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青谶(六)

  “区区名利岂关情,出处须当致治平。【无弹窗.】剑冷冰霜诛奸佞,词铿金石济苍生。”那持锤的壮汉冲着众人拱了拱手,高声道。
  先前被他甩出的两人也轻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小跑着来到众人面前,确似毫无伤。
  “诸位乡亲,我青客盟一向除暴安良,欲除遍天下不平事。若有乡亲们觉得过不下去了,大可加入我青客盟。我宇文峰在这里作保,但有一口干粮,绝不让大家喝稀的。”
  “是啊,大唐朝廷有什么好,每年要交大笔的赋税不说还要服沉重的徭役,简直不把大伙当人!”一持索的壮汉接道。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大伙的日子大伙自己做主,劫富济贫,大块吃肉,大口喝酒!”
  李括听及此处,只觉心中一股怒火涌上。从小生长在长安城中,少年经历了家族的兴衰荣辱,对其间冷暖自是清晓。宫闱的争夺,世家的倾轧,亲族的漠然。本认为大唐是人间极乐的少年,在家族没落后清晰的看到了,繁华背后朝廷的**与浮夸,强盛背后人性的自私与冷漠。是,大唐是有不公,是有不平。但她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崇仁坊的老宅,通济坊的客隆茶馆,务本坊的国子监阿爷,娘亲,孙叔,阿甜,延基,南大哥他们已然和大唐合为一体,不分彼此。纵然大唐有千般不公,万般不是,也轮不到一个异族在这里指指点点!这就好似一个叛逆的少年,即便自己对父母颇有成见,也不允许外人说双亲一句不是!
  少年强自定了定神,上前一步,挺直了脊梁对着那三人朗声道:“三位兄台此言差矣。我大唐自高祖定鼎已来,均分土地,开科取士。从贞观至天宝,经济日趋繁荣,边关连战连捷,人才多尽其用。虽不乏贪官污吏,地痞恶霸,但自有国法治之。别的朝代李某不知晓,但前隋战乱时,河北大地饿殍遍地,战火纷飞,民不聊生,每每有易子而食的人伦惨剧生。至我朝定鼎,全国人口十去其七。诚然,我大唐在灾年亦不乏流民迁徙,但相较之下,地方官吏多能及时赈灾放粮,并无大的疫病蔓延。人心思安,三位兄台如此蛊惑我大唐百姓,是何居心?再者,李某观三位兄台衣着装束并非我大唐式样,却似漠北突厥之胡服。我大唐乃礼仪之邦,你们坦胸露腹,披左衽叫我九州华夏的子民如何接受?身体肤受之父母,不得轻毁。你们绣纹丹青,毁身割肤,将我天朝大唐的百姓如何认可?我大唐再有不是,也皆是同族之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我大唐如若不能善待大伙,你们突厥人就会把我们当人看吗?”
  这最后一句点醒了在场众人。是啊,他们是突厥人,我们为什么要跟他们走。
  “不跟突厥胡种,我们是大唐人!”
  “他们都被大唐打得灭了国,哪里能为我们出头!“
  “我们是唐人,不屑跟蛮夷为伍!”
  “我们的事我们自己解决,不需外人插手!”
  一时激起千层浪,庄户汉们被李括的慷慨陈词所感染,纷纷挥舞着拳头,奋声抗议三人的挑拨。
  “把他们赶出村去!”
  “捉他们去见官!”
  “滚回你们的草原去,你那点臭钱爷爷不稀罕!”
  声音不一而足,甚至透着点粗鲁,但李括此时听来却觉美妙无比。
  我们都是唐人,我们身体里都淌着炎黄子孙的血液,我们不为一家一姓而活,但我们绝不允许任何形式,任何民族对我们的侮辱,因为我们是唐人!
  臭鸡蛋,大白菜纷纷向三位青客盟“义士”掷来,直逼得三人连连后退。
  “唉!”那手持铁锤的大汗面颊憋得通红,长恨一声,拂袖而去。
  “滚吧,滚回你们草原去!”
  “突厥种也敢在长安如此放肆!”
  张巡轻拍了拍李括的臂膀,投来赞许的目光
  午后,微风。
  长安城东郊的一处田庄内,张延基正歪坐在一处池塘前,左手轻捻着新下的梅子,右手虚扶着一支鱼竿,清风拂过,好不惬意!李括与张巡难得的换了身轻衣缓袍,叔侄俩盘腿坐在一堆麦秆前,屏气凝神下着一盘闲棋。南霁云和雷万春最受不了如此慵懒的节奏,向庄家借了两匹良驹,连番“告饶”到庄外“跑马”去了。
  随手抓起一串紫登登的高昌葡萄轻巧的扔入口中,张延基惬意的闭上了眼睛。好久没有这么爽快了,在长安府中有阿爷管着训着,在国子监内有教习督着拘着,哪有自家田庄来的自在?淡烟疏柳,红杏飘香,一辈子当个富家翁倒也不错!
  “大公子,大公子?恕你元伯多嘴,您来庄子也半日了,老爷可否知晓?”一个身着暗素色织锦缎罩袍的老人冲张延基拱了拱手,恭声道。
  “嗯,嗯?”张延基极不情愿的睁开双眼,待看到自己眼前之人顿时觉得一阵头大。这人名叫张元,据说是阿爷少时的伴读。阿爷继任家主之位后,他也水涨船高成了大管家。本来顺风顺水的他因为太过耿直得罪了自己的姨娘,被贬到张家田庄做管事。元伯什么都好,就是太认死理。在他老人家心里,天大地大,老爷最大。莫说自己这个毫无实权的大公子,便是自己姨娘“莅临”,没有阿爷的命令,他也会立刻差人送信回张府告知阿爷知晓!
  一个鱼跃起身,张延基三两步跑至张元身侧,悄声道:“元伯,我这次是偷着出来的,没有告诉阿爷。您千万别告诉他啊,不然阿爷会打死我的。”
  “这”张元有些为难的看了看这个任性的大公子,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
  “元伯,好阿伯。”拉着张元的双手,张延基像个小孩子般撒娇道:“元伯,您是打小看着我长大的,最疼我了。这些都是我的好友,如果您告诉阿爷,他们肯定不能留在庄子里了。您忍心看延基这么没面子吗?”
  见张元面容有些松动,张延基心中大喜,忙道:“况且延基此次出来也不是为了游玩的,延基此次出城是与小张探花‘采风探情’以作‘行卷’之素材。”说完朝张巡挤了挤眼,示意对方附和自己的说法。
  张巡虽为人耿直,倒也不是迂腐之辈。见到张延基冲自己使眼色,立时便心中明了。
  轻捋了捋胡须,张巡大笑道:“你这小子,非要把我扯进去。不错,某便是清河县令张巡,觉得这小子是可塑之才,便拉着他出城来采集些素材以备‘行卷’之需。”
  张元本就已动了心,见又有小张探花这样才德兼备之人替公子教习儒道,心道即便将来老爷追究起来也不会太过责怪大公子。冲张巡满施一礼,和声道:“张大人哪里话,有您这样的鸿儒教习大公子诗赋经史,老爷肯定会高兴的。你们有什么需要便遣阿福知会一声,老头子一定不会怠慢了贵客。”说完,张元便躬身退下。
  “延基大哥,没想到你这个张府大公子还这么威风啊!”陈小六一边啃着一个熟透橙黄的杏子,一边高声称赞道。
  轻瞥了这个‘土包子’一眼,张延基没好气的笑道:“切,我这还算威风啊。这长安城东郊的土地因为龙渠横穿而过,甚是肥沃。世家大族大都将自己的庄园别院建在了这里,夏时来此避暑乘凉,夜夜笙歌,好不惬意。我阿爷的官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河东张家虽也是百年名门,但在这天子之都的京畿道到底比不上陇西李氏和京兆韦家。你夜里没事看看,给他们庄子送彩礼的外郡官吏打着灯笼得从原东头排到春明门去!”
  李括见小六脸憋得通红,笑着拍了张延基脑袋一掌:“你个混小子跟小六逞什么威风,人啊不能总活在祖宗的余荫底下,凡事啊都得往前看。就拿我阿爷说吧,前一天晚上还是大唐左相,翌日便被去了官职成了一介白丁。”经历了这么多事情,李括的心结已渐渐解开,已不太忌讳提起当年阿爷的冤案。微顿了顿,少年接道:“靠人不如靠己。俗话说的好,一朝天子一朝臣。祖宗的恩泽总有用完的一日,到那时,没有点真本事,那么大的家业还不是人家一句话就吞掉的事。(注1)”
  张巡赞许的拍了拍手道:“我大唐有如此青年才俊,实乃社稷之福。延基,你要多向括儿学习。”
  张延基耸了耸肩,无奈的应声道。
  正是满园和乐,一派怡然之时,却见南霁云与雷万春“跑马”归来。
  从宝驹下翻身一跃,轻迈几步,南霁云冲众人大笑道:“鱼儿还是耐不住性子,上钩了!”
  注1:这是我一直的观点,靠人不如靠己。哪怕是父辈的荫庇,也得需要你提的起来。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很爽有没有?收藏,有没有?
  “区区名利岂关情,出处须当致治平。【无弹窗.】剑冷冰霜诛奸佞,词铿金石济苍生。”那持锤的壮汉冲着众人拱了拱手,高声道。
  先前被他甩出的两人也轻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小跑着来到众人面前,确似毫无伤。
  “诸位乡亲,我青客盟一向除暴安良,欲除遍天下不平事。若有乡亲们觉得过不下去了,大可加入我青客盟。我宇文峰在这里作保,但有一口干粮,绝不让大家喝稀的。”
  “是啊,大唐朝廷有什么好,每年要交大笔的赋税不说还要服沉重的徭役,简直不把大伙当人!”一持索的壮汉接道。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大伙的日子大伙自己做主,劫富济贫,大块吃肉,大口喝酒!”
  李括听及此处,只觉心中一股怒火涌上。从小生长在长安城中,少年经历了家族的兴衰荣辱,对其间冷暖自是清晓。宫闱的争夺,世家的倾轧,亲族的漠然。本认为大唐是人间极乐的少年,在家族没落后清晰的看到了,繁华背后朝廷的**与浮夸,强盛背后人性的自私与冷漠。是,大唐是有不公,是有不平。但她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崇仁坊的老宅,通济坊的客隆茶馆,务本坊的国子监阿爷,娘亲,孙叔,阿甜,延基,南大哥他们已然和大唐合为一体,不分彼此。纵然大唐有千般不公,万般不是,也轮不到一个异族在这里指指点点!这就好似一个叛逆的少年,即便自己对父母颇有成见,也不允许外人说双亲一句不是!
  少年强自定了定神,上前一步,挺直了脊梁对着那三人朗声道:“三位兄台此言差矣。我大唐自高祖定鼎已来,均分土地,开科取士。从贞观至天宝,经济日趋繁荣,边关连战连捷,人才多尽其用。虽不乏贪官污吏,地痞恶霸,但自有国法治之。别的朝代李某不知晓,但前隋战乱时,河北大地饿殍遍地,战火纷飞,民不聊生,每每有易子而食的人伦惨剧生。至我朝定鼎,全国人口十去其七。诚然,我大唐在灾年亦不乏流民迁徙,但相较之下,地方官吏多能及时赈灾放粮,并无大的疫病蔓延。人心思安,三位兄台如此蛊惑我大唐百姓,是何居心?再者,李某观三位兄台衣着装束并非我大唐式样,却似漠北突厥之胡服。我大唐乃礼仪之邦,你们坦胸露腹,披左衽叫我九州华夏的子民如何接受?身体肤受之父母,不得轻毁。你们绣纹丹青,毁身割肤,将我天朝大唐的百姓如何认可?我大唐再有不是,也皆是同族之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我大唐如若不能善待大伙,你们突厥人就会把我们当人看吗?”
  这最后一句点醒了在场众人。是啊,他们是突厥人,我们为什么要跟他们走。
  “不跟突厥胡种,我们是大唐人!”
  “他们都被大唐打得灭了国,哪里能为我们出头!“
  “我们是唐人,不屑跟蛮夷为伍!”
  “我们的事我们自己解决,不需外人插手!”
  一时激起千层浪,庄户汉们被李括的慷慨陈词所感染,纷纷挥舞着拳头,奋声抗议三人的挑拨。
  “把他们赶出村去!”
  “捉他们去见官!”
  “滚回你们的草原去,你那点臭钱爷爷不稀罕!”
  声音不一而足,甚至透着点粗鲁,但李括此时听来却觉美妙无比。
  我们都是唐人,我们身体里都淌着炎黄子孙的血液,我们不为一家一姓而活,但我们绝不允许任何形式,任何民族对我们的侮辱,因为我们是唐人!
  臭鸡蛋,大白菜纷纷向三位青客盟“义士”掷来,直逼得三人连连后退。
  “唉!”那手持铁锤的大汗面颊憋得通红,长恨一声,拂袖而去。
  “滚吧,滚回你们草原去!”
  “突厥种也敢在长安如此放肆!”
  张巡轻拍了拍李括的臂膀,投来赞许的目光
  午后,微风。
  长安城东郊的一处田庄内,张延基正歪坐在一处池塘前,左手轻捻着新下的梅子,右手虚扶着一支鱼竿,清风拂过,好不惬意!李括与张巡难得的换了身轻衣缓袍,叔侄俩盘腿坐在一堆麦秆前,屏气凝神下着一盘闲棋。南霁云和雷万春最受不了如此慵懒的节奏,向庄家借了两匹良驹,连番“告饶”到庄外“跑马”去了。
  随手抓起一串紫登登的高昌葡萄轻巧的扔入口中,张延基惬意的闭上了眼睛。好久没有这么爽快了,在长安府中有阿爷管着训着,在国子监内有教习督着拘着,哪有自家田庄来的自在?淡烟疏柳,红杏飘香,一辈子当个富家翁倒也不错!
  “大公子,大公子?恕你元伯多嘴,您来庄子也半日了,老爷可否知晓?”一个身着暗素色织锦缎罩袍的老人冲张延基拱了拱手,恭声道。
  “嗯,嗯?”张延基极不情愿的睁开双眼,待看到自己眼前之人顿时觉得一阵头大。这人名叫张元,据说是阿爷少时的伴读。阿爷继任家主之位后,他也水涨船高成了大管家。本来顺风顺水的他因为太过耿直得罪了自己的姨娘,被贬到张家田庄做管事。元伯什么都好,就是太认死理。在他老人家心里,天大地大,老爷最大。莫说自己这个毫无实权的大公子,便是自己姨娘“莅临”,没有阿爷的命令,他也会立刻差人送信回张府告知阿爷知晓!
  一个鱼跃起身,张延基三两步跑至张元身侧,悄声道:“元伯,我这次是偷着出来的,没有告诉阿爷。您千万别告诉他啊,不然阿爷会打死我的。”
  “这”张元有些为难的看了看这个任性的大公子,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
  “元伯,好阿伯。”拉着张元的双手,张延基像个小孩子般撒娇道:“元伯,您是打小看着我长大的,最疼我了。这些都是我的好友,如果您告诉阿爷,他们肯定不能留在庄子里了。您忍心看延基这么没面子吗?”
  见张元面容有些松动,张延基心中大喜,忙道:“况且延基此次出来也不是为了游玩的,延基此次出城是与小张探花‘采风探情’以作‘行卷’之素材。”说完朝张巡挤了挤眼,示意对方附和自己的说法。
  张巡虽为人耿直,倒也不是迂腐之辈。见到张延基冲自己使眼色,立时便心中明了。
  轻捋了捋胡须,张巡大笑道:“你这小子,非要把我扯进去。不错,某便是清河县令张巡,觉得这小子是可塑之才,便拉着他出城来采集些素材以备‘行卷’之需。”
  张元本就已动了心,见又有小张探花这样才德兼备之人替公子教习儒道,心道即便将来老爷追究起来也不会太过责怪大公子。冲张巡满施一礼,和声道:“张大人哪里话,有您这样的鸿儒教习大公子诗赋经史,老爷肯定会高兴的。你们有什么需要便遣阿福知会一声,老头子一定不会怠慢了贵客。”说完,张元便躬身退下。
  “延基大哥,没想到你这个张府大公子还这么威风啊!”陈小六一边啃着一个熟透橙黄的杏子,一边高声称赞道。
  轻瞥了这个‘土包子’一眼,张延基没好气的笑道:“切,我这还算威风啊。这长安城东郊的土地因为龙渠横穿而过,甚是肥沃。世家大族大都将自己的庄园别院建在了这里,夏时来此避暑乘凉,夜夜笙歌,好不惬意。我阿爷的官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河东张家虽也是百年名门,但在这天子之都的京畿道到底比不上陇西李氏和京兆韦家。你夜里没事看看,给他们庄子送彩礼的外郡官吏打着灯笼得从原东头排到春明门去!”
  李括见小六脸憋得通红,笑着拍了张延基脑袋一掌:“你个混小子跟小六逞什么威风,人啊不能总活在祖宗的余荫底下,凡事啊都得往前看。就拿我阿爷说吧,前一天晚上还是大唐左相,翌日便被去了官职成了一介白丁。”经历了这么多事情,李括的心结已渐渐解开,已不太忌讳提起当年阿爷的冤案。微顿了顿,少年接道:“靠人不如靠己。俗话说的好,一朝天子一朝臣。祖宗的恩泽总有用完的一日,到那时,没有点真本事,那么大的家业还不是人家一句话就吞掉的事。(注1)”
  张巡赞许的拍了拍手道:“我大唐有如此青年才俊,实乃社稷之福。延基,你要多向括儿学习。”
  张延基耸了耸肩,无奈的应声道。
  正是满园和乐,一派怡然之时,却见南霁云与雷万春“跑马”归来。
  从宝驹下翻身一跃,轻迈几步,南霁云冲众人大笑道:“鱼儿还是耐不住性子,上钩了!”
  注1:这是我一直的观点,靠人不如靠己。哪怕是父辈的荫庇,也得需要你提的起来。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很爽有没有?收藏,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