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零四章 隐真示假拔虎牙
法正的计谋总结起来,就是“隐真示假、挑拨离间”八个字。
如今算上法正从成都带来的十万大军,张任一方聚集在虎牙山附近的部队已经达到十八万之巨,比之史书中记载的刘备率军伐吴也毫不逊色。(刘备伐吴时号称七十万大军,实际上也就不到二十万人。)虽然张任一方的兵力从开始攻打虎牙山时便占据优势,但一直拿黄忠没有办法,关键在于两点。一是虎牙山不利于大军全部展开,就算有再多的兵力,每次正面投入战斗的也无法超过一万人;二是虎牙山上的工事被黄忠修筑得跟只巨大刺猬一般,让益州大军有种无处下口的憋屈感,也不知黄忠这厮从哪里学来的这些“坏心肠”的手段。
张任抵达荆门山之后,也不是没有想过绕过虎牙山,率领大军从长江西岸直扑夷道,然后先取了南郡治所江陵城。但是,以当时的兵力,张任若是先攻夷道,则黄忠便会从虎牙山出兵夺回荆门山,然后将益州军的粮草供应切断,也断绝了益州军后撤的退路。如此一来,则益州东路军必然士气大败,不战而溃。就算东路军勉强还能坚持,但若是刘表派出一支部队从襄阳增援江陵,那么绕道夷道的益州军下一步又该何去何从?
正是出于这些考虑,张任抵达夷陵之后,虽然整顿吴懿和贾龙的两支部队,并且指挥大军从黄忠手里再度夺下荆门山,之后却难以再有大的作为。不是张任不懂兵法,实在是虎牙山的地理位置过于特殊和突出,让人很难视而不见。
法正这次提出的计谋,是充分借鉴了张任之前对虎牙山用兵的经验,在绕道夷道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内容。
隐真示假,就是要将荆门山的吴懿和贾龙两部作战经验丰富的八万老兵换下来,让十万益州新军补充上去,给对面的黄忠和李严造成荆门山的兵力还在缓缓增加的假象。
当然了,如何对荆门山阵地撤兵和增兵,却是个十分耐心细致的技术活,既不能一下子全部更替,也不能动作太慢,耽误了大军的后续行动。
被撤换下来的八万益州精锐部队,先向西悄悄撤往佷山,然后从佷山南部的夷水顺流而下,攻打夷道。消息传到虎牙山,若是黄忠率军攻打荆门山,则大军调头扑向虎牙山,将黄忠部与李严部分开,然后各自击破;若是黄忠按兵不动,李严出兵来救夷道,则正好中了法正的下怀,直接将李严这一部人马吃掉。
那么,法正计谋之中“挑拨离间”又从何来?原来法正暗中对黄忠和李严的性格进行了分析,他发现虽然黄忠和李严二人虽然都是良将,但李严此人却喜欢专权。当初黄忠尚在李严之下,如今却成了独镇一方的大将,而且因为守住了夷陵,如今在荆州的声望和地位甚至要高于李严。这次黄忠与李严合力防守夷陵,却是以黄忠为主,李严为辅,李严心中真的会服气?
黄忠性格沉稳,李严好大喜功,只要让这二人对益州军的判断出现明显的分歧,那么不管哪支部队离开虎牙山,张任都有办法将分为两处的部队给围而歼之。
张任听了法正的计谋之后,用手狠狠地拍在自己的大腿上,赞叹说道:“孝直果然智计过人,此谋甚好,我这就安排手下开始动手!”
接下来的几天里,隐藏在荆门山之后的十万益州新兵被分批带上荆门山阵地,而原本防守荆门山的益州士兵则趁着夜色加倍地向山外撤退。等到山上的士兵全部撤退完毕后,调上山的士兵不过四万人。接下来,张任便命令剩余还留在山外的六万新兵仍然分拨次在大白天堂而皇之地向山顶调动,这样一来,给外人造成的感觉便是荆门山上又增加了六万士兵。
六万新兵每天数千人地向荆门山调动,直到最终完成调动便需要半个月的时间。而在这半个月时间内,从山顶撤下来的八万益州老卒已经绕过佷山,然后沿着夷水而下,十分顺利地攻占了防守空虚的夷道。
夺下夷道之后,张任将八万大军埋伏在虎牙山一侧通往夷道的山林之中,然后静候着虎牙山上的动静。
被张任故意从夷道城内放走的一些荆州士兵,有的向着江陵方向逃逸,有的则向着虎牙山逃逸。逃到虎牙山的荆州士兵,自然要向黄忠和李严报告夷道失守的消息。当时张任指挥攻打夷道城的部队只有五千人,其余的大军则隐藏在后面,没有让夷道城内的守军看到。所以这些降兵向黄忠和李严报告时,便说攻打夷道的益州部队只有五千人左右。
黄忠和李严听了这些士兵的报告之后,两人的想法却各不相同。
黄忠已经知道一江之隔的荆门山上如今又有大军增援,那么忽然出现在夷道附近的五千益州军又是从哪里过去的呢?黄忠认真地研究了一番吕蒙向他提供的高清军用地图,然后觉得忽然出现在夷道城下的这数千益州士兵大有古怪,所以他坚持暂时不去救援夷道,认真观察一下荆门山守军的后续行动,再做决定。
作为援助黄忠防守夷陵的李严,却跟黄忠有着不同的想法,他觉得黄忠过于谨慎。既然驻守荆门山的益州部队有增无减,那就说明这次忽然出现在夷道附近的小股部队不过是张任的障眼法,他的主攻方向仍然是虎牙山。
李严向黄忠提出由自己率领两万人马前往夷道消灭小股益州军的建议,黄忠本想阻拦,但李严前来虎牙山时可是带着三万部队,如今人家还给自己留了一万人,他也不好耽误了李严下山去积累功勋。反正夷道距离虎牙山很近,如果李严遇到什么困难,也可以快速撤退回来,想必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这样一来,法正的计谋便真要得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