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大洗牌 八

  最关键的是十五席的内阁大臣。
  内阁首辅朱治,内阁次辅鲁肃,内阁次辅荀彧,内阁长史钟繇,内阁主簿蒯良,宗人府宗正孙静,御书房左参谋诸葛瑾皆然顺利入围。
  内阁前任首辅张昭,虽卸去了首辅位置,但是无论是朝议大臣,还是内阁大臣的位置,目前都没有撤掉,所以他依旧还是朝廷内阁大臣之一。
  接下来就是各部尚书。
  吏部尚书顾雍,商部尚书糜竺,工部尚书刘晔,礼部尚书伊籍,刑部尚书高名。
  十三席位的位置已经确定。
  接下来应该商议的有两席。
  “户部尚书吕范已经被罢免,他空缺下来的内阁大臣位置也需要补缺,谁愿举荐英才!”孙权目光扫过,淡然问道。
  吕范已经被处决了。
  他空缺下来的位置,需要立刻补上。
  “臣认为冀州总督荀湛这些你来兢兢业业,为朝廷建立河北大粮仓,功不可没,可提拔为户部尚书!”开口说的是钟繇。
  “还有何人举荐?”
  孙权在看了看。
  众臣左看看,又看看,想了在想,却没有继续说话。
  “既然如此表决吧!”
  孙权嘴角扬起一抹玩味的笑容。
  结果很快就出来了。
  孙权没有投,但是已经是七比四的结果,七票赞同票,四票反对,一票弃权。
  这倒是有些出乎孙权意料之外。
  不过他看了看鲁肃等人的闪烁的目光,顿时也明白了。
  之前在你内阁首辅的位置上,他们压制曹魏系,压制荀彧的上位,所以现在就变相的补偿一下。
  最重要的还是荀湛的身份本来就不属于曹魏系的人。
  荀湛虽为颍川荀氏族人,但是他并非曹魏旧臣,他是当年晋国降臣出身,这些年也算是对朝廷尽心尽力。
  虽说他有可能会成为荀彧的得力帮手,但是在某种意义来说,他不属于曹魏系,他应该比较忠心朝廷,因此鲁肃李儒等人还是投了赞同的票数。
  户部尚书荀湛,占据一席内阁大臣的位置。
  接下来就剩下一席。
  第二席要商议的是大吴钱庄苏双。
  之前因为大吴钱庄的规模已经迅速膨胀起来,在各城基本上都设立了钱庄,掌控整个帝国钱币命脉,苏双已经和商部尚书糜竺并肩,位列内阁大臣位置。
  但是这一次孙策登基,苏双却没有能稳得住,鼎力支持孙策,如今自然要被秋后算账。
  “陛下,臣举荐一人!”
  李儒拱手说道。
  “说!”
  “雍州总督诸葛均颇有能力,近年来开拓商机,以丝绸之路为根基,为朝廷铸造了一个商业极致繁荣的长安城,于朝廷有功,于百姓有功!”
  李儒声音沉沉,言语平静。
  他的声音一落,大殿之上都有些寂静起来了。
  提出诸葛均的名字,一点都不奇怪。
  但是李儒提出来的,就有些奇怪了。
  李儒作为锦衣卫大都督,他向来步伐保守,孑然一身,绝不攀上各派系,也是不管朝内阁的争锋,这时候突然为诸葛均出头,多少有些可疑啊。
  “诸卿认为如何?”
  孙权眯着眼睛,目光迸射出一抹碧绿萧冷的眸光,一扫而过,沉声的问道。
  诸葛均是曹魏旧臣。
  如果是钟繇他们提出,张昭他们就很快就会反驳。
  但是李儒提出,那问题来就来了,谁都知道李儒是孙权的最阴险的一把刀,这是不是孙权的意思。
  “臣赞同!”钟繇大声说道。
  “臣赞同!”郭嘉也很直接的开口。
  “臣赞同!”
  诸葛瑾是绝不会为了自己的名声挡住弟弟诸葛均的前途,所以也顾不上会给人留下任人唯亲的把柄,直接开口助攻。
  一下子四票赞同,这上位的有些势如破竹。
  “我赞同!”鲁肃沉思半响。
  他想的比其他人多一点,诸葛均进入内阁,可不仅仅只是一个人员的变动,更隐藏了一层深刻的寒意。
  迁都。
  一旦接纳诸葛均进入内阁,那就代表迁都已经是势在必行。
  现在他算是看明白了,迁都恐怕不是曹魏系的鼓捣,更多的可能是孙权早已经策划多时的事情。
  孙权心思之沉,哪怕他追随多年,恐怕都摸不透。
  但是作为孙权嫡系,他是绝不会违抗孙权的意思。
  “我赞同!”
  鲁肃能想到了,赵云能也想到。
  “我赞同!”黄忠看了看赵云,在看了看鲁肃,眸光一动,也表决了意见。
  七票赞同。
  大势已成。
  张昭他们面容阴沉的有些发黑,却无可奈何。
  最后一致弃权。
  诸葛均将会接替大吴钱庄大掌柜,并肩八部尚书的地位,进入内阁,为内阁大臣之一。
  十五席内阁大臣的位置彻底的稳固。
  ……
  第四天的朝廷会议继续进行之中。
  大洗牌已经初步完成。
  内阁大臣和军机大臣基本上已经定局了,但是大乱之后就是大治,所以还有很逗战略方阵,民生大事需要商议。
  “陛下,臣提出迁都!”
  “我反对!”
  “大吴帝都,乃是关乎天下安稳之根本,岂能轻易迁动!”
  “我也反对,金陵城乃是耗费了朝廷无数钱财人力才建立而成的都城,试问普天之下,还有那一座城池能比得上金陵城之雄伟壮阔,能代表朝廷之里面,能让天下子民为之敬仰!”
  “……”
  第五天朝廷会议也是在吵吵闹闹之中渡过了。
  “陛下,臣认为,当今天下,国富民安,朝廷却因为征战数年,国库已空,粮仓空缺,当提高农税,增强朝廷收入!”
  “农税为天下安稳之根源,贸贸然提高农税,会让朝廷失去民心!”
  “那就提高商税!”
  “商业税赋早已经繁重不堪,多少行商之户抱怨不宜,若是继续提高,岂不是让商户埋怨朝廷!”
  “……”
  “陛下,养军数百万,国力不堪重负,臣提议裁军!”
  “臣反对!”
  “可笑,若无数百万的将士镇守四方,我大吴何来今日之太平盛世!”
  “裁军之商议,乃是有违朝廷之威,乱军心之议,决不可用!”
  “……”
  龙策元年举行的朝廷会议足足进行的五天的时间,第五天的日落,漫天火烧连云的晚霞光芒映照,才算把这一次议会拉下的一个帷幕。
  最后的决议很快就下来了。
  当大局已经安定下来之后,接下来就是的更彻底的清洗。
  这一次的清洗不仅仅是京官,还有各地方的总督,副总督,总督长史,总督府主簿,不仅仅牵涉二三品的官吏,甚至已经牵涉到了五品,六品阶级的官吏。
  有人一飞冲天升职加爵,有人被降职定罪甚至贬谪下狱。
  ……
  大雪纷飞之下,时间进入十二月的寒冬。
  冬日飞雪,今年的金陵城特别冷。
  朝廷依旧处于一个人心动乱之中,随着朝廷议会奠定的局势,从京城到各地的清洗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
  十二月七日。
  已经失去内阁首辅位置的张昭,正式上奏,告老还乡,辞去朝议大臣,内阁大臣,等等的朝廷一切职务。
  这一次君臣之间做足了戏码。
  孙权驳回了张昭奏书,言之,老当益壮,当为朝廷继续效命。
  十二月九日,张昭再次上奏,以身有寒疾,无法继续办公为理由,辞去了一切朝廷的职务。
  孙权再次驳回。
  十二月十三日,张昭第三次上奏。
  这一次孙权在无奈之中同意的奏书,同时加封张昭次子张休为四品爵位,无回侯,举荐为禁卫军团长。
  十二月十八日,张昭通过宗人府的文案,正式把一品王爵景王,以及在巴比伦之地的景国封地交于长子张成承接继承。
  十二月二十一日,这一天,天上是下着雪,名誉京都的四大码头之一,南市码头之上人来人往,一艘一艘的官场,一艘一艘的商船,在人潮之中停泊。
  张昭也率一家老小,除了已经赶赴西域接替景国国王的长子张承之外,一百多口基本上都已经在这里,正等着上船返回故乡徐州彭城。
  “父亲!”
  张休一身戎装,英气勃然,站在有些苍老的张昭面前,眸光红润,有些不舍。
  “明封,你怎么来了?”
  “我来送送你!”张休沉声的道。
  “你不必为为父担心!”
  张昭微笑的道:“你兄长日后将会是景国的王,景国虽远在西域大地上,但是为父相信你兄长的能力,能官管理好,为父最担心的还是你,为父日后不能照料你了,在军中你需小心,脾气不可暴躁!”
  他的次子,张休,已及冠,取去明封。
  当年是金陵城的一个名声远播的纨绔子弟,去年才从金陵讲武堂爬着及格的分数线毕业,因为他的关系,亲自被孙权举荐进入新整顿的禁卫军之中,一团之长。
  “父亲,陛下也来了!”
  张休指着远处那个站立的身影,低声的道。
  “你先去和你母亲告别,这一别恐怕要很多年才能再见了!”张昭抬头,看了看远处的一个翩翩公子,长叹一声。
  “是!”
  张休点点头,向着已经等上官船的张府家属走上去。
  张昭想了想,向着远处的身影走了过去。
  “臣……草民张昭,拜见陛下!”张昭看着杨柳树下站着的孙权,拱手行礼。
  “心中可怪朕?”
  孙权穿着一席白色儒袍,双手背负,气质翩翩,犹如一介书生。
  “有点!”
  张昭闻言,坦然点头,然后轻声的说道,声音没有一丝一毫的情绪波动,反而是很平静的阐述,道:“我张昭当年自荐先帝门下,为江东,为大吴,兢兢业业多年,自问从不负大吴朝廷,我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为了朝廷大局,为了天下万民,但是为什么最后还是这个下场,我想不明白,我不理解,我很不甘心,我怨恨,这些情绪我都有过!”
  “朕,没得选!”
  孙权闻言,只是淡然一笑,笑了有些讽刺,仿佛在讽刺自己。
  “我知道!”
  张昭点头,目光宛若有神,看着孙权,道:“一步错,步步错,陛下还活着,孙伯符就登基了,视为逆贼,而附属逆贼着,为逆臣,站在陛下的立场,我知道,这是应该是陛下最宽怀的处理,我在怨恨之后,却释怀了,我很幸运,生在当朝,陛下开明,从不株连,若是前朝环境,如今的张府,恐怕已经血流成河了!”
  “是一步错,步步错,朕走错了一步,最后付出代价的却是你们!”
  孙权有些自嘲。
  “陛下是大吴天子,是百姓心中的九五之尊,一言一行继位百姓奉行之根本,不可有错,臣能理解!”张昭看着远方,道:“我也累了,这些年我才发觉,原来我已经跟不上陛下的脚步了,所以陛下让我退下来,臣无话可说!”
  “我张昭这一生,最得意之事就是当年能自荐于先帝门下,能遇明主,能亲手辅助先帝和陛下,创造大吴皇朝这万万里的锦绣河山,早已无憾!”
  张昭的气质变得有些洒脱,仿佛压在肩膀上的千斤巨石一下子卸下来了。
  “是朕负了你!”孙权的声音有些萧瑟。
  “陛下,你没错,你也不可以错,我将会时时刻刻的看着陛下,看着陛下能不能征服阳光照射到的地方,创造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万古鼎盛的朝廷!”
  张昭行礼,道:“今日,昭就此别过,陛下请保重!”
  他说忘了,大步流星的向着官船走上去。
  船开动了。
  向着徐州彭城的方向而去。
  当孙权再也看不到船的影子,他就知道,继程普,蒯良之后,曾经统帅整个内阁的大吴朝廷无上巨头张昭,黯然落幕。
  ……
  自此大洗牌已经完成的一般。
  十二月二十三日,最后一个朝廷巨头,掌控整个御史台的御史大夫张纮上奏请辞。
  当初支持孙策的朝廷巨头,蒯良自杀,程普流放,张昭归隐,就剩下一个张纮,张纮当初也选择了孙策,辅助孙策登基,这是万众皆知的事情。
  张纮自知,朝廷议会落幕之后,就是孙权秋后算账之时。
  孙策登基为帝已经触动孙权逆鳞。
  任何与此事有关系的人,不管缘由,哪怕强势如张昭,都避免不了孙权的秋后算账,因为只有清洗了他们,这事情才算是彻底的过去了。
  他张纮亦非权力**炽热之辈,既然如今朝廷已经不合适他逗留了,他何必强行留下。
  君臣之间,推脱来回的几番,张纮的离去,已经是定局。
  ……
  十二月二十九日。
  张纮去职,御史台按察使吕岱接替御史大夫的职务,同时一步登天,进入十三席朝议大臣序列。
  同日,荀彧进入朝廷议会,位列十三席朝议大臣
  ,更新快、无弹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