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3章 直接就去了
祖大寿听了也不过澹澹一笑,心中感慨,若大明真多了几个这样瞎胡闹的太监,或许就不会是现在这般垂死挣扎的样了,那必须得生龙活虎了。
他和常宇交情不深,交往也不多,但却是交过心交过底的,他自是知道这太监的能耐,也知道他的为人,别的不说,仅凭他将自己换回来之后官复原职一年多从不插手宁远任何事,不多问一句,不多说一句,且但凡有事他都在后边给顶着,就足以让他敬佩万分,更不提常宇的军事能力了!
所谓英雄相惜便是这个道理了。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都有让人诟病的地方,大太监身上有一万个缺点,背后有十万人说他坏话,但他的一颗忠肝义胆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却无人诟病,而这一点恰是吸引祖大寿并让他折服的地方。
更何况,能让高杰,黄得功,周遇吉等一众大老对他言从计听,说明他在驭人之术上有非常高的造诣,在人格魅力上也有过人之处。
否则岂能让这些刺头对他另眼相加。
常宇要来塔山堡了,他并未遣人来通报要求祖大寿派兵迎接或者保护,但祖大寿还是知道了,却也没主动派兵前去迎接,他知道常宇不需要这种形式主义的假客套,更不需要别人的保护,甚至还恨不得碰到有人伏击呢。
塔山堡属于前线,是非常凶险之地,若是往年那些监军太监决然是不会前往的,但祖大寿知道这个太监偏偏好这一口,谁都知道这个大太监争狠好斗,越是哪里危险越喜欢去哪儿熘达,这几年龙潭虎穴哪哪他没去过啊,朝野中最津津乐道的便是当年他熘到闯军大营将李来亨给杀了的旧闻。
更不用提其率部南征北战横扫千军的彪悍战功了,其勇不下当时任何一个悍将!
可即便如此,祖大寿还是有些担忧,因为常宇此举有些太大张旗鼓了,确切说有些招摇!
他来宁远时虽没广而告之,但也是朝野尽知,清廷那边也不可能不知,甚至其刚出关便遇伏击,也因此看出清廷杀他之心多甚!
祖大寿能理解常宇来宁远时的招摇,那就是给多尔衮那边制造心里压力和恐慌,但宁远毕竟是座城池,又有数万大军驻防,多尔衮就在想弄死你,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率部去打宁远。
可是,塔山堡就不一样了,说是塔山城他只是个军事堡垒,还是原本三堡里最小的一个,如今虽修复,规模亦远不如当初,若多尔衮为了弄死常宇,不排除一咬牙遣大军前来围困。
真的,多尔衮真有这种可能,与私,常宇和他有深仇大恨,恨不得扒皮抽筋千刀万剐,与公,一旦弄死常宇,大明便无可惧,一朝回到解放前。
别看常宇这两年南征北战打了不少胜仗,摆平了李自成,按住了左良玉,平定了各处小贼,震住了川中张献忠……大明看上去精神抖擞了,可一旦他现在死去,大明必溃!
因为大明现在还处于内外交困,还有天灾人祸,国库还空虚,百姓还不聊生,朝堂虽回复些清明,但有能力有本事能抗事的大臣却没有,而像高杰,刘良左的那些大臣,若常宇不再,便无再服之人,又是一盘散沙各自打着算盘……
只所以现在没崩盘,只因有常宇这么个定海神针,一旦他倒下,所有的一切都会垮掉,明廷那些军阀会乱,李自成会再反,张献忠更是无法无天,清廷少了大敌得意喘息,祖大寿又会陷入掣肘,独木难支……
这一点,崇祯皇帝看的明白,很多有自知之明的大臣也看的明白,清廷自也看的明白,所以说常宇既是明廷的定海神针也是明廷的致命弱点,一旦将常宇弄死了,明廷完了。
而一旦多尔衮知道常宇去了塔山堡,你说他会不会动手?
哪怕损千军万马,只要弄死了这个大太监,他都会觉得值!
可大太监既然要来,祖大寿无法劝,也知道劝不住,那就只能做好份内事,做好准备,于是在常宇来之前光撒探子,无比盯紧了锦州那边动静,若有大军出动迹象立刻来报,若只是寻常部队,谁怕谁啊!
最先抵达的是姬际可的先头部队,祖大寿久闻此人骁勇,军职虽高对方但却没丝毫怠慢,见礼叙话之后便带姬际可在堡里熘达,问常宇去处,却惊闻已北上,详细之处自个也不知道。
这让祖大寿大为震惊,北上,那就是去了塔山堡之北了,而塔山堡之北数十里便是清军正在抢修的杏山堡,那儿有清军重兵防守,也是两军冲突最激烈的地方,说实话这短时间清军在那修建工事,祖大寿再三遣兵前往袭扰,但自个都没亲自去过,毕竟嘛,主帅不能轻易入险地。
好家伙,可这大太监如此心急,竟来不及先入塔山堡便去了那儿,这也太危险了吧。
祖大寿便要提兵前往,却被姬际可拦住了:“随行有虎营及马总兵计近四百骑,鞑子在那儿的兵力也不过数百,无妨也”。
既然如此,那就好吧,祖大寿想了想,以大太监及麾下之勇加上马科这员悍将,对敌数百确实不足为惧,且其既知对方兵力几何也显然是侦缉过了,理应不会出大乱子了。
只是,他为何这么着急去北边呢?去那干啥啊。
“督公大人说了,去给多尔衮打个招呼,也顺便给祖将军送个见面礼”。
祖大寿一怔之下,随即苦笑摇头,又问姬际可:“将军为何不前往?”
姬际可也笑了:“督公大人怕将军前往,便让末将拦着些,说主帅不得涉险,后方不能乱!”
祖大寿哭笑不得,心中却愈发觉得这太监太会来事了,一句主帅不得涉险就确定了自个位置,也表明自己的心迹,关外还是你说的算,我来也指手画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