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1 同时修建三座关城
因为侵略军该死的魔法护罩问题,邱峰终于在各族首领的劝告下,决定集中全球的力量同时开始建设三座关卡城市,将侵略军吸引出魔法护罩,然后逐一歼灭。
这10天的难度在于七妖星其他城市要维持最基本的运转,而且这边还得继续防御着侵略军,与其同时还得修建三座驻地。
这三座驻地与异族们修建驻地并不一样,异族们修建城市不需要布设后勤补给机器,只需要七妖星批准领地,按照各族自己的规范修建城市聚居即可。
但这三座驻地需要布设后勤补给机器,需要防御怪物攻城、需要在升级到初级城镇和初级城市的时候达成城市升级条件,并且成功通过怪物攻城考验。
不仅如此,还需要户籍人口和建筑数量达到一定的程度。
在建设三座驻地的过程中,七妖星上三座山寨的日常消灭山贼数量,抵御魔法护罩内的敌军攻击的事情一样都不能落下,而且暗夜精灵族、丛林精灵族用来维护魔法护罩这边的丛林守护者和自然之子德鲁伊的数量也会减少。
虽然七妖星上早就突破了千万级人口,但这种事情突然发生,邱峰真正采取决策要突然在10天内再造三座城市,依旧是觉得人口数量完全不够用。
还有哥布林族的10万人口以及前期七妖星赞助或者出售给哥布林族的粮食需要转运,无一不在考验着七妖星的运转效率以及运输能力。
不过接到邱峰的命令后,七妖星整体还是动起来了,穆素梅甚至将邱白云专门从妖狐城调过来,坐镇位于中间的和平关城,居中调度靠近南方的自由关城和靠近北方的海峡关城,考虑到万一自由关城和和平关城先后失守,穆素梅并没有要求各族立即修建海峡关城前的跨海大桥,而是先期通过摆渡船的形式避免交通中断。
新建的三座关城是为了防御异星侵略者而临时决定修建的永久性城市,因此全部都设计了边长为20公里的方形城墙,单就是80公里长的城墙,也需要耗费不少民力。
好在从各个城市星空避难所里招募的难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完全安排好工作,所以无数难民纷纷报名前往这三座新建的关城定居,毕竟异星侵略者是因为他们而来。
当一部分丛林守护者和自然之子德鲁伊被抽调走后,魔法护罩内的异星侵略者的攻击开始变得频繁起来,每天双方均会有数千士兵死在交锋之下,最多的一天光是七妖星军队的损失都在万人左右。
每一次,异星侵略者的损失总会略大于七妖星军队的损失,毕竟七妖星军队还有D级战斗机器人这种利器,而且现在的D级战斗机器人的战略资源,基本上都可以用到七妖星兵工城自己生产的子弹和炮弹。
穆素梅累计为三座关城的修建工作投入了50万七妖星居民,其中至少有5万是来自于各个驻地星空避难所刷出来的难民,这5万难民,直接申请的就是迁入三座新修建的关城。
从邱峰命令下达的第一天开始,项习习就已经布置完三座关城的起始后勤补给机器,而郭乐组织的城防军部队也在开始坚守第一波的怪物攻城战。
同时海军的两支舰队在开始有条不紊地将十万哥布林族的贵族们往正在修建的海峡关城运送和转移,转移的哥布林族虽然是贵族,但也必须参与到海峡关城的建设工作中去。
海峡关城周边没有规划暗夜精灵族和丛林精灵族种植的树林,所以树林的种植工作都交给了这一块比较有特长和天赋的哥布林族去进行。
各族为了这三座关城的修建,也是各尽其力,矮人族足足出动了6万矮人工匠前往三座关城的修建工地,暗夜精灵族和丛林精灵族投入的人员主要在种植自由关城和和平关城之间,一条宽约100公里、长约300公里弯弯扭扭的平原地带的森林,没有直接参与到三座关城的建设。
侏儒族也出动了10万族人参与到三座关城的建设,地精族更是出动了40万人参与,就连一向懒散惯了的追风族,也出动了将近5000人参与建设。七妖星投入到三座关城建设的总人口数量,高达116万5千人,这还不算两个精灵族在野外培育森林的族人,毕竟是3万平方公里的丛林,估计两个精灵族投入的人口总数应该不会低于4万。
换句话说,整个中天海、希望海和南极海之间,不算被困住的哥布林族族人,光是七妖星主动投入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200万,七妖星的人口总共还不到1800万呢。
郭乐和项习习之前一起进统御型玩家征战争霸副本里赚取的六百万单位建材,这一次也消耗得七七八八。
当三座关城的首次怪物防御战成功后,三座新关城的外围城墙,分了无数施工点,几乎是同步开展起来。
为建筑工人服务的其他后勤人员,也在陆续向三座关城转移,也就是这一处战场,最终聚集的人口数量,将远远不止200万。
可惜七妖星每天的运力,就算是满负荷运转,也只有30余万人,邱白云为了三处新关城的建设工作,忙得好几夜没有合眼了。
好在三座关城的城墙,在三座关城升级到初级城镇的时候,初级城墙就已经全部修建完毕;当郭乐组织军队开始布防升级初级城市的攻防战时,城墙已经升级到高级城墙了,同时每一座城市至少又额外布置了4台后勤补给机器,以确保城墙范围内都是安全区,同时也更方便作战时,通过后勤补给机器处理一些战场上的尸体和购买一些必要的物资。
短短十天,因为战争需要,而建设的以防御为目的的三座关城,居然奇迹般地修建完毕,虽然城市内更多的是兵营、兵工厂也客家围楼这样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