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教学方向的讨论

  中段考试结束,在周六下午,教务处召集各个部门对前段的工农兵学员教学进行讨论。
  数学物理教研组分别在会上通报了这次中考的成绩。总体来看,数学成绩比物理好。五班的平均分最高,排第一。四班第二,二、三班差不多,一班要差些。但是意外的是二班总成绩虽然还是比较低,但是数学最高分竟然达到89分,在全部学员中排第二,仅仅比五班的最好成绩93分仅仅低4分。
  五班数学最高分学员是一个68届高中毕业生,毕业后下乡。后来抽到公社中学当数学教师已经三年了。入学考试成绩一直高居全部工农兵学员首位。名字叫李田阳,因为下乡务农不多吧,脸色白皙,是一个满身书生气的学员。在工农兵学员中觉得有点另类。
  二班数学高分的学生就是秦关了。可惜秦关物理考得一般,仅仅71分。虽然在二班也不算低了,但是比数学成绩就差了很多。
  会议已经开了一阵了。教务处长根据考试成绩做了一个概括性的发言,认为工农兵学员的整体基础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特别肯定了工农兵学员的积极学习态度和教师们的努力。之后就让与会者对前段的教学进行讨论了。
  数学教研组长姜松云老师抬头环视了一下会议室的老师,用他不紧不慢的标准燕京腔开始发言。他说:“开学以来,学校针对工农兵学员的基础严重参差不齐的状况作出了按照基础分班的教学方法。经过前十周的教学,教学效果还是可以肯定的,但是也暴露了这个教学方法的不足。”
  这届学员基础普遍比较差是各个任课老师都深有体会的,对分班教学开始也是认可的,教务处不会根据考试成绩评定教学效果。所以教了差班的教师只是叫叫辛苦之外,倒也没有什么太大意见。更加不会质疑学员的来源了。但是质疑教学方法和安排也没有认真想过。教务处处长也一下子注意了过来。
  姜松云老师接着说:“我们原来制定的按照基础分班教学的初衷是考虑老师教学方便,按照学员的基础不同教学,但是忽略了一个基本的教学目的。我们的教学目的是使所有的学员都达到专业的基础理论要求。这是不能分等级的!”
  “这是不能分等级的!”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啊!分班教学的目的不就是人为给学员分等级嘛!如果带上这顶帽子,学校可受不了。教务处长有点惊异地看着姜松云,心想:这家伙想干什么啊!
  “从前几周的教学情况来看,显然没有达到教学目的。”姜松云接着说。
  看姜松云没有往“分等级”这个方面继续,处长心中一轻。看来姜松云说出这话是无心的。
  姜松云接着说:“基础好的班级仍然基础好,差的还是差。并没有因为我们的分班‘因材施教’而使全部学员的基础拉平嘛!从这个角度考虑,这样的分班教学基本是失败的。”
  “另外从教学的具体实施上,这个方法忽视了学员之间的互教互学。从这段教学中,我走访了所有班级,发现工农兵学员有一个与应届生差异很大的特点,就是非常善于互教互学,而且部分学员自学能力很强。”说到这里,姜松云脑海中出现了各班在自学中活跃的互教互学现象。特别是在二班做了自学的建议和讲述,秦关形象更加深刻。
  姜松云说:“分班将基础好的学员都集中了,刚好是人为隔绝了互教互学的最好资源。我认为教学中,教师课堂的作用仅仅能够达到30%就不错了,学员主观能动性的自学和互教互学才是最主要的。”
  砰!这段话像一颗大石头扔进了一个平静的湖面上。在会议是人们心中引起了激烈震荡。
  “教师课堂的作用仅仅能够达到30%?”真是一个怪异的提法。传统认为老师的讲课就是知识的源泉嘛,怎么就只有30%了?
  不是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吗?”
  教师就是一桶水,学生“这杯水”是来自教师“这通水”的。这是传统教学所具有的根深蒂固的观念。也是大部分教师心中的观念。
  这时一个微波专业的叶教师提出了质疑:“教师的作用只有30%?那要教师干什么?干脆不用教师了嘛!”
  这句话在教师中引发一阵议论,因为这个说法已经有点打击教师的自尊心了。因为在座的不仅仅是基础学科教师,还有各个专业的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这些教师很多还是来自科研所和通信技术部门,他们基本都是来自各个部门的骨干技术力量和精英,他们之中有不少还是工程师和技术员注1。否则也不会被选来南方电信工程学院当教师。
  (注1:70年代的工程师可比21世纪中国的教授级工程师还稀罕哦,技术员水平也绝对不低于21世纪的工程师。)
  一看会议室场面有点失控,处长站起来压了压双手,对大家说:“安静,安静。姜松云老师还没有讲完嘛!让姜老师讲完,他的观念很新颖哦!”
  处长虽然是学院的老教师,66年前的副教授。但是对来自邮电科学研究院的助理研究员姜松云老师还是很看重的。几年的培训和教学证明,姜松云老师数学基础理论扎实,逻辑性极强,加上口才出众,讲课效果是整个学院最好的教师之一。处长还是对他刚才的发言很有兴趣的。
  (注:在当年一般人心目中,政治大运动发起于1966年,到1969年结束。这也是当时中央的说法。)
  看着大家静下来,姜松云说:“刚才叶教师的说法有点断章取义了。我只说‘教师课堂的作用仅仅能够达到30%’,而不是认为教师的作用仅仅30%啊!”
  这不是咬文嚼字嘛!教师的‘课堂作用’与‘教师的作用’有区别吗?这是很多教师心中的闪念。
  “可能有些教师认为教师的作用仅仅在课堂讲课,对吧?”姜松云质疑的眼光看了一下大家,接着说:“不!一个教师的作用远远不止在课堂讲课上。课堂讲课仅仅是起到一个引导,概括和难点解释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大部分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这包括课外辅导,批改作业,论文导向,治学态度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等多个方面。甚至教师平时的言行举止都在时刻影响着学生,就是所谓的‘为人师表’吧!这些作用往往远远大于课堂讲课的作用。”
  讲到这里,姜松云脑海中浮现出自己在南开大学读研究生的指导教授的形象。这位老教授的理论知识宏厚,治学态度严谨,对自己学习研究方向的指导性辅导都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形象。而相反的是,这位老教授课堂讲课并不生动,甚至有点枯燥。加上普通话也不准,课堂讲课并不吸引人。
  老教授的这点遗憾可能也是姜松云自己当上教师后立意修正的吧!姜松云非常注意课堂效果。可能这是他的课堂讲课效果成为全学院最好的一个动力吧!
  “我曾经认真检讨过自己的课堂讲课效率。”这里他加重了“效率”这个字眼,说:“我自认口才还过得去,对课程内容的熟悉程度也达到90分以上。但是却发现自己课堂讲课的效率最多只能达到60%,学员当场能够理解的效率不会超过30%。”
  啊!姜松云的自认的课堂效率不会超过30%?也太谦虚了吧!学院公认口才和讲课效果最好的教师“课堂效率不会超过30%”,其他人还活不活?
  “我这样的说法不是自谦,是经过实际检查为证据的。”姜松云这样说,但是怎样检验啊?教师的课堂效果是最难以检验的,这已经是教育界公认的难题了。
  “我讲完一个内容后立即抽查,发现能够基本复述我讲课内容的学生不到60%,所以我认为自己课堂讲课的效率最多只能达到60%。能够完全理解讲课内容的学生更加不到30%。”姜松云有点沉重地说:“当发现这点时,自己心情很沉重。也曾经在讲课上下了很多功夫,但是效果不大。最终自己终于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这就是——自己课堂讲课的效率最多只能达到60%,学员当场能够理解的效率不会超过30%。”
  “这可能也是自己课堂讲课效率的极限了吧!”姜松云有点自嘲地说。
  接着他说:“后来自己回忆学生时期,发现好像也是差不多这样,课堂能够接受教授的讲解内容最多也就是30%左右,大量的知识都是通过平时的自习,笔记整理、归结,作业、论文以及同学之间的讨论和教师课外辅导得到的。其实各位教师想一想,自己的情况也会差不多的。”
  对啊!很多教师一想,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都感觉是事实。
  甚至在大学里学到的东西还不及在实践工作的30%呢!这是很多来自实际技术单位教师的想法。
  这时会议室都安静了下来,各位教师都在注视着姜老师的往下发言。
  姜老师看了看大家,接着说:“根据工农兵学员的特殊情况,我认为目前是应该中止这种按基础分班的教学方法的时候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工农兵学员学习积极性高,互助互学风气浓厚,自学能力和自我意识也比较强的特点,在这个学期将全部学员的基础提高到专业要求是可能的。”
  姜老师的发言之后,大家一下子进入了热烈议论。主持会议的教务处长看着大家在相互讨论,也不制止。因为他知道这种议论是必要的,姜老师毕竟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大家都需要一个消化的时间。自己其实也一样。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