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9章 天津血案
不过他和李助国说的那种对比,比他预料的来得更快,而且更加猛烈。
天津,发生了一件震惊天下的大**,彻底的加快了这个进程。
新的天津府尹一上台,不但废除了原先徐光启和毛文龙制定的所有政策。而且为了增加国库的收入,显示自己的能力,敲骨吸髓变本加厉的增加各种苛捐杂碎,让原本一个繁华无比的天津城,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已经出现了凋敝破败。
本来因为战争就造成港口南北贸易凋敝,结果得到圣旨的天津府尹带着全城的衙役和帮闲,又从史可法那里借了一队兵,直接气势汹汹的冲到了天津港口。
一到港口,立刻派员纷纷蹬上港口里密密麻麻的的大小商船,然后将这些船主驱赶到港口衙门。一时间广大的衙门院子里,挤满了莫名奇妙的大小船主。
天津府尹拿出登记在港的名册,开始大声的宣布:“万岁圣旨,为将毛逆阻挡在渤海外,并对其施行彻底的歼灭,请诸位船主捐纳水师。先规定,凡是两千料以上的商船,全部征集改造为战船。”
就这一个政令下达,当时几千船主大哗。
商船,这可是他们的吃饭营生根本,国家征集了,那大家怎么办啊。
于是大家纷纷鼓哨反对。
结果这个府尹微微一笑:“皇上和诸位大臣当然知道大家难处,但也请体谅皇上和朝臣的难处。诸位的船只征集了,但国朝是有补贴的,你们可以拿着补贴去买新的商船,这么算来,你们还是赚了的呢。”
给补贴这个事情om,是在天启7年,国家财政得到了彻底的缓解之后,天启出于仁厚之心,对,由于官府所占的百姓财产,给予补助。虽然补助的不能让大家大赚特赚,但最少是土地房屋等被占的等值。
这已经是千载没有的好政策,也正是因为这项政策,为天启皇帝更加了好名声。
所以这几年来也就慢慢成惯例。
当这些船主们听说可以给您补偿的时候,一个个虽然有些不舍,但想一想,国朝的确是战争艰难,算是报国出力。同时自己的船只也大部分都老旧了,趁此机会换一批新的,倒也是合算的买卖。现在江南造船业兴旺发达,每一天造出的新船那都相当可观。这样一来,也不至于耽误太多的生意,也算是人情两便。
虽然有一部分人不同意,但也有一部分人同意将自己的商船卖给政府。于是就纷纷询问补偿的价格。
天津府尹充满了恭敬的冲北拱手之后宣布:“皇上仁厚,答应给大家每十料补贴一块银元。为了公平,就按照你们上报市舶司的运货数目计算。”
一听这样的价格,大家当时就彻底的炸了锅。这哪里是补贴征集,这就是明抢啊。按照这个价格算,即便是三千料的大船,获得的钱都不够船上绳索帆具的呢。当时所有的人都坚决的拒绝。
结果大家抬腿要走,天津府尹猛的把脸一撂:“这是爱国行为,如果不响应支持,就以叛国罪论处,来啊,将他们全部抓起来。”
随着他的一声大吼,整个天津码头衙门周围立刻冒出了无数的明军,将整个衙门团团的包围,弓上弦刀出鞘,火枪平举,随时待发。
这些船主们看到这样的阵势,当时大惊失色,一阵骚乱之后,大家认为自己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而且这几千人人多势众,官府不敢对自己怎么样,于是大家就理直气壮的大喊着散去。
结果他们刚一行动,天津府尹果断的下令开枪。
原本祥和一片的天津码头,枪声硝烟之后,转眼就变成了一片修罗场地。
事后统计,当场有五十三人死亡,三百多人负伤。这就是彻底改变了崇祯朝廷命运的天津码头血案。
这倒不是天津府尹胆大妄为,他也是被逼无奈。
本来上面给的就不多,东林的陋习再现,拨付下来的钱款,那是层层扒皮,见者有份。最终到了这个知府大人的手中,已经不足原先的三成,即便这几乎算作象征性的三成,还被知府挪用了一部分,堵上自己给自己层层加码的上缴窟窿,以获得政绩去了。所以才有了这个即便象征意义都不存在的补偿。
本来这个官还以为像前几年那样,天下百姓都是顺民,强征劳役自带干粮那是理所当然。他却没有想到,经过这将近10年的改变,大明不再是原先的大明朝了,而大明的百姓也不是原先的那些逆来顺受的绵羊了。商业的繁荣自然而然带来了民风的开化,朴素的物权法,已经在百姓之中生根发芽。当初毛文龙为了维护银行,不被官府无故的侵占没收,说出了那一句振聋发聩的话:“我的银库,风可进,雨可进,贼可进,皇帝不可进。”已经深入人心。百姓们已经习惯了,什么事情都先讲个道理,而这个道理不再是掌握在官府贪官酷吏的手中了。
而这位知府大人,又是一个正正经经的东林君子,在他的骨子里,商人依旧是这个世界上最卑贱的下等人,他们就应该接受朝廷的予取予夺,剥夺他们的财产是理所应当而不应该反抗。
既然你们不思报国,既然你们敢于反抗,那就应该让你们为此付出代价,杀一儆百,以为天下者戒。
然而经过这10年长足的发展,商人们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上最强大的阶层,正人君子们可以看不起他们,但他们已经有了自强不息的精神。经过不断的努力,他们的触角已经伸向了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已经不再是任人宰割的肥羊,而是已经有了犄角,有了反抗的能力。
这件事的严重后果,是崇祯和满朝君子们绝对没有估算到的。
他的第1个恶果就是,天津码头转眼就废了,南方的商船再也不敢驶入天津港,北京和天津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两座城市,所需要的粮食和物资,转眼就断绝了。天津和北京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出现了大饥荒,即便朝廷匆匆忙忙的打开太平仓在内的五座国家储备仓库,开仓放粮。但他们忘记了,那5座仓库所储备的粮食仅仅是供应给北京城的,而当时北京的人口也不足百万,随着这些年人口的流动和户籍的放开,加上北京天津商业的繁茂,这两座城市的人口合起来早已经超过了五百万,这在那个时代是一个相当恐怖的数字。这5个粮仓储备的粮食对这500万人口来说,那才真是杯水车薪,一时间出现了,全天下没有饿殍出现了,但大明的中心却路有饿死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