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亲戚

  所谓的城门首,最主要的职责并不是看守城门,那是步军营的职责范围。
  身为城门首的郑头儿只是负责盘查过往行人,其实是隶属于厘金所,虽然拿着刀枪,从本质上来看他们连治安军都算不上,而应该算是差役,归属到税务人员的范畴。
  郑头儿的大号叫郑肃,因为手下有十六个兵,是宣武门的小头目,所以才被称之为郑头儿。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天地之间一片日出之前的青色。
  因为昨天的那场大风,街道上干净的很,古老的石板路光洁整齐。
  远远望去,高耸的宣武门就好像是一头张口大嘴的巨兽,而旁边那两个还亮着灯火的耳子房就是巨兽的双眸。
  推开耳子房的房门,一股汗臭混杂着臭脚丫子的味道扑面而来,郑头儿笑骂了一句:“又他娘吃了一夜的酒,怎不醉死你们这帮狗日的?”
  鸡骨头花生壳丢的满地都是,桌子上的两个“倒提篓”酒坛早就空了,值了夜班的那八个手下已喝的醉醺醺,横七竖八的歪倒在板床上。
  守城门的差事,需要一个昼夜才会轮换一次,值一天班后休息一整天。
  不过在绝大多数“夜班时间”当中,都没有什么具体的事情可做,要么就是吆五喝六的吃大酒,要么就干脆躺倒呼呼大睡。
  “郑头儿今天来的可真早……”几个手下笑嘻嘻的凑过来:“既然郑头儿来了,我们也就可以下值了吧?”
  按照正常的规矩,还不到“下夜班”的时候,不过郑头儿这个人很好说话,从不计较这些个细枝末节的小事儿,而是大笑着说道:“滚,都他娘滚蛋吧,趁着天还没有亮,滚回到各自的狗窝里去,还能抱着婆娘谁个回笼觉。”
  “还是郑头儿体恤咱们兄弟,在这儿睡哪有在家里抱着老婆睡的舒坦?那郑头儿就先值守吧,兄弟们赶回家去再睡个回笼觉。”
  转眼之间,八个上夜班的手下就走了七个,只剩下最后一人扭扭捏捏的不想走,完全就是一副欲言又止的神态。
  “老六,你是不是又输钱了?”
  “这个……郑头儿,我……哎,最近手气背到家了,总是走霉运,好不容易领了点饷钱儿,一时手痒就……就输了个精光。家里的米缸早就空了,这一家四口可吃什么?总不好喝西北风的吧?”
  “你……可让我说你是什么好?我都嘱咐过你多少回了?别赌,别赌,你总是听不进去,迟早把你自己输进去算拉倒。”
  就好像兄长数落不成器的小弟那般,郑头儿很无奈的从腰里摸出几粒银豆子塞到他的手中:“按说我就懒得理你,但弟妹和家里的娃娃总不能饿肚子,这点钱先拿回去买些粮米,把家里安顿好。”
  “郑头儿。”那个小兵感动的眼泪都快要掉下来了:“上回借你的钱……还有上上回,都还没有还上呢,怎么好意思。”
  “和我还客套个鸟?赶紧滚蛋。再让我见到你烂赌,剁下你的狗爪子。”
  值夜班的士兵全都走光了,只剩下郑头儿一个人,他站在耳子房的门口,不住的朝着南边张望,似乎是在等待着什么。
  东方已现出了一抹鱼肚白,第二波当值的八个士兵陆陆续续赶到。
  没过多久,太阳就出来了,洒下万道金光,行人渐渐多了起来。
  如同往常一样,在城门口支架起一张小小的木桌,桌子上摆着笔墨,桌子旁边是一个黑荆条的大筐——那是收取厘金的工具。
  八个士兵在收取厘金的同时,半公开的把部分钱财揣进了自己的腰包,对于这种事儿郑头儿早已司空见惯,只要他们不是做的很过分,索性就睁一眼闭一眼只当是没有看到了。
  碌碌的轮声当中,四辆马车从南而北由远及近。
  车上装着桌椅板凳衣柜之物,还有两口棺材,看样子应该是某个木器行进城送货的车队。
  挑担的菜饭,提篮的村妇,本就没有几个油水,只有过往的商家才有机会敲诈些银钱出来。
  就好像嗅到了血腥味道的鲨鱼,八个士兵一窝蜂的涌了过去,把这四家马车团团围住,一个个大呼小叫的吆喝着:“检查,检查!”
  那几个赶车的把式和随行的伙计似乎被吓坏了,哆哆嗦嗦的掏出一张纸条子,畏畏缩缩的说道:“在外门处已经检查过了,还缴了进城税,怎又要检查?”
  “外城是外城,这里是这里,你在外面缴的税到了老子这里不管用。”
  “都是给朝廷缴的税,怎么到了这儿就不认了呢?还有没有王法?”
  “老子们就是厘金所的人,税是税,厘金是厘金,这就是王法。”
  吵闹声中,一直都坐在桌子后面的郑头儿豁然起身,大踏步走上前去,一眼就看到了里手车辕上的那五颗大铆钉,赶紧绕到了外手处又了看另外一条车辕。
  果然有三颗铆钉。
  车辕是车具中最主要的受力点之一,为求稳固,一般都加大型铆钉固定,但通常情况下都是用四颗铆钉对称排列,这架马车却有些奇怪,一边用了五颗,另一边却用了三颗。
  五郑头儿知道这就是自己在等的人了。
  抬起头看了看那个随着的年轻人,故意做出一副相熟的样子,用略显夸张的语气说道:“哎呀,这不是小山子么?”
  那个年轻人看着郑头儿,猛然做出恍然大悟状,完全就是一副“真没有想到在这儿遇到你”的神情:“是五表舅么?”
  “可不是我么。”暗号对上之后,郑头儿哈哈大笑着说道:“你这小子还真是出息了,竟然把生意做到京城来。”
  这几辆车竟然认识郑头儿,还是他们家的亲戚,那八个士兵顿时就不再纠缠了。
  就好像所有“久别重逢”的亲戚那样,郑头儿和那个年轻人不住的寒暄着,说着“很多年不见,家里人还好吗?”这一类的话语。
  “五表舅都已经当官了呢。”
  “狗屁的官,就是个看城门的,”郑头儿哈哈大笑着说道:“等你把生意安顿好了,一定要到我的家里去坐坐,你舅母经常念叨起你们,哦,对了,我置办了个新宅子,就在绿柳胡同,头一家就是,你们直接过去,等我下了值咱们好好的聚一聚。”
  既然这几辆车和郑头儿有亲戚关系,那还查个屁呀?当然就是直接放行了呗!
  望着远处的四辆马车,其中的一个士兵满脸狐疑之色,有些不放心的问道:“郑头儿,你家这亲戚真是做木器生意的?”
  “怎么了?”
  “若是往城里送木器的,马车不应该沉重成这个样子。尤其是那两辆拉棺材的车,车护板都要压到车轱辘上去了,棺材肯定不是空的。”
  一口薄薄的木板空棺材能有多大份量?怎么会把马车压成这个样子?里边肯定装了东西。
  郑头儿很不满意的看了他一眼,有些不悦的说道:“就你他娘的屁事多,里边装没装东西我心里能没数吗?滚一边儿去,老子就不告诉你!”
  把其他七个士兵召集过来,独独撇下这个多事的家伙,和那七个人交头接耳了一番。
  “郑头儿刚才对你们说了些啥?”
  当多事者问起的时候,其他那七个士兵全都笑而不语,脸上挂着一幅“我们全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是不告诉你”的那种表情。
  多事的士兵愈发疑惑,追着郑头儿的屁股问了好半天,郑头儿才有些不情愿的对他说道:“小山子……就是刚刚过去的那个人,我的一个表外甥,他们家也不是做木器生意的。”
  拉着那多桌椅板凳,还有油漆未干的棺材,竟然不是做木器生意的?
  “那他……郑头儿家的亲戚是做啥生意的?”
  郑头儿朝着他招了招手,他马上就明白过来,知道这是非常私密的事儿,赶紧把耳朵凑了过去。
  郑头儿的声音显得有些古怪,只说出了一个字:“盐!”
  自古以来,盐铁等物就是官府专营,只有官府出具的盐引才能行盐卖盐,私自贩卖是犯法的勾当。
  正是因为这种垄断造就了富可敌国的盐商群体,想想盐商的富裕程度就可以知道盐的价格了。
  暴利催生了一个相关的行业:私盐贩子。
  躲避官府的关卡,贩卖私盐谋取暴利,赚的银子可不是一般的多。
  听到这个“盐”字,多事的士兵才终于恍然大悟。
  原来郑头儿早就和做私盐生意的亲戚勾结好了,故意走这个关口,为就的是逃避检查。
  “那……钱的事儿……”
  有正式盐引的官商都大量贩运私盐,京城百姓吃的盐巴至少一半是来自非法渠道,要是能从中分一杯羹的话,这笔好处可就大了去了。
  这么大的走私行为,不能白白的送人情吧?
  “你个狗娘养的,老子什么时候吃过独食了?那一次没有分好处给你们?”郑头儿佯做恼怒的大骂着:“钱的事还用你操心吗?是不是要老子把收了多少好处也告诉你才行?”
  “不,不,郑头儿,小的不是这个意思,真心不是这个意思。”
  郑头儿做事素来敞亮,从来不吃独食,对兄弟们多有照顾,人缘好的没话说,兄弟们绝对信得过他。
  “这事的好处,我会给大家都分了。”郑头儿对众人说道:“可有一样,谁他娘要是敢在外面胡言乱语满世界的瞎嚷嚷,坏了老子的好事是小,砸了兄弟们的饭碗是大。谁要是敢说出去,别怪我不拿他当兄弟。”
  只要当做什么都不知道,就能拿到一笔好处费,若是说出去不仅会得罪了郑头儿,还会坏了大伙儿的好处,这种吃力不讨好里外不是人的事当然不会有人去做。
  “以后,我这个亲戚送货进城,你们知道应该怎么做了吧?”
  众人齐齐点头,脸上全都是心照不宣的笑意。
  以后怎么做还用说吗?肯定是直接放行呗!
  回到明朝做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