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43章 烟花三月下扬州
“不要,我还要学习汉话,我必须去。”小公主素灵儿拉住马三宝的手晃啊晃。
“你出去不想你阿爹,阿妈么?”马三宝无奈只好发出亲情牌。
“我阿爹说,我长大了,应该学习离开家了,要不然嫁人以后,会不适应。”素灵儿天真的说道。
“我去,你阿爹是不是亲的。”马三宝一阵无语。
“你学汉话也可以在这里学,没必要跟我走。”马三宝快要哭了。
“反正我不会去了,坎那罗大叔,你可以回去了。”
“是,小公主,你自己保重。”坎那罗说完,毫不留恋的走了。
“唉,唉,你怎么不负责任的就跑了?”马三宝大叫着说道。
“马大人,你还说自求多福吧,小公主跟了我十几年,我也该清净一下了。”说完转身就跑。
“我去,这无良的大叔。”马三宝一阵无语。
“我出去走走。”小公主一脸新奇的跑出去了。无意中发现了跟着卢斌的黑山鹰,于是再说什么也不走了。马三宝一脸黑线,坐在自己屋里发愁。
第二天一早,一千多人上了船,和孔有德众人挥手道别,趁着刚刚刮起的暖风,一路北上,直达上海,然后再去扬州。在船上,几只山鹰就没有收回去,马三宝目的就是让它们记路。至于记住记不住,他心里真的没底。但是必要的锻炼还是要有的。小公主素灵儿晕船晕的出不了门,也只能错失了欣赏大海日出的机会。只能等她习惯以后再说了。十日后,素灵儿才慢慢习惯了船上的生活,渐渐的能出门了。到了长江,船也不再那么晃,小公主这才好多了。只不过十几日的时间让她瘦了一圈,她的丫鬟兼小伙伴倒是没啥事,第三天就能上窜下跳了。要不然一群大老爷们儿伺候两个小丫头,那可就尴尬了。
烟花三月下扬州,正是三月间,马三宝在扬州下了船。卢斌白如龙拐道运河,先去山东联系许可变。剩下的九船直奔九江,人下去后,然后直奔山东。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耳边飘荡着李白的诗句,马三宝领着几个人现身扬州街头,他这次的身份就是保镖兼钱包。花钱的买东西的是瘦了一圈的小公主。为了补偿她,马三宝才答应带她逛街,买衣服和食物。没想到的是,这古代的女人,和后世现代的女人,购起物来,那是马三宝拍马也赶不上的。一下午马三宝就像一个小跟班,一路被拽着,在扬州大街里逛了一遍。
等几人逛到秦淮河,已经华灯初上,秦淮河边已经开始有熙熙攘攘的人流。秦淮河被称为历史上有名的烟花之地,其实这个时候过来的文人世子都是过来饮酒作诗,听歌唱曲的。不是像某些上面说的秦淮河上到处都是名妓暗娼,弄的画舫如何诱人。画舫楼船是有的,但姑娘好多都是清官人,卖艺不卖身的。然后花销肯定也是不少的,最起码的每人也得二十两银子你才能上的了那些有名的花船。在船上喝酒听曲,同窗好友尽情的畅谈风花雪夜。
马三宝花了二百多两纹银,包了一条船。十来个人一起登上花船,边吃东西,边欣赏秦淮河上的夜景。两个小姑娘啥都不懂,可是展玟和卢斌都知道这地方到底干嘛滴。后面的亲卫,也是两只眼睛不够用,转来转去的看四周有没有漂亮的佳人。
船上的姑娘拿了琵琶唱了两曲不知道什么词,马三宝的心思却没有这么坦然。话说北方鞑子已经入寇边关多次,这里的热闹依旧,真是商女不知亡国恨么?不知道哪个文人墨客,趁着酒兴在吟诗。马三宝突然觉得兴趣斐然,一手念奴娇脱口而出。
文人荟萃,更商人云集,繁华街市。桨橹声中观旖旎,入目几多惊喜。十里秦淮,六朝粉面,画阁藏佳丽。进乌衣巷,再游王谢府第。
两岸画栋雕梁,二龙抢宝,忆媚香楼里。可叹须眉男子汉,不及钗裙名妓。纸醉金迷,改朝换代,孔庙先贤祭。休评功过,心中无愧而已。
念完以后,把酒倒满,一饮而尽,心中的感情也发泄了不少。
“三宝哥哥,素灵儿敬你一杯,虽然我不太懂诗词,但是你念的那首很好听。”素灵儿敬酒,马三宝也值得相陪。
“哈哈,我也是念别人的词”马三宝笑着说道。
人活一世,到底为啥呢?功名利禄,还是风花雪月,是江山社稷,还是美人如云。或者说,各有各的活法吧!
到了秦淮河,登上了雕梁画柱的画舫,喝了酒,听了曲儿,吟了诗词,看了画舫里的美人。马三宝觉得自己来扬州的目的达到了。本来想多待几日,等卢斌回来一同去九江。可是他怕这里的诗情画意,这里的你侬我侬,这里的风花雪月,还有这里的小曲儿磨灭他的斗志,让他碰到一个杨玉环,从此君王不早朝。所以第二日便安排人等着卢斌,自己带人租了船直奔九江。
之所以去九江,那是因为在江西还有一个他念念不忘的人。那个人就是宋应星。一个在明朝和徐光启大人齐名的人。虽然马三宝安排人跟宋士严去了,还有人专门在九江传递消息,可是他不知道这位历史上的人物,能不能因为看到自己的信,过来跟着自己混。
且说宋士严被特卫队员送回家。跟家里说了一句,就直奔乡下的叔父宋应星那里。而这个时候的宋应星正在搜集资料,写那本流传后世的《野议》。为啥叫野议,因为他不是官身,没在朝堂上做官。
但是他的理论和比较客官的认知,如果被采纳,对当时的糜烂的时局很有针对性。
宋应星在《野议》里主张减免对人民的横征暴敛,呼吁罢除军界、政界中的贪官污吏,代之以廉洁奉公,一心为国的清官。
使工农能获温饱,商人能有利可图,贫士有获得科举入仕的机会,各阶层的人都能各安其业。
然后,全面发展农业、工业和商业,养兵练武,则国运也许会有救。在当时的明朝是属于比较新颖的一类。
还好没在朝堂,所以没得罪什么人,否则一旦归类到新生事物,受尽打压那是肯定的。或许这也是他屡考不中的原因之一。
br/gt;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article_title?}》,微信关注“优读文学”看,聊人生,寻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