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康熙驾崩
胤禛这几天越发的沉默了,静娴只好陪着他。
大半夜的,胤禛翻来覆去的睡不着,静娴也跟着睡不好。
又过了会儿,静娴干脆起来从厨房要了点面给他下了。
既然睡不着,胤禛也不睡了,俩人起来穿上衣服,围着炉子又吃了一顿。
俩人在屋里说着话,外边街面上突然吵嚷起来。
一队队人马奔走在大街小巷,在寒冷的冬夜里,声音格外的清晰。
静娴眼神一肃,抬起头来看了胤禛一眼。
“爷,外边……”
胤禛点了点头,“爷听到了,外边有大批的马蹄声。”
外边哪怕风雪大作,也没能挡住别人拍在门上的咚咚声。
那声音就像是拍在胤禛的心头,拍的他心头大震。
胤禛霍的站了起来,抬头往外望去。
可惜庭院深深深几许,除了院墙他什么都看不见。
先是隔壁老八府上忙碌起来,紧接着胤禛就听到他这边也有人进来了。
静娴担心的看了他一眼,胤禛冲她安抚的点了点头,“你在家里看护好孩子们,爷得去宫里了。”
说着便顶风冒雪的走了出去。
门口的苏培盛连忙给他披上外衣,一路小跑着跟着胤禛往外走。
静娴等看不到人了才对秋叶说道,“去,叫周全把府上的孩子都叫过来,今天晚上都在正院睡。”
秋叶“哎”了声,也连忙出去。
又叫了府上的侍卫,吩咐了府上的众人,任何人不得出入。
便大马金刀的坐在正院院子里。
一切的一切,就看今天晚上了。
没有经历过的时候,总以为历史就是史书上留下的笔墨。
经历过之后,静娴才知道历史是怎么样的惊心动魄。
胤禛带着苏培盛大不走到门口,门口已经有侍卫在等着。
一见到胤禛出来,带头的侍卫立马跪下来说道,“奉旨,护卫四王爷进宫。”
临出门,胤禛去见了一趟邬思道。
两人说了会儿话,屋里没人,也就没人知道俩人说了什么。
只胤禛刚跟着步军衙门的离开,邬思道便也偷偷的从后门出去了。
一进宫,便有康熙身边的李德全偷偷的过来。
“四爷,皇上命奴才来接您过去。”李德全虽不如梁九功陪康熙时间久,可是却比梁九功更加得康熙信重,大部分暗中的事情,康熙都是交给了他去办。
因而这会儿李德全一来,胤禛心中就安定了些,这怕是皇上有什么事跟自己单独交代了。
胤禛跟着李德全一路上来到一条密道,顺着密道又到了康熙寝宫。
两个御前侍卫拦了他,搜了身才放胤禛进去。
胤禛心知,这怕是前边已经有皇子到了,走密道是不想叫他们知道吧。
一路上压着心底的紧张胤禛到了康熙床前。
旁边的李德全挑起帘子来,胤禛一眼就看到床上躺着的人正是皇上。
他心中一痛,就这么短短的几天时间,皇上就已经枯瘦如柴,若不是胸口还微微起伏,胤禛就要以为床上躺着的是个死人了。
康熙龙床边上还站着张廷玉跟马齐,梁九功在稍远的地方。
可胤禛仿佛没有看见,只见他一把摘掉帽子,眼圈通红的扑到康熙床前,跪着抓住康熙的手说道,“父皇,父皇……”
而此时门口确实已经来了不少人,上到老三,下到十七都来了。
门口守着的侍卫上前拦住众人说了句,“皇上正在召见四王爷,请众位爷稍候。”
老九老十对视一眼,都看出对方眼里的意思。
这怕是皇上确定了要叫胤禛继位了。
俩人心中一定,旁人到没有什么想法,只老八看着有些失魂落魄。
毕竟汲汲营营这么久,为的就是这个位子,现在眼看着也就要失去了。
十三等人心中都算安稳,最近几年皇上已经多次表露出偏向四哥的态度,很多人虽然面上不说什么,但都知道怕是大局已定。
因而胤禛继位,对比历史上,其实场面要好得多。
此时康熙正在交代后事,他拉着胤禛的手声音微弱的说道,“朕原寄希望于废太子胤礽,可是他根本就不是人君之选,八阿哥胤禩处处学朕,偏又处处不像,朕是以宽仁治人,他是以宽仁收买人心,朕对下面已经放纵过度,即便老八的宽仁是真的,朕也不能把江山交给他。”
胤禛这会儿已经满脸泪痕。
老爷子根本没有看他继续说道,“老十四这几年精兵黩武倒是很见成效,但他没有政治智慧,若只是用兵,倒也得当,十三嘛,是个性情中人,他的心地光明,重情义,可是他嫉恶如仇,不会权变。朕原想圈禁他,怕他惹事连累到你,可是后来只圈禁了他一段时日,见他也谨慎起来,这才放他出来。”
胤禛这才知道,康熙老爷子暗中对他做过这么多保护。
这会儿他已经泣不成声了,“阿玛……”
“有了那次教训,想他也已经成熟起来,可以做好你的帮手了。”
胤禛哭着趴在地上说道,“阿玛,您的苦心,儿臣知道了……儿臣……”
康熙嘴角翘了翘,笑着说道,“朕把这千钧重担交付给你,朕相信,你一定能整顿吏治,匡补朕的过失。朕原本还不放心你待人有失宽和,后来有了弘晖几个孩子,你也有了些许变化,朕现在就放心了。”
康熙又说了句,“善待你这些兄弟们……”胤禛直点头。
就在外边要乱起来的时候,李德全出来把众人都叫了进去。
一群人进来,屋里立马吵吵起来,一群人喊皇上的,喊父皇的,能把屋顶都给掀翻。
康熙抬了抬手,压下众人的哭喊,只对胤禛一个人说道,“记住朕的话。”
胤禛的眼泪止也止不住,只能哭着说道,“父皇,儿臣记住了,儿臣……记住了……”
康熙听胤禛说完这才看向众人说道,“你们听着…朕百年之后……传位于四阿哥雍亲王胤禛。传位诏书早已立好,就放在……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