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扩产

  秦昭回到秦家村,看着七、八个在自己院子里忙碌的工人,感觉厂房不够用了。
  上午和郑成功商量了扩张产能的事情,郑成功一次性给秦昭下了每月一千张沙发的订单。
  郑成功已经是很为秦昭考虑,才下这么小的订单了。要知道郑家的商贸渠道遍及广西、广东、福建、浙江诸省,就是在苏州一带也有代理人。在这样庞大的网络中销售沙发,平均一个府每个月才能分到二十张沙发。
  一个府相当于后世一个地级市。
  而沙发是这样划时代的产品,让使用者的舒适度得到质的提高。后世的东方西方,无论哪个国家的家具配置风格都有不同,但不约而同的,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家庭都会在客厅里摆放一套沙发,供自己和客人坐。
  因为沙发确实能给人截然不同的舒适感受。
  当然,为了尽可能占领市场减少仿制者数量,郑成功必然不会一下子就在这么广袤的地方销售。最佳的策略,是在一个地区饱和性销售,饱和到仿造者很难拿到销售订单。等一个地方卖得差不多,富者人人有沙发了,再铺开网络,到下个府销售。
  为了帮助秦昭扩大产能,郑成功专门在广州城雇佣了六个工艺熟稔的木匠,帮助秦昭提高产能。
  多了六个木匠,沙发木头底座的生产速度可以提速一倍。原先秦昭的小工坊一天只能生产十二张沙发,现在能把产能提高到二十张以上。
  原先秦昭一天能赚七十多两银子,一个月能赚二千多两银子。现在有了郑成功的订单,利润恐怕要创新高了。当然郑成功发过来的订单利润薄,给郑成功做三张沙发才能赚广州城中一张沙发的钱。
  但无论如何,规模和利润是扩大了。
  厂房的问题好解决,秦昭隔壁秦四郎家里就有四间空房子,可以直接租来做临时厂房。现在村里的族人和村民都视秦昭为英雄,也是一把炸了插云峰的杀神,没有人敢敲诈秦昭。秦昭要和秦四郎租房子,秦四郎还一直说:“空余的房子,要什么钱?”
  好说歹说,秦昭才让秦四郎收下该收的房租。
  加上秦昭家的五间屋子,插云峰上三间铁匠屋子,秦昭这个沙发作坊的厂房数量已经达到了十二间屋子,可以说是一个工厂了。当然这还没有包括在广州城里的生产钢丝的铁匠。
  这个工厂的布置有些不效率,广州城里的铁匠生产钢丝,钢丝用牛车运到插云峰,插云峰的三个铁匠最快速度把钢丝打造成沙发弹簧。然后这些成品弹簧被送到秦家村,由秦昭家里的匠人将弹簧和木头底价组装后,然后包上布套和厚实海绵,做成成品沙发。
  做好的沙发再用牛车拉进广州城,在城里销售。
  这样来回奔波的制作工序也是没有办法,主要是秦昭在插云峰有家丁要训练,还要负责仁厚坊两百多村丁的训练。这些事情都需要秦昭上心。如果秦昭把工厂开到广州城秦昭根本没法管理。
  毕竟这是没有汽车的时代,就算骑马,从香山县仁厚坊到广州城也得要一整天的时间。
  不过好在工厂还不大,秦昭在秦有理、秦宁等人的帮助下还管得来。
  六个木匠一到秦家村,秦昭又要扩大工厂的小道消息就传遍了秦家村。
  秦昭这天刚出门,突然发现自家院墙两边站着十几个邻居汉子。还有几个在那里窃窃私语的中年妇女。
  这些人中话事的是一个瘦高个的中年汉子,叫做秦元昊。这秦元昊是秦昭爷爷的堂兄的儿子,说起来,秦昭还要叫着秦元昊一声叔。
  这秦元昊搓着手,脸上挂着一副讨好的笑容,说道:“昭哥儿!”
  秦昭问道:“什么事情?有事就说!”
  秦元昊赶紧答道:“昭哥儿,我等不耽误你时间。我等就是听说你家里又来了六个木匠,看样子这弹簧软椅的生意做的旺啊?”
  秦昭说道:“还可以。”
  秦元昊说道:“昭哥儿你怕是要招人做工了吧?昭哥儿,我等这十几个汉子和六、七个婆娘都想到昭哥儿的工坊里面做事。我说句大实话,昭哥儿你若是招工,不如从我等这些人招。我等都是一个村的,沾亲带故的,又都是有名的老实人。昭哥儿你招了我等,我等保证不给你惹一点麻烦事情。”
  秦昭笑了笑,打量了一番这些毛遂自荐者,发现确实是村里比较老实的人。
  村里的那些泼皮、无赖现在都有些害怕秦昭。秦昭现在有人有马,手下三十家丁,还有二百多村丁的指挥权。那些泼皮无赖还不够秦昭手下一人一拳的。他们一个个看到秦昭家门都绕着走,没有一个敢来惹事。
  敢来毛遂自荐的都是村里的老实人。
  其实在村子里招工人有好处,因为大家对彼此的底细都十分了解。秦家村一共也就六百多人,大家每天在村子里闲聊,都是知根知底的人。如果在外村招收工人,就有可能招收到难以管理的泼皮。
  秦昭算了算需要的人工,笑道:“秦元昊你倒是机灵,知道我要扩大生产了。算你一个,到我厂房里打杂工。”
  秦元昊听到这话脸上一喜,整个人绽放出无比灿烂的光芒出来。
  秦昭又指着那几个妇女,说道:“你们几个做生活如何?”
  和后世衣服破了就扔的时代不同,明代人是经常要把破了烂了的衣服、被套拿来缝补的。还有就是做衣服,大多数人家都是买布回来交给家里女人做衣服的,买成衣的也有,但不多。明人把女子的缝纫技能称为做生活。
  那几个妇女泼辣地说道:“昭哥儿你不妨出去打听一下我等几个的手艺!要不是有几分巧劲,我等敢来你昭哥儿门前揽活儿?”
  “我家养家的裤子上破了个洞,我给他缝了一朵花上去。”
  秦昭笑道:“那好!你们五个也进厂做缝纫!”
  那几个妇女顿时笑容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