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上台讲话
比如高句丽,仅靠国家财税,就只能负担五十人,一年要缴纳的七十五万贯学费,差不多占据了他们全国税收结余的一大半。
而他们的皇室,则最多只能供三十人左右在洺山书院读书,还不到国内第一豪族的渊氏的一半数量,四十五万贯的学费拿出来之后,皇室的吃穿用度,就只能与普通殷实人家相比,稍微一过,内府库就拿不出钱来了。
连目前东亚地区国力仅次于大唐的高句丽都是如此,更加别说新罗百济等小国了,他们除了国家供应和王室供应的学生之外,再加上国内所有大族供应的学子数量加起来,也不超过一百人。
不过,这里几十,那里几百的,加起来数量就多了。
洺山书院之所以会有一千多外籍学子,正是因为招生的范围比较广的原因。
东北诸部,每个部落送来十几个,这就近百人了。
三大突厥汗王,每人送来百十个,这就几百人了,再加上他们旗下各个大部落的酋长,每一个送来五个八个的,那就又是好几百。
单纯的以国家财力支撑学子到洺山书院读书的,倭国算是最多的。
于秋暂且答应了,收纳犬上三田耜带过来的三百倭国男童入洺山书院读书,不过,犬上三田耜必须将从倭国带来的一千船白银,全部用于缴纳学费,并且,在年底之前说服厩户出让倭国矿产开采权给洺州矿业集团。
这些白银有一大半,现在其实是在山东世家手中的,怎么找他们讨要,就是犬上三田耜的事情了。
如果不能给于秋满意的答复,不仅这些倭国学子将会被洺州限制自由,洺州的战船,还会亲自去倭岛找厩户谈谈倭岛矿产的归属问题,到时候别说是送倭国学子到洺山书院读书了,还有没有倭国都另说。
即便是于秋从一开始就准备忽悠大家,但刚才所说的内容中,也有一句话是真实的,洺山书院的教学成本就是这么高,必须得收这么高的学费。
而之所以会这么高,一是因为占据七成人数的洺州本土学子,一切上学费用是全免的,二是因为这些外地和外籍学子总体将近两千万贯的报名费用,不仅会负担洺山书院的各项开支,还会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陆续投入到洺州的所有教育体系中,也就是说,于秋通过洺山书院这个载体,用知识向各国换取了供应洺州近二十万儿童读书上学的钱财。
随着音响和喇叭的响起,五六千学子和过万名家长的入场,导初唐大农枭(爱吃鱼的胖子)最新章节手机访问: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初唐大农枭》,微信关注“优读文学”看,聊人生,寻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