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2章 壕沟锁城
曹广校就得意的道:“你刚刚介绍了上次战斗的经过,不过是满清杂种驱赶百姓做肉盾,然后他们冲到了你的面前,对咱们的火枪兵兄弟进行屠杀吗。但是如果我们围着这个遵化城,挖掘出一道又一道壕沟,将遵化用壕沟封锁起来,满清达子若是再驱赶百姓过来,面对这样的壕沟,他们也只能停在壕沟对面无可奈何。而我们再将壕沟中的土,叠在我们这面,就成了一道不矮的土城墙。到时候咱们的兄弟就可以站在高高的土豪上,居高临下瞄准那些鞑子射击。到时候不能前进的满清鞑子,不但不能发挥他们战马冲击的威力,反倒成了咱们兄弟活靶子,这样岂不好?”
毛仲明愣了好半天,突然间一拍大腿:“老哥哥早点来呀,何苦让我如此憋屈?这个办法一旦成功,我一定请求皇上给你颁一个金匾。”
曹广校哈哈大笑:“这事儿可就这么定了,皇上的金匾我就等着了,到时候挂在我的堂屋,光宗耀祖,恩泽子孙。”
不管老官迷在哪无限神往,毛仲明又开始揪心了:“不过我们是用壕沟的办法困住鞑子,但那些百姓最终还在他们手中,可如何办理?”
曹广校从迷醉中清醒过来,“帮人帮到底,老哥哥我再给你出个办法。这事儿就更简单了,咱们的壕沟不但要困住满清鞑子,还能救下百姓。”
“老哥哥还有这样的办法?”毛仲明就不信的看着得意洋洋的曹广校。
亲昵的拍拍毛仲明的肩膀:“我的好兄弟,你就请好吧,看老哥哥给你施展法术。”
不去管他卖关子,毛仲明心急的催促:“这将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我们必须赶紧开工,否则明天,满清达子故技从演,也不知道又有多少百姓无辜死难,多少将士血洒疆场。”
曹广校就胸有成竹的道:“老哥哥我不但挖沟在行,手下最不缺的就是人手,江南江北百万徒子徒孙,时间紧迫不能召集,但是10万8万还没有问题,不过是老哥哥我一声令下罢了。”然后亲昵的拍了拍毛仲明他的肩膀:“现在你和你的兄弟就养精蓄锐,好好的睡觉,明天,我将让你大开眼界。”然后开玩笑的道:“不过明天戴上口罩。”
“为什么?也没有疫情,我做什么要戴口罩”毛仲明实在是不明白这个越来越亲热的官迷哥哥,怎么突然有这个要求。
“因为我怕你惊掉了下巴。”
毛仲明当然不能睡下,他一定要看看,这个官迷哥哥是怎样解决自己的难处的。
曹广校对了那前看不到头后看不到尾的门徒们大声的喊道:“现在我命令你们,放下手中的物资,放弃今夜的休息,就围着这个遵化城,按照我的指令开挖壕沟。但是我可说好了,明天的运输任务绝对不能耽误,今天的工作是额外的加餐,没有工钱,谁愿意干就干,不干就继续给我睡觉。”
老帮主发话,那谁敢有一点耽误,说句实在话,这些帮众们还巴不得能为自己的老帮主做一些事情,让他官运亨通,让自己的这个漕帮名正言顺成为天下第一大帮派,到时候走到其他任何一个小帮派面前,都可以横着膀子大吼一声,我,大名一品大人,曹运总督,河道治理总督门下。那是倍儿有面子。
专业加上人多势众,转眼间接近十万漕帮门徒,立刻恢复了他们本行,做了挖掘工。
想一想10万之众,那是什么概念?站在城头上的满清八旗固山,望着城外那一眼望不到边的人海,真的只能用人海来形容,打着火把,锹镐飞舞的场面,不要说主动出击,就只能站在城头上瑟瑟发抖,请求这帮人不要一个发狠,给自己来一个人海战术,转眼就淹没了这个遵化城。
等东面的朝阳再次升起的时候,那些虽然疲惫不堪的潮帮门徒,完成了他们的工作,带着亢奋的心情,赶上马车,挑起沉重的担子,推起独轮车,浩浩荡荡的绕过了遵化城,一点不耽搁的,继续向北运输物资。
而曹广校神情健旺的将自己的杰作指给毛仲明看:“三弟,你看这个工程如何?”
毛仲明就用手托着自己的下巴,真的被彻底的震惊了。
现在的遵化城,已经被例如蜘蛛网一样纵横交错的壕沟彻底的包围了,遵化城,就像在一个巨大的蜘蛛网之间,一个无能为力陷入绝望的苍蝇。
之所以用蜘蛛网来形容,是因为最贴切。在一圈又一圈的壕沟中间,有着向外辐射的一条又一条垄梗,密密麻麻的,通向了外面。
“老哥哥,这是什么意思?”
曹广校道:“道理很简单,横沟阻敌,纵垄让百姓逃生。但纵垄不过一人宽,百姓可以通过,但骑兵想要在上面纵马,绝对都掉沟里去,到时候,你放百姓过来,敌人上了纵垄,你就排枪射杀。”然后半开玩笑半认真的道:“兄弟克敌制胜,可别忘记了老哥哥的功劳噢。”然后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看着得意洋洋远去的曹广校,毛仲明不得不承认,这个官迷的确有两把刷子。
遵化固山在天亮的时候看到城外的状况,看着绵延不断绕城而过的无数运输物资的队伍,当时一屁股坐在了城头上,他知道,现在自己就是困在沙滩上的鱼,想出去,再也没有机会了。他所能逃生的机会,就是自己的皇上能够擒拿天启皇帝,签订城下之盟。
但从前天从自己面前过去的十多万大军,看着眼前源源不断输送的物资队伍,他感觉到,那似乎已经成为了妄想。于是他沮丧的吩咐,从这一刻起,善待城中的百姓,以给自己留条后路,做未来投降的筹码。
在吩咐完这个事情之后,他就拖着腮帮子,无聊的看着城外那包围自己的大军,看着那日夜不息的运输队伍想:“大清,轰轰烈烈的大清,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