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吴淞要塞(十一)
时近黄昏,血红的残阳合着鲜血将整个滩头染得通红一片,放眼是数不尽的尸体纠缠在一起,已经分不清哪个是中国人,哪个是i本人。
一营长脑袋上缠着厚厚的一圈白sè纱布,伤口中渗出的鲜血混着泥土烟尘已经发黑,脸膛更是被炮火硝烟熏得看不出本sè,双目中汹涌着难以抑制的怒火,他回望身边,jing卫班长吃力的拉动毛瑟步枪枪栓,与仅存的几个士兵迟缓的瞄准shè击,装弹瞄准再shè击……整整一个加强营,在短短一个小时的防御战中便被打个jing光。
此情此景让一营长yu哭无泪,如蝗虫般的i军士兵已经冲了上來,短短二百米他们冲了一个小时,可一营长却觉得这短短一小时竟似长过了前半生的二十多年。
离他最近的两名士兵互相扶持着,破烂的军装上染满了红sè与黑sè,他们满眼期待的望着营长,等着命令。
一营长举起手中盒子炮“当当”两枪毙了两个冲在最前面的鬼子,冲战壕内仅存的十几个名士兵嘶声吼道:“为死去的同胞们报仇,兄弟们跟我冲。”
先前行动迟缓的班长将早就插好枪刺的毛瑟步枪端在胸前,一跃率先出了战壕,应声道:“咱们跟鬼子拼了,给死去的弟兄报仇……”班长的话在“仇”字之后戛然而止,一颗流弹“噗”的一声shè进了他的胸口,好似瞬间被抽空力气的躯体缓缓像后倒了下去,一营长见状眼眶呲裂,抄起一直背在身后的大刀,义无反顾的冲向cháo水般涌來的i军大cháo,稀稀拉拉的十几名中国士兵亦是紧随其后。
是役九团一营全军覆沒,一营长在最后失去意识的瞬间,看到一营死守整整一个小时的阵地上一股中**队山呼海啸般冲了下來,援军终于上來了,i军的最后这次冲锋便如强弩之末般,已经难穿鲁缟,又像撞上了石壁的cháo水,回卷而去。
在南段浅滩遭受攻击的同时,北段浅滩遭受了强度几倍于此的攻击,而i军最开始猛攻南段,给于三和造成了一种南段是他们主攻方向的错觉,但多亏了北段江雾已经消散的差不多,及时发现了埋伏于北段的大批登陆i军,这才沒中了鬼子的声东击西之计。
于三和几乎将九团的全部jing锐都先后派了上去,仗着地势占优,短短一个小时内硬是上小鬼子在滩前丢下了两千多具尸体,可南段的求援电话都快将指挥部的电话打爆了,他已经无兵可调,只能不停的勉励其忠勇作战,最后关头,还是作为预备队的前要塞守军主动请缨,于三和才命令他们增援南段,也就上演了一营长失去意识前石壁挡退洪流那一幕。
于三和开始之所以将原邓振铨部下的士兵当做后备队,轻易不派上战场,就是怕他们本无战意,仓促被派了上去,不但可能帮不上忙,反而会影响整个战局。
然而,一营的一举一动都在于三和眼中,这可是他第九团jing锐中的尖刀,眼见一点一点打光了,他的心都在滴血。
……
常熟前线指挥部,雪片一般的战报堆积在吴孝良的办公桌上,仅半i时间i军第十四师团便向西推进了五十里,已经抵达常熟边缘,他都可以在指挥部中听到隐隐的炮声了。
杨效欧急如星火的冲进屋子,看到吴孝良还在处理公文,急吼吼道:“i军前锋到常熟了,怕是守不了多久,这里已经不安全了,司令身兼重任应以大局为重,请速速向后方转移。”
吴孝良放下手中文件,刚要说话,副官拿了电报从里屋拐了出來,为了方便接收各地消息,他特意将电报室设在了本应用作休息的卧室里。
“收到一封上海的求援电报,应该是发给李师长的。”
吴孝良听到是关于上海的电报,心中一紧,催促道:“念。”
“吴淞要塞实属冲要,第九团已决心死守,i海陆空三军蚁附攻击,万分危急,请速派援兵……团长于三和……”
这个消息太让他吃惊了,如果吴淞要塞还在中国手中,那么由七丫口登陆的i军便会陷入后路不畅的尴尬境地,而i军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必然就要全力攻击吴淞要塞,如此便可牵制大批i军,张治中第五军的压力或可减轻不少,连带着常熟这一带的战场都不会朝着最坏的方向发展。
杨效欧连连叹息,“只可惜谦亭兄已经被小i本的第七师团缠住,张文白断不会出兵相救,恐怕于团长凶多吉少了。”
吴孝良胸口内亦是重重的叹息一声,杨效欧所言不虚,据报,i军第十三师团已经抵达上海,配合此前的第九师团以及第二十四旅团,整个上海的i军便已经超过六万人,张治中的第五军在其面前亦是自身难保,当然沒有余力分兵,可他一个团又能撑多久。
念及此处,吴孝良只觉心如刀绞,这些都是一心打鬼子的热血汉子,眼睁睁看着他们一点点踏入鬼门关却无能为力,沒什么比这更折磨人了。
指挥部内突然陷入了可怕的沉寂当中,一个中等个头的上校军官如杨效欧此前一般急吼吼的闯了进來。
“i军前锋已经突进到何家浜,常熟已经不安全了,请司令立即跟我撤往江yin。”
來人正是zhongyāng军校教导总队的宋希廉,宋希廉的教导团被打垮,于太仓收拢残部后转移到常熟休整,在吴孝良的支持下,将原南京jing备司令部的补充兵优先拨给了他,短短几i之内,不但建制尽复旧观,而且在人数上已经快超过一个旅了,当然,他也知道这种大规模换血补充过的教导团战斗力与此前已经不可同i而语,只怕很难再和鬼子硬碰硬打一场,只好先向后方转移以待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