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七 章 穷人孩子当家早

  在赵兴的再三坚持和强烈要求之下,当着李庆和赵兴几个舅舅以及几个表兄弟的面,赵兴在一份契约上签下了自己的大名,那个繁体的“興”字,他可是想了半天才龙飞凤舞地写出来。至于契约的内容,当然是当天赵兴对着绿毛表哥发狠时说过的话。
  没错,那几个字确实写的龙飞凤舞,而不是曲里拐弯,潦草难辨。赵兴前世虽然算不上书法家,但确实曾被战友誉为“文武双全”。在国学方面,因为受了书香门第的父亲和家人的影响,赵兴在琴棋书画方面,也是能拿的出手的,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就是一个粗鲁的大头兵。
  也许,这算是上天对于赵兴前世一直做好人的一种回报和眷顾吧,让他站在东汉末年的天空之下时,仍然有一技傍身,可以活得如鱼得水,活蹦乱跳。
  与李家一众外戚相互认识过之后,参加了一场不咸不淡地接风洗尘宴席,赵兴四人便在管家郑伯的带领下,迫不及待地出了庄子后门,在田野丘陵间穿行了两个时辰,终于来到了李家别院。
  说实话,宴席上赵兴也就是勉强支应着,连一分钟都不愿意多待。那种寄人篱下的感觉,真的不好受,那怕是在自己的外公和舅舅家,被几位别有用心的亲戚虎视眈眈地盯着,任谁心里头都会添堵。
  从远处看,李家别院背靠太行山余脉,处于山脚靠上一点的位置,倒也颇有一些挡风聚水的意思。
  所谓的李家别院,其实就是在一些李家佃户群聚的住处,起了三排座东朝西各五间的库房。这几间房屋,平日里用来放置农具,存放暂时没有晾晒好的粮食,偶尔李家账房过来收租时,也会小住上几日。
  房屋里面的家具物件并不齐全,更算不上整齐干净,到处吊挂的灰尘和蛛网,无声地告诉进到屋内的人们,这里已经很久不住人了。
  三排房子四周,用石头堆砌了两人高的围墙,形成一个封闭的院落,两排房后是几畦菜地,其间还栽种着几株果树。正对前排房屋的前院是半封闭的,跟佃户们晾晒谷物的小广场连成一体,只用篱笆做了一下隔断,院里院外的人可以清楚地看到对方。
  虽然很简陋,也很陈旧,但赵兴对这个新家却很满意,因为可以不用看着别人的脸色生活。房前那空旷宽大的晒谷场,正适合赵兴日后练武,甚至能组织上百八十号人地队伍,在上面同时进行操练。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赵兴同志深入到骨子里面的认识。一路西行,赵兴为重生后的未来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谋划,组建忠于自己的武装力量是他考虑的重点,但眼前的任务却是要尽快积累财富,打好基础。有了钱才有粮食,才能买得起武器和马匹。而有了武装力量,才谈得上“占山为王”,为即将到来的乱世有所准备。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当家早,对于赵兴而言,他可是无时无刻都在想着能够早日当家作主。当家好啊!自己说了算,“天老大、地老二、我老三”,不用看别人脸色、受别人的冷嘲热讽。关键的是,只有当了家,一些想法才能付诸于行动。
  刚搬进“新”家的几日间,赵兴带着周仓和裴元绍忙前跑后地收拾房间,按照自己的喜好重新摆放家具,把零散的农具集中放进后排靠北的一间房子里面,并对其他房间进行了清洁整理。
  最后,赵兴占据了中排靠南边的两间,最南边一间为卧室,紧挨着的为书房,两间房屋内有门互通,书房的门又通向正中一间用来会客的厅堂。赵氏占据了北边两间内部相通,却与厅堂隔断的房屋。一间做卧室、一间算是以后女眷会客之处。
  前排五间房屋周仓和裴元绍一人在北、一人在南,各分了最靠外的一间,正好形成护卫中后院的格局。其余三间空置,其中居中的一间前后有门,后门正好与中排房屋的客厅相对,可以做为来客临时等候之所。
  后排五间房屋,靠南两间一做厨房、一做饭厅,其余三间做为仓库,放置粮食和农具之类。
  看着忙得不亦乐乎的赵兴,李玉娉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和欣慰。
  只有失去过,才更加懂得珍惜和感恩。正因为上天差一点连本来痴傻的儿子,一位母亲赖以生存的寄托都要收回,所以现在面对聪明伶俐的赵兴时,李玉娉只觉得那怕受再多的困苦和委屈,那也是值得的。看着现在忙里忙完,一副大人模样的儿子,李玉娉只觉得那苦和累也不再难熬,不过是上天给的一次考验。只要经受住了这种考验,等待人们的就会使幸福和甘甜。
  赵氏在心里对自己说:“只要兴儿觉得开心,今后都由着他性子来。童老说过兴儿将来能成大事,甘罗八岁能拜相,我家兴儿十四岁也能持家,今后一切就由他做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