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二章:事情暴露
不仅上告太庙,还昭告天下,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样。张正书却非常担忧,小冰河时期越来越严重,别的不说,因为饥饿,女真人都开始崛起了。如果大宋这么骄傲,那必然是要吃大亏的。
这不,赵煦想起张正书来,大概是要在张正书面前,显摆显摆自己的功绩。
张正书思虑着,有轨马车已经在汴梁城站点停了下来。
“变化,确实很大。”
张正书笑了,大宋如今确实不一样了,如果拿GDP来衡量,怕是一年增长个百分之五十都是可能的。要不然,赵煦也不会有底气和西夏辽国同时开战的。如今西夏已经等同灭亡,赵煦要调转枪头来,对付辽国了。
看着汴梁城满地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张正书心中有说不出的失落。
无他,钢筋混凝土虽然是好的,却把汉人的建筑艺术掩盖住了。好在,也有一些人喜欢宋朝砖木建筑的,砖瓦房和钢筋混凝土小楼交相辉映的奇景,也是汴梁城特色了。
两个小孩子第一次到京都来,满地的撒欢,好在有家仆看着,不然还真的搞不掂他们。两三岁,狗都嫌,可想而知这两小孩有多恐怖了。
这三年来,张正书也来了不少汴梁城,但大多数是因为报社、银行有事需要他拍板罢了。每次都是匆匆而回,这一次可能要住上一段时间了。
“你们先回报社吧,我去一趟皇宫。”
张正书带上了周篷,这小子聪明啊,已经算是张正书半个徒弟了,现如今跟在张正书身边做事。而汴梁城最近的治安好了不少,因为禁军改制的缘故,地痞流氓,游手好闲都少了,所以带不带保镖都是一样的。再说了,刘忠和史陌都已经成家立室,也没理由叫人家天天跟着的。
“周篷啊,你说说看,我们的买卖还差点什么?”
张正书老是觉得这状态下的大宋不对劲,却又说不出来。
周篷也是聪明,一下就明白张正书说的是什么了。
“小官人,你的意思是如今还是铜荒吗?”
张正书笑了,这小子果然是有天赋的。
“不错,看来纸币计划该提上议程了。”张正书这是经过了三年的兑票实验,“建设银行”遍布了大宋的各大城市,推出的兑票,已经形成了风潮。很多商贾,甚至平头百姓都接受了这个类似纸币的东西。无他,因为根本仿造不了,而银行的宣传也很到位,怎么防伪,怎么识别假的兑票。适时推出纸币,是推动大宋继续前进的一大助力。
要不然,单单是混凝土建筑,张正书怎么都觉得不伦不类。
“现在也是到时候了,银行里的纸币,也准备好几年了,是时候推出来了。嗯,先推出大额的纸币,再慢慢向下渗透。”张正书下了决心说道。“这事,还得跟官家唠叨唠叨才行。”
周篷点了点头,突然问道:“小官人,杭州的‘飞蛟船’队已经远航至欧罗巴,为什么找不到小官人说的那些‘西洋之学’?”
张正书一愣,然后才笑道:“当然找不到了,这是在阿拉伯帝国的巴格达图书馆里的。”
周篷一愣,说道:“不是‘西洋之学’吗?怎么……”
“东方不亮西方亮啊!”
张正书意味深长地说道,“很多东西,在原生国度不被重视,却在其他国度获得了新生。比如我们中国的很多技术,都能在巴格达图书馆找得到。”
“所以小官人才建立那么多免费的图书馆?”周篷一下子就猜到了张正书的意图。
“不错,希望有人重视起来,也为大宋保留多点种子吧……”
两人低声说着话,慢慢地来到了大宋皇宫宣德门前,验明了身份,张正书让周篷先回“建设银行”等着,自己进去了。
拐弯抹角,穿过长廊,走过长长的通道,张正书来到了垂拱殿上。有了儿女之后的张正书,已经稳重了许多,也不想和文武百官怄气了。虽然很多文官还是不断地弹劾张正书,张正书也只是一笑了之。当然了,张正书也不是泥菩萨,如果对方本身是贪官,张正书也是不吝在《京华报》上让他出名的。
待得彭元量进殿禀告,赵煦过了好一会,才召见张正书。
“臣参见陛下,恭请圣安。”
“免礼。”
赵煦淡淡的声音传来,却没有抬头看张正书。
张正书倒也无趣,叉手站在殿中,看着正在批阅奏折的赵煦。只见赵煦的气色还算不错,虽然还是很消瘦,但精气神还是挺不错。大概是灭了西夏,赵煦的心情大好吧。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赵煦才总算放下笔。但他一看张正书,皱起眉头来。
原来,张正书根本不觉得赵煦这样沉默不说话算是什么威压,居然左右打量起垂拱殿的布置了。
“张卿,你对垂拱殿有兴趣?”
张正书回过头来,笑了笑说道:“这不是看官家你在忙嘛,我就看看这垂拱殿的供暖系统,好像还不错?”确实,皇宫嘛,自然是什么新技术都要用上的。就连钢筋混凝土建筑,都在皇宫中有不少。高达八层楼的钟楼,就设计在皇宫内,上面的巨大钟表,已经成了汴梁城百姓看时间的第一选择了。日晷这东西,已经基本被淘汰了。
“你是在向朕邀功?”
赵煦皮笑肉不笑地说道,让张正书心中隐约有点不祥的预感。
“当然……是了,官家给推广新技术树立了标杆,这是功德无量的事。”张正书也打了个哈哈说道。
“呵呵……”
赵煦笑了两声,盯着张正书看了良久。
张正书倒也坦然,不惧赵煦的这眼光。但其实,内心已经直打鼓了。这几年,张正书做的出格的事并不少。赵煦不是傻子,肯定有所察觉的。要不然,也不会晾了张正书这么久。
“张卿啊,你所做之事,就不打算向朕解释解释么?”
赵煦淡淡地说道,“朕……一直在等你的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