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景馨园(下)

  第101章景馨园(下)
  通过几层守卫,红旗车终于在一处院前停下,罗立凡随着大伯父罗兴国下了红旗车,略略整理了下衣服,几下深呼吸后忐忑的心慢慢平静下来,脸上古井不波,从容的跟在大伯罗兴国身后。//.78无弹窗更新快//(·~)
  罗兴国眼角余光扫了眼罗立凡,见他一副从容淡定的样,心中暗暗称奇,自从昨天他见过罗立凡,跟这个侄一番长谈后,罗兴国随即对罗立凡另眼相看了,也决定了在今天带罗立凡见罗老爷。原因无他,因为他觉得罗立凡是个人才,一旦能重回罗家,将来步入政界,对罗江华将是一大臂助。
  罗江华作为长嫡孙,将来是要挑起罗家重担的,而罗江华也不负老爷和罗兴国的期待,一直表现的可圈可点。唯一令老爷和罗兴国担心的是,罗家第三代中除了罗江华和罗江风外,其他弟表现乏善可陈,罗江华将来的臂助实在不多。罗江风是罗卫民的长,已确定在军界发展,如果再加上罗立凡步入政界,这样将来罗江华挑起罗家重担后,文有罗立凡辅助,武有罗江风,可保罗家不衰。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罗兴国见罗立凡见识不凡,便决定说服老爷,让罗立凡父重归罗家,以壮大罗家的力量。[~]
  不过即使罗兴国作为罗家第二代核心人物,在罗家的地位不凡,可他心中也没多少底,到底能不能说服老爷让罗立凡父重归罗家。老爷在生活上的固执可是出了名的牛脾气,想要说服老爷改变主意,不说比登天还难,可也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景馨园院里,一张藤椅,一张石桌,一个老人闭目躺在藤椅上,他身边站着一个四十来岁国字脸的中年人,中年人正拿着一张报纸,轻轻的念着报纸。
  “党员学习教育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思想建设的中心环节,是不断提高党员素质的重要保证。党员学习教育最主要的是党性教育,抓好党员的党性教育既是我们党自身建设的特点和优势,也是提高党员素质的根本途径。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全党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提出思想要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罗兴国和罗立凡叔侄两人进入院中,罗立凡听到中年人所念的文章,微微一愕,这文章他熟悉的很,因为此文就出自他手,然后借着父亲的名义发表楚南日报上,文章题目为《论加强党员干部思想理论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如今竟然在景馨园听到这篇文章,怎么不让他惊讶莫名呢。
  罗立凡抬头,凝视着躺在藤椅上的老人,雪白的须发,四方脸,脸上几点老人斑,一双浓眉如剑,微眯的双眼偶有一缕精芒闪过。罗立凡面对老人,深深吸了口气,胸中有丝热血上涌。他就是罗立凡的爷爷,罗家老爷罗振楚,这也是罗立凡前后两世第一次看到爷爷的真容,他曾从电视中看过,曾从照片中看过,但如此近距离的面对老人,却还属第一次。尽管眼前的老人是他爷爷,但前后两世,四十几年的时间,却还是第一次看到真容。罗立凡不知道自己该不该恨眼前这位老人,这位看上去有些普通的老人!
  罗立凡悄悄的收回视线,低着头,胸口原本有些沸腾的热血慢慢平静了下来,他暗自叹了口气,他是我爷爷,不管他手中握有多大权力,多么威风赫赫,他只是我的爷爷!
  念报纸的中年人,见到罗兴国和罗立凡进来,不由自主的停下来。不过躺在藤椅上的罗老爷却淡然说了声,“继续念。”语气平淡,却有一种不容人抗辩的威严。罗立凡见状,眼中闪过一丝精芒,这就是上位者的气度!
  罗兴国在一边的石凳上坐下后看了眼依旧躬身站立的罗立凡,很是满意他的表现,微微示意他坐下。
  中年人念报纸抑扬顿挫,口齿清楚,显然经常干这事儿。整整花了十几分钟,一篇文章才堪堪念完。罗立凡不知道老爷为什么会在自己到来时念这篇文章,不过他心中没有多少紧张,抱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心态准备应付老爷。
  老爷听完报纸,依旧闭目躺在藤椅上,好像没有看到罗兴国和罗立凡在旁似的。
  “爸,兴邦家的孩立凡来了!”罗兴国起身接过中年人手中的茶,亲手递到老爷跟前,轻声道。
  罗立凡忙起身,向老爷躬身道:“孙立凡见过爷爷,祝爷爷身体安康,寿比南山!”
  “恩,坐吧。”老爷终于睁开双眼,从藤椅上站起,从罗兴国手中接过茶杯,抿了口茶,淡淡的道。“什么时候到京城的啊?”
  “回爷爷,孙儿到京城不久。”尽管老爷说话语气很平淡,但罗立凡却感到一阵莫大的压力,他是重生者,前世在官场打滚了那么多年,又经历过生死,自认为心智非同常人,可面对老爷,他依旧感觉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罗立凡又深深吸了几口气,缓缓吐出胸腔内的浊气,这才感觉轻松了许多。
  罗老爷诧异的看了眼依旧躬身站在身后,却没依言坐下的罗立凡,“知不知道刚才那篇文章说的是什么?”
  “恩,知道一点。说的是党建,文章讲到当前党建存在的问题,探讨该如何进行党建,以及进行党建的必要性和深远意义。党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必须抓紧,以经济建设为纲,并不意味着要扔下党建不管,党建和经济建设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缺一不可。”
  罗立凡侃侃而谈,这篇文章本来就是出自他手,因此老爷的这个问题可难不倒他,不过他刚才说的一番话并不全是那篇文章中的思想。当初在写那篇文章时,因为怕涉及太深,使他父亲深陷漩涡,谈的问题虽有些超前,有些尖锐,却还在可控范围。罗立凡就怕过犹不及,让人以为他父亲罗兴邦是大放厥词,这样非但不能帮得了父亲,反而害了他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