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3

  第四节清廷对法宣战及双方战略方针
  法国远东舰队偷袭马江,清zf感到有损“天朝”体面和尊严,在主战舆论的压力下,被迫于8月26日发布宣战诏旨,命令前线海陆各军准bèi
  对法作战。鉴于法国侵略者已把战火引向中国本土,清廷认为:“惟当一意备战,应以进兵越南,规复北圻,俾彼族不敢悉众内犯,为制敌要策。”根据“牵敌以战越为上策”②这一总的指导思想,在战略上确定了沿海防御、陆路反攻的方针。为此,下令“沿海各口,如有法国兵轮驶入,著即督率防军,合力攻击,毋任蔓延。其陆路各军,有应行进兵之处,亦即迅速前进”。同时,公开表示支持黑旗军首领刘永福,“著以提督记名简放,并赏戴花翎,统率所部,出奇制胜,将法人侵占越南各城,迅图恢复”。③
  清廷宣战后,法国为了能够继xù
  利用香港等“中立”口岸作为基地,并取得英、美等国的煤和食品等物资供应,因而没有正式宣战。同时,法国再次从政治上对清zf进行诱降活动,由总税务司英人赫德④为拉线人,大搞幕后外交,以此作为它在军事上暗中积极部署的烟幕。早在马江海战之前,孤拔和巴德诺就极力主张法舰北上袭取旅顺和威海卫,威胁清朝京畿重地。马江偷袭得逞之后,他们认为“虽然中国此次完全失败”,但“福州距离北京太远,不足使帝国朝廷获得教xùn”,因而“复又坚决主张将战争移至北方”。⑤茹费理zf曾一度赞成孤拔等人的侵略计划,并令其立即在北方各海口行动,但不久又改变了决心。其所以如此,一则担心北上扩大战争,可能招致其它列强的干涉,而当时法国正对由于埃及问题同英国的矛盾尖锐化所造成的欧洲局势颇为不安;一则担心北上与北洋舰队交锋,影响李鸿章的地位,而他正是法国zf“应该尽量宽待”的未来谈判的极好对手。于是,夺取台湾北部,又成了法国侵略军的战略目标。茹费理希图通过“继xù
  执行报复”的军事行动,迫使清zf屈服,允许赔款,或将基隆、淡水两埠口的行政、经营、海关、矿山等权让给他们,以“提供同等价值的赔偿”。北圻方面,法国zf以谅山为中**队入越的主要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yào
  ,且思雪北黎惨败之耻,因而决计于雨季过后占领谅山,并相机进犯广西边境,以配合孤拔舰队的海上进攻。所以,法国当时的战略方针是:东攻台北,西取谅山,踞地为质,勒索赔款。
  --------------------------------------------------------------------------------
  《军机处寄前两广总督张树声等电旨》,《中法战争》(五),第511页。
  ②《军机处寄两广总督张之洞等电旨》,《中法战争》(五),第520页。
  ③《德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九,第12页。
  ④赫德(1835—1911),英国人,从1863年至1911年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一生大部分时间在中国活动,是英国侵华代表人物之一。
  ⑤《巴德诺致茹费理》,《法国黄皮书》,《中法战争》(七),第289页。
  《茹费理致顾赛尔》,《法国黄皮书》,《中法战争》(七),第2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