福建潮汕地区的闽南口音,样子很像一个学者。课本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虽然秦关还想继续完成数学笔记,但是在政治课上看数学是不太好的吧!秦关只好在下午才继续数学笔记了。
政治课虽然也是自学,但谭老师还是利用第一节课讲述了这门课的概况,指出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理论的核心地位等。
同学们好像对政治课还是兴趣不大,加上谭老师讲课有点死气沉沉,同学们都有点晕晕欲睡的感觉。一些后面的同学干脆就悄悄打开了数学书了。
秦关翻开了课本,还是比较认真地看了下去。很快就被剩余价值理论所吸引了。
凡是自学就一定做笔记。所以在这两节政治课秦关记下了关于剩余价值的笔记如下:
剩余价值的基本含义
19世纪,世界资本主义尚处于早期成长阶段,企业规模一般都不大,生产技术手段非常简陋,虽然也曾出现过局部的暂时的过剩现象,但总的来看整个社会生产是短缺的。在这样一种历史条件下,资本家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所采用的主要的基本手段就是强迫工人长时间高强度地劳动。这种高压手段很自然地引起了工人的抵制,以至反抗。就是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其基本观点是:
(1)资本家向工人支付工资,购买工人的劳动力以后,即强迫工人为其长时间地劳动,货币由此转化为资本;
(2)资本家的全部资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购买工人的劳动力,称为"可变资本",其价值量在生产过程中是可变的,能通过工人的劳动来增加;另一部分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原材料、燃料等,称为"不变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量是不变的,只是将原来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3)工人的全部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必要劳动时间",用来再生产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另一部分叫"剩余劳动时间",用来创造新的价值;
(4)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新价值,就叫剩余价值;
(5)剩余价值本来是工人劳动的产物,应归工人所有,但是却被资本家凭借对企业的所有权无偿独占,这就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发财致富的秘密;
(6)资本家为了加强对工人的剥削,赚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所采取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强迫工人延长劳动时间,或强迫工人提高劳动强度,绝对地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这种方法叫“绝对剩余价值”;二是通过技术进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即缩短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这种方法叫“相对剩余价值”;
(7)利润、利息、地租以及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服务业等非产业部门职工的收入都是由产业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而来。
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有两条:
(1)资本家主要通过强迫工人延长劳动时间的方法来赚取利润;
(2)只有产业工人的活劳动才能创造新价值,其他生产要素以及商业服务业等非生产性行业的职工都不能创造新价值。这在19世纪基本上符合事实,也正因为如此,剩余价值理论才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普遍的认同。
这些观点秦关是完全接受的。这是秦关从理论上接受马列主义的开始。
在大学,一般的学生都不喜欢学习政治课程。总觉得政治课的内容基本就是教条,加上教师讲课一般都是照本宣科,只是照读课本的内容,根本就没有自己的理解。更加不敢结合社会的现实进行教学。这些情况造成了政治课成了死板的说教课,自然难以使学员们感兴趣了。
其实秦关从这节课的内容来看,感觉《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好像就是一门纯理论课。对,就是分析社会生产力与产生的价值相互关系的一门理论课,完全是在讲道理,没有什么说教啊!秦关虽然经历过一场全民的政治运动,但是却根本没有系统学习过马克思理论。一下子接触到这种全新的马克思理论,还是引起了他的兴趣。
最后,尽管社会上政治风云变幻复杂,秦关始终将自己定位在一个马列主义的信仰者上。而且始终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社会科学,绝对不是宗教。
社会科学是可以发展的,宗教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佛教的“人间是苦海,我佛慈悲普度众生”就从来不变。
下午自习课秦关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数学关于导数的性质的笔记。做完笔记后,秦关对导数得到了比较全面的理解。这时,秦关觉得,高等数学原来也没有什么太抽象和不能理解的内容嘛!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