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十五章 甩锅?
盘算着得失,汪文凝神思索着,就在这时他看见锦衣卫和通事处的两位表情有些迟疑,当即询问他们有什么看法。
李大骐是锦衣卫驻朝鲜千户,古泉是通事处驻朝鲜千户,两人从军职是平级的,而且都属于情报机构人员。
因为朝鲜比较复杂,之前朝鲜属于外藩,所以朝鲜的情报按理说属于通事处管辖。可同时大明在从朝鲜拿下济州之后,锦衣卫又向朝鲜派驻了人员,以协助驻朝鲜大臣的情报收集。
而现在,大明从表面上已控制住了朝鲜,这也造成了朝鲜比较特殊的局面,所以在朝鲜国中锦衣卫和通事处暂时联合组成了一个情报机构,考虑到大明对朝鲜的并吞计划,以后朝鲜为大明国土,所以之后朝鲜情报将由锦衣卫全权负责,暂时由李大骐作为主官,古泉为副手。
汪文问讯,李大骐同古泉对视了一眼,随后李大骐开口道:“汪大人,我等觉得此事比较蹊跷。之前朝鲜内政已基本稳定,按理说不会发生如此事。而如今新国主刚登位,地方就发生叛乱,这时间也掐的太准了。”
“李大人的意思是汉城有乱党的同谋?”顾文波连忙急问。
李大骐点点头:“同谋是一定的,恐怕还不止一个。虽然黄大人在汉城时处置了不少人,但谁又能保证朝鲜国中没有对我大明有异心者,其他的不说,仅仅是在朝中,那些投靠我大明的朝鲜臣子全都是真心的么?就算他们同我大明站在一起,但他们的家属、朋友呢?何况汉城这么多人,我等也不可能一个个查实谁才是真正的同谋,可仅以时间来推算,必然有人第一时间就把消息给传了出去,要不绝不会如何巧合。”
李大骐的话让众人表示赞同,可赞同归赞同却也拿不出什么办法来。要知道这种事锦衣卫是最拿手的,可就连李大骐也明确指出要彻底查实是基本不可能的,毕竟朝鲜不是大明,除了他们在座的诸人外,其余朝鲜人对于大明而言都是异族。
既然是异族,要让所有人对大明死心踏地是根本不可能的,何况人心难测,随着地方的叛乱而起,谁又能保证一旦叛乱不及时平定,那些原本观望的人是不是也会生出些其他心思来。
同时李大骐也借此点明朝鲜人不可信,至少不可全信,这更让原本打算想把军队交给周柏平定叛乱的汪文有些担心。一旦汉城的兵力抽调,那么他在汉城的保障又会如何?
假如前脚明军主力刚走,后脚汉城这也闹了起来,汪文又拿什么来压制?要知道汉城是无论如何不能丢的,一旦丢了汉城就等于大明在朝鲜的优势丧失,要再回到之前的局面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想到这,汪文的脸色异常难看,难道必须要暂时终止辽东战略,把已经在平壤北方的部队撤回来先解决朝鲜的内乱不成?但这么做,大明那边怎么交代?又如何向朱怡成交代?何况就算他肯定,作为大明在朝鲜的最高官员黄滔涣恐怕也不会同意这么做。
正当汪文左右为难的时候,一直没说话的古泉开口道:“汪大人,诸位大人。李大人刚才说朝鲜内因,卑职再讲讲外因。”
“外因?”众人疑惑地向古泉望去。
古泉点头道:“通事处同锦衣卫得知此事后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此事还有些蹊跷,按理黄大人离开汉城之前做了多手准备,不仅消除了汉城内外的大部分隐患,我朝更是在朝鲜颁布了移民令,这些对于稳固朝鲜都有莫大的好处。所以就算黄大人如今已离开汉城,地方也绝不可能如此快的反叛,所以我等觉得其中除了有不满我大明的地方势力外,极有可能还有其他因素。”
猛然,汪文脑海中一道电芒闪过,他瞬间就明白了古泉的意思。
“满清?”
“正是!”古泉神色凝重道:“大人您想,朝鲜内乱,以我大明在朝鲜的军力如要彻底平定其实不算什么难事,只需黄大人那边的大军回师,这些跳梁小丑根本不足为惧。在我大明铁军之下,一切都将粉身碎骨,可是这样一来朝廷定下的辽东战略就再也无法执行了,至少也会因此拖延。”
“对啊!我怎没想到这!”周柏一拍脑袋道:“就算黄大人回师,要平定叛乱就算不难,可起码也要几个月的时间,等做完这些,恐怕也将是夏末了。辽东之地入冬极早,秋季短促,一过就是严寒,等到了那时候再出兵辽东根本就不切实际。而且我朝鲜军不动,山海关那边的友军单独出关,就等于原来的计划无法实施。”
“古大人的意思是,这所谓的朝鲜地方叛乱是满清搞出来的?”顾文波瞪大着眼睛问:“古大人可有实据在手?”
“没有!”古泉直截了当地回答道:“如此短的时间如何来的实据,再者此事仅凭推论就基本可得出这个结论。我想不出朝鲜地方在这时候发生叛乱背后没有推手,而这推手的目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也是显而易见的。再说了……。”
说到这,古泉看了眼顾文波道:“如今所谓的真凭实据又有意义么?”
顾文波一愣,接着就苦笑道:“的确如此,我倒是想岔了,如今还需什么真凭实据呢。”
汪文一张脸阴的厉害,这件事眼下极为棘手,他必须立即做出决定。
无论是李大骐还是古泉的话,都让他明白了现在所面临的困局,但越是在这时候汪文越是要稳住阵脚,千万不能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现在,汪文手中有近五千兵力,这些兵力基本都在汉城一带,再加上整编后的朝鲜军队,两部加起来大约二万余人。
这支军队说少不少,可要说多也不多。朝鲜如今地方叛乱,波及几地,更重要的是现在汪文必须先稳定住汉城周边,同时又保证北方的后勤渠道,所以真正能拿出来的兵力恐怕近半都不到。
以这不到万人的部队,而且其中大多数又是朝鲜兵,汪文没有丝毫把握能够解决这个难题,想到这他深深皱起了眉,一时间难以决断。
不过,再怎么难,作为汉城留守,他必须尽快决策,这点汪文心里是清楚的。所以在考虑片刻后,汪文下达了几道命令。
第一道命令,宣布汉城进入军事管制,由锦衣卫和通事处彻查汉城可能同叛乱分子有关人员,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以平息汉城因地方叛乱导致的不稳,以确保大明对朝鲜的统治。
第二道命令,由周柏领军,扫荡汉城以东的几处州县,杀一儆百压制地方,避免地方叛乱扩大化。
第三道命令,立即把此事告知前线的黄滔涣,让其做好可能变化的准备,同时向京师报告朝鲜乱局,征求中枢意见。
做完这些后,汪文让众人立即行事,不可耽误片刻。随后他写了两封信急急发出,等信发出后,汪文密切关注局势变化,同时防备那些朝鲜人的举动,心里焦虑异常。
同汪文想象的差不多,黄滔涣在得知消息后立即回复,告知汪文前线军队绝对不可能回师,朝鲜地方的叛乱交由汪文处置,不管用什么办法必须尽快平定内乱,以确保辽东战略的顺利进行。
看着黄滔涣发回来的意见,汪文心中苦涩,这汉城留守不好干呀,想到这他更是对这些反复无常的朝鲜人恨得咬牙切齿。可就算如此,眼下他也必须坚持下去,以顾全大局。
汪文向本土的奏折以极快的速度发回,当军机处得知朝鲜的这个消息时已是第九日了。
接到朝鲜送来的消息,正在着手同满清进行谈判的首席军机大臣史贻直大吃一惊,急忙招来其余军机大臣商议,可众人对处理意见不同,发生了一番争吵,为此史贻直无奈只能急急入宫,求见朱怡成。
朱怡成接过朝鲜送来的急报,翻开后仔细看完,随后抬头看了眼坐在下首史贻直:“军机处对此有何处置?”
史贻直脸色有些难看,迟疑道:“此事重大,军机处各军机大臣的意见不统一,暂未能确立处置方案,臣恐皇爷担忧,先来汇报如此军情。”
听到这个回答,朱怡成忍不住就皱起了眉头,这史贻直怎么回事?军机处连个方案都拿不出来就直接跑来自己这?难道是打算把锅甩到他这个皇帝身上不成?
如果是这样的话,他还要军机处干嘛?当初设置军机处就是为了给皇帝进行参赞军机所用的,他这个皇帝只是进行总掌,以决策人的身份来对军机处拿出的方案和处置办法进行确认或否决。
而现在,史贻直直接跑来问他的意见?这不等于军机处什么事都不干,成了传声筒不成?
想到这,朱怡成对史贻直极是失望,要知道当年廖焕之在的时候虽然左右逢源,可毕竟也是干实事的,从来没有这样甩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