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标准化(下)

  标准化,不仅仅是每一枚螺母对应每一枚螺丝这么简单,标准化意味着专业化集约化,特别是在海外贸易兴起之后,这更是一种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手段。
  实行了标准化之后,大华民国也可以通过控zhì
  核心技术,来实现对外国的经济控zhì。就拿机械出口来说,生产商完全可以在核心部件上做手脚,一台蒸汽机卖一千银元不算贵,很多国家都买得起。不过当他们真的卖下这台蒸汽机之后,就会发xiàn
  机器上有一些构造复杂的部件会非常容易损坏,过一段时间就得换新,而要买新的部胙就要上百银元,这个时候就算是发xiàn
  自己上当了,也无可奈何,这就叫落后挨打。
  而在海外贸易上,大华民国现在居于贸易主导地位,各国出口的产品,不符合标准的一概不收,为了不被退货,各国只得乖乖地按大华民国的标准来进行生产,而要熟悉这种标准,就得熟悉各种专业术语,要熟悉专业术语,就得全方面地学习华文,这也是一种文化殖民的手段。
  正是因为标准化生产关系到提升国民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万磊回到北平之后,就开始着手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其实,早在立国之初,就颁布车同轨书同文之类的大一〖\
  m..统法令,不过标准化不只是需yào
  法律作为基础,还需yào
  各种行业细则作为准绳。
  制订各个行业各种商品的标准细则,这是一项细致的工程,万磊让燕商会牵头各个行业的生产巨头,内部先协调出一个标准,然后上报他审批。这种标准细则,大到一条轮船,小到一枚螺丝钉,总之,所有商品无所不包。
  在制订标准的同时,也要有一套衡量标准的工具,比如说酒精计,比如说标尺等等,这些工具都还算是不难办,难办的是治金业,要想测定钢铁的规格,还得有一套专门的实验检测法,同时还要设立一整套商品检测的机关,以核查不附和标准的商品。
  要搞标准化,问题多多,这倒也没有把万磊却步,因为标准化除了可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外,也是资源集约化运用的一种,可以避免了Lang费与重复性生产。大华民国实行标准化生产,生产出来的每一件商品都有特定的规格,这不但易于定价,大件的机械也便于检修,坏了一个部件,拆开来换新的就好,不会造成太大的Lang费。
  另外,搞标准化的同时,也是在树立一种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国民品质,而严谨、勤奋、认真、整洁、守信、守法等等优秀的公民品质,是一个强国所不可或缺的。
  这种优秀的国民品质要靠慢慢地培养,是不能一蹴而就的,毕竟中原的百姓被帝制愚弄了一千多年,表面上胆小怕事,骨子里崇尚权力,真zhèng
  践行仁义礼智信的人很少,很多人总是想着走后门钻法律的空子。
  一个国家的公民素质低,国家自然不能长期保持兴盛,万磊自然认识到这一点,除了在教育层面上多加努力之外,也要建立一种遵纪守法勤劳致富的社会风气,生产标准化运动也是树新风的一种手段,在“阳光”之下,那些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的黑心商人就失去了温床,自然也就无法生存。
  六月二十一,正值旬假,每旬初与末放假是大华民国的传统,万磊顶着炎炎的夏日,出现在了位于后海子边的新民广场,参加一年一度的夏季商品展销会。从大华民国成立之初,这种商品展销会每季举办一次,夏季展销会一直在北平举行,其他季节在全国各省首府轮流举行,这一也算是一种均衡政策。
  今年的夏季展销会比起去年来,规模大了许多,很多新奇实用的商品出现在各个展位中,引来汹涌如潮的市民与商旅,而万大总统的到来,更是引起好一阵热烈的狂潮,很多生产商都以能请总统移步一观为荣。
  万磊在几名精忠卫的拱卫下,与妻儿一起信步而行,偶尔也会停下来围观,跟寻常的游客没什么两样。其实这一排排展台上,各种对百姓来说稀奇古怪的商品,对他来说都是司空见惯了,甚至于很多都是他的“创意”。
  展会中最大的一个展台上,几辆造型十分抢眼的脚踏车摆在那里,引来很多人围观,展台的工作人员请人来试乘,大多数都被摔得屁股开花,引来众人哈哈大笑。
  “八十银元一辆,真贵。”赵雪儿扁扁嘴,有些不满地对丈夫说道,她的话也引来旁边很多人的响应。要知dào
  ,八十银元确实是一笔大钱,够一家五口一年的吃穿用度,一般百姓还真买不起。
  “物以稀为贵,不足为奇。”万磊却是耸耸肩,不以为意地说道。其实,他何尝不希望脚踏车的产家扩大生产,并减低价格,让人手一架自行车,以后出行就不用骑马了,城里不用马匹代马,街道也会干净得多。
  不过,脚踏车作为一种新兴产品,生产工艺还不太成熟,很多部件都是用珍惜材料制成,比如说车架,那是精钢制成,车轮和轮胎,那更是用橡胶加工成的,成本高昂。在钢铁与橡胶的产量没有大规模提升之前,价格还真降不下来。
  “爸爸,你看,那不是电报机吗?”万胜小手一指不久处一个鲜有人光顾的展位,惊喜地叫道。
  “哦,还真是电报机,这么快就开始民用了。”万磊也是一些惊讶,见展台上居然没有什么人光顾,就走上前去,调侃道:“比顺风耳还厉害的法宝,居然没有高人发xiàn?”
  “让总统先生见笑了,是我们营销不利,没法吸引来顾客。”展台的工作人员尴尬地笑道。
  “不是你们营销不利,而是你们先期准bèi
  得不够。电报只能在电报社之间收发,发报人到电报社来发报,不过收报人不可能呆在电报社里干等,你们怎么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报文送到收报人的手上呢?如果无法在短时间内把报文发出,百姓宁愿选择写信邮递也不会选电报。”万磊道。
  “哦,我们还真是疏忽了这一点,不知总统陛下有何良策?”
  “良策没有,只有一些小主意,电报业要想民用化,就得与报社合zuò
  ,或者是建立自己的一个通讯社,把电报往来的信息进行及时的公布。收报人得知自己有电报来了,可以及早到报社领取。同时,你们也可以与邮局合zuò
  ,提供送报上门的服wù。只要服wù
  到位了,顾客自然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