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下一步

  董大山在做完交接后并未在安庆久留,很快就回到了南京城。
  离开南京已有几月,这一次回到南京,给董大山的感觉似乎有些不同。除了皇子诞生,整个南京城还沉浸在狂欢的气氛中外,现在的南京不仅比他离开时更有次序,也更加繁华。
  这几年,大明商业的发展速度之快是令人瞪目结舌的,在宁波时,朱怡成就扶持商贸,大力发展海贸。这样做的原因一方面是朱怡成想改变四民之策,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资金来源。
  那时的朱怡成还很弱小,他手上虽然有从清廷那边弄来的大量粮草和金银,但相比数万部队的开销,还有维持地方的支出,这些远远无法满足。靠着海贸暴利,朱怡成勉强度过最艰难的时刻,等到他重登监国位时,大明的商业模式已逐步确定下来,随着收入的增加,大明朝廷的财政慢慢走向了良性循环。
  在南京登基后,整个大明更如一驾飞奔的马车,驶入了快速道。如今大明仅靠四省半的地盘,其财政收入已超过了五千万两白银,也就是折合永业银元六千万之巨。
  更令人惊愕的是,这个财富累积速度还在以极高的比例不断增长,根据户部统计,预计明年这时候,财政收入就能超过一亿元,这数字在当下是足以令人疯狂的。
  要知道在康熙时期,清廷全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三千万两左右,历史上到乾隆时期也仅是四千万两。可相比如今大明,仅凭四省半的地盘其收入就远超整个清王朝。
  更重要的是,清廷的财政收入极大部分包括地丁,也就是田赋这一块,占了所有收入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余占大头的分别是盐铁和关税,大约各在百分之十不到,再加一些其余杂七杂八的茶课、契税等等,构成了清廷全部的收入。
  但在大明却不同,大明的田赋极少,六千万的财政收入中,田赋所占比例仅只有百分之三都不到,只有区区一百六十万。而关税和商税金占了绝大部分,高达五千万。此外盐铁专卖中把铁的部分剥离,以刺激工业化的发展,至于盐作为战略物资经营依旧握在朝廷手中。
  田赋虽低,但大明对于土地的控制极其严格,为吸引人口从土地转移到商业和工业方面,朱怡成制订了严格的土地买卖和转让法,不仅提高契税比例,还严格限制个人拥有土地的面积,以防止出现土地兼并情况发生。
  与此同时,商业和工业的不断发展也刺激了人们从土地刨食转而向其他行业转变,再加上海贸的兴起,更进一步促进了手工业等各行业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朱怡成手中掌握着皇家银号,而现在皇家银号已正式改名为大明皇家中央银行,成为了大明顶级金融机构,随之而来的是各类商业银行的出现,这些银行也跟进一步影响到了整个大明的发展方向。
  作为首都的南京,是最能体现大明改变的。如今的南京城是一座毫无疑问的巨城,相比之前的南京,南京的面积已朝着原来城墙外不断扩张,人口也随之巨增,相比北京的大约五十多晚人口而言,仅南京城内人口数已突破了六十万,如果加上南京城墙外的新区,整个南京人口已逼近百万之数,这在当时是难以想象的。
  对此,朝中有不少大臣上书要求对京中人口进行严格控制,其实这种方式并不希奇,早在前明时期,北京作为首都人口就突破过七十万,当时朝廷为避免人口过多导致京中压力过大和治安等方面考虑进行过严格控制,对于无京籍的“流民”进行定时驱离。
  至于在清廷时期,同样执行这样的政策,以控制人口数量,这倒和后世的遣返制度极其相似。
  对于这个问题,朱怡成慎重考虑后同意了控制人口的建议,但对于流民的驱离却使用了另一种办法,那就是引导这些人前往上海。
  同户籍严格的南京相比,新兴的城市上海宽松许多,更重要的是上海需要大量人口进入,以用这种方式加快发展。
  经过近一年的建设,上海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随着基础建设的初步完善,再加上码头、商行、商业街、住宅区等等的建成,而今的上海虽还比不上南京,就连繁华的宁波都远有不如,但一些有眼光的商人已经在上海这片地区看到了它辉煌的未来。
  董大山回京后并未先回府,入城后直接去了皇宫。得知董大山来了,正在后宫逗儿子的朱怡成放下了手中的事,同皇后李娟儿说了几句话后就回到了偏殿,在那边接见了董大山。
  “臣,董大山见过皇爷!”许久不见朱怡成,这次回来董大山发现朱怡成身上的威严比往日更重了许多,再加上唇上留着的胡须使朱怡成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长许多,也更增添了皇家的气度。
  “起来吧,路上可顺利?”皇子诞生,朱怡成这些日子心情好的很,一直都是笑眯眯的。
  “谢皇爷,一切都顺利。”董大山起身后回道,见小黄门搬来椅子,他又道了声谢,这才坐了下来。
  向朱怡成道了喜,董大山还给小皇子带了礼物,这礼物看得出是董大山精挑细选的,是一块价值不菲的羊脂白玉佩,朱怡成见了很是喜欢,笑呵呵地替儿子收了下来。
  “瞧你这身打扮,是否刚刚入城,还未回过家吧?”
  “离京数月,微臣回京第一件事当然是要想皇爷复命,随后再去军机处报道,等这些事办完后自然会回家。”董大山平静地回答道。
  朱怡成点点头,董大山一向做事认真,而且对自己忠心耿耿,这也是朱怡成看重他的主要原因。而董大山也从来没有辜负朱怡成,凡是他交代的事总是做的妥妥贴贴。
  朱怡成先和董大山聊了聊安庆那边的情况,随后又说到了广东之战的经过,君臣两人谈了大约半个时辰,朱怡成这才道:“朕这次招你回来想必你心里也清楚,在外几个月,先在家好生休息几日,随后熟悉一下军机处的差事,等过些日子后就得忙碌了。”
  董大山连忙谢过朱怡成关心,同时又道:“为君分忧,这是臣的本分,何况满清未灭,神州未复,臣身体好的很,无须多做休息,皇爷有事直接吩咐臣去办就是了。”
  朱怡成满意地笑了起来,说道:“这事也不急着一时,该休息的还是得休息,所谓劳逸结合嘛。等过几日,朕再和你细谈,如何?”
  董大山连忙答应,接着又说了一会儿话,董大山这才起身告辞。
  董大山走后,朱怡成并未回到后宫,而是直接来到偏殿的另一边,这里是朱怡成让人特意布置的战略室,平日他每日都要来这一次,今天也不例外。
  在这间房间中,布置同总参谋部的核心区差不多,除了中央摆着一个巨大的沙盘外,四周还挂着数副地图,上面密密麻麻用几种颜色画着各方势力动态,而且这些图包括沙盘上的细节,每日里都会有专人进行更新,以便让朱怡成在第一时间掌握情况。
  背手站在沙盘前,朱怡成的目光在江西、湖北、湖南、四川、河南一带游走,这五省如今势力错综复杂,除清军外,还有祝建才和王致清的力量,另外再加上高进所部。
  此外,安徽部分,清军和明军相互僵持,安庆作为突出部位置尤其重要。而当朱怡成的目光往下移,停在广西的时候,他的神色又有些若有所思,过了许久这才挪开。
  打下广东,对于天下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对大明更是一件好事。不过广东之战从整体上已超过了朱怡成原本的计划,由于澳门的葡萄牙人突然插手,导致南海海战的爆发,使得拿下广东费了不少周折。
  虽然结果是好的,而且因为澳门的收回使得大明多了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但对于大明来讲,广东一战大明的损失可是不小。
  战争中武器装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但更重要的是人。南海海战使得南海舰队丧失了大量优秀的水兵和低级将领,在获得葡萄牙战舰后从装备虽然加强了,可从人员的缺口和补充来看,这不是短时间可以弥补的。
  何况,由于南海海战的爆发,使得广东之战前后远远超出了大明方面原本的预计,导致物资消耗极其庞大,后勤吃紧。另外,龙门一战,明军陆军损失也不小,现在广东虽然平息,但广东的明军要完全恢复元气,重新达到战前的水平需要一定时间。
  朱怡成原本的计划是拿下广东后直接调兵北上,趁中原乱战机会插上一手,就势大举北攻的。可从目前来看,明军起码得休整些日子后才能汇集起军力和完成物资准备,所以这也是朱怡成先把董大山调回来的主要原因。
  黄朝云接替董大山驻扎安庆,接下来安庆方面将会不断给予清军压力,以战替守找寻机会,同时争取明军的准备时间,这是已定好的策略,可同时朱怡成也要仔细考虑这下一步应该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