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零三章 殿下千岁

  北京城,摄政王府,多尔衮揉了揉额头,看着那些离去的王公大臣们的背影,头疼不已。
  这些鼠目寸光的家伙,受到一点点挫折就要放弃,真是难成大事。
  当初鞑子上层在攻进北京城以后,关于是留下来继续攻略明朝江山还是跟以前一样狠狠的抢掠一把又退回关内。
  大部分人还是赞同跟以前一样好好烧杀抢掠一回就回去的,在他们的眼里明朝虽然孱弱,但也是一个庞然大物,不是他们能一口吞下去的。
  但是多尔衮毕竟目光长远,看的透彻,他敏锐的从明廷的的一次次反应来判断出这个庞大帝国其实非常的虚弱,表面上看起来还有一大半的江山在手,但是君弱臣庸,没有能力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来。
  在多尔衮看来,对清廷威胁最大的倒不是明帝国的军队,而是李自成的军队。所以在一入关之后,多尔衮一面使用各种手段稳住明廷,另一方面派多铎,阿济格两路大军对李自成大顺军穷追猛打,一直把李自成赶到了湖广境内。
  眼看着李自成不足为患了,多尔衮才把目光盯上了繁华富庶的江淮地区。
  在一连串的捷报之下,那些原本打算干一票就走的人也没有了声音,多尔衮的个人威望也在这些胜利之下急剧攀升,尊号也从摄政王便成了叔父摄政王。
  就在他打算将自己的尊号再改一改,变成皇叔父摄政王的时候。清军在扬州城下遭遇了入关以来的第一场惨败。
  自从次之后,败仗如瘟疫一般在清军中快速传染,无数的将领战败,无数的八旗勇士埋骨在明国的土地,叔父摄政王的威望也遭到了严重的质疑。
  而这一切都源自于那个人,一个身份来历都神秘的犹如天上掉下来的人—萧毅。
  这一连串的失败自然严重打击了满清上层觊觎大明江山的信心,许多人开始严重质疑留下来是不是一个错误。
  在这样的情况下,原先许多要求抢掠一番就回去的人又开始大肆的活动起来,每天的朝堂上都是这些人要求回辽东的声音。
  下朝之后,他们积极的串联其它大臣贵族。要求联合起来向多尔衮施加压力。退回辽东。
  他们很多人的部属,兄弟,族人都死在了江淮大地上,他们的实力遭到了严重的损失。
  本来人口就不多。入关时也仅仅十万人的满清实在经不住这种快速的消耗。
  一个个大将不是战死就是被俘。这里面有亲卫。郡王,有贝勒、贝子。就连多尔衮一直赞赏有加的洪承畴也在淮安吃了败仗,如今下落不明。让很多八旗贵族认为是当了逃兵。
  在实力遭到巨大损失的情况下,满清现在的活动范围仅仅限于京畿山东一带,而陕西,山西等地虽然也是满清的势力范围,但那里的驻军基本上都是汉人降将。随着形势的不断恶化,多尔衮也不敢太过于相信他们了。
  刚才离开多尔衮府上的那些王公大臣是又来要求多尔衮下令退回辽东的。
  多尔衮很不甘心,他知道若是这次若真的就这么退回辽东,那么大清就再很难得到这样的机会了。
  天灾,人祸,内忧外患让明帝国这个庞然大物露出了破绽,让一直以来习惯了当强盗的满清侥幸的得到了一个窥视中原的机会。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能轻易退出中原。这是多尔衮的决心。
  中原有句话叫做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一切因萧毅而起,那么要想遏制和打破这种局面,也必须从萧毅身上下手。
  多尔衮知道,目前已经无力在军事上,在正面战场上打败萧毅了。
  所以,他准备另辟蹊径,从他的后方下手。
  在萧毅手上连吃了几回败仗之后,关于萧毅的资料收集就成了满清情报部门的头等大事。
  萧毅出身虽然神秘,但是毕竟也算是有迹可循。无数的线索指向了陕西汉中,甚至集中在了秦岭之上。
  这些线索让多尔衮困惑不已,难道萧毅的老巢竟然是在连绵不断群山之中吗?
  这这么可能,秦岭之上,人迹罕至,而且很多山顶都被积雪覆盖,怎么可能能隐藏下数万大军以及供养这数万大军的百姓。
  这么多的军队和百姓都是如何生存的?他们需要的数量巨大的粮食是从何而来的?
  还有萧毅手中骑兵胯下那神骏的连大清军队都没有的战马难道也是在山里便培养出来的吗?
  就算这些都是真的,可是要训练出如此强悍的军队没有数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都是不可想象的。难道此人已经在这身上里待了许多年了吗?难道当地的官府和后来的李自成都是瞎的吗?
  这一切简直太匪夷所思了。多尔衮根本难以置信。
  他宁愿相信这一切都是萧毅故意制造的线索,是在故意混淆视听。
  多尔衮甚至在想,萧毅的老巢应该是在更遥远的甘肃,甚至鞑靼或者瓦剌人的地盘。据说萧毅的战马就是一匹传说中的汗血宝马,而这样的宝马只有在这些地区才有可能培养出来。
  但是目前没有线索来证明他的猜测,所以他也只能下令陕西总督孟乔芳和驻西安内大臣和洛辉加紧探查,一有消息就及时回报。
  一个青衣人从侧门悄无声息的走了进来,走到多尔衮身侧低声道:“王爷,汉中那边有消息了。”
  多尔衮精神一振,急忙问道:“快说,是不是发现了萧毅的巢穴?”
  那青衣人道:“目前还不清楚,孟乔芳派人回报说派出在秦岭南坡佛坪县一带搜查的许多探子和士兵离奇失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多尔衮眉头一蹙,细细思考起来。
  这么多人离奇失踪,这明显很不正常。若是一两个人失踪,还有可能是被山里的野兽给吃了,但是这么多人失踪,那只有一个可能,他们被人杀掉而且毁尸灭迹了。
  到底是何人所为呢?难道说……
  多尔衮的心脏突然猛烈的跳了起来,他有些不敢相信。
  “传本王命令,让和洛辉和孟乔芳派重兵在佛坪一带大力搜索。就算挖地三尺也要给本王找出他的秘密。哼。本王就不信了,你萧毅难道还真的是天兵天将下凡不成。”
  青衣人应了一声后又道:“王爷,昨日明朝皇帝已经下诏封那萧毅为秦王了,封地就在西安。而且让他节制天下兵马。而且同时下了一道旨意。命萧毅近日之内带兵救援南昌。抵挡李自成大军。”
  多尔衮闻言眼前一亮,萧毅封王倒无关紧要,手头的兵还是那些。但是这救援南昌一事好像是个机会。
  但是多尔衮仔细一想又默然了。
  萧毅此时敢带兵去救援南昌。就说明他有恃无恐。江淮一带如今清军的势力基本已经被一扫而空。
  留在江南的唯一势力就是还在芜湖的阿济格和吴三桂了。但是阿济格上次在和州城下碰的头破血流,实力大损,根本没有出击的能力。
  而且黄得功虽然实力不如萧毅,但也是一员悍将,有他盯着,阿济格也不敢贸然行事。
  京畿一带的兵力也不敢南下,随着萧毅在江淮的一系列胜利,山东,河南一带的反清势力也是活跃起来,不断的袭扰当地的清军。而山西降清的明朝降将姜瓖,唐通等人虽然目前没有什么不安分的迹象,但是也不得不防。当初他们可都是大顺军的将领,但是随着大顺军的不断失败他们也很快就投靠了清军。
  所以,即使机会摆在跟前,多尔衮也是有心无力,这让他很是有些郁闷,只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汉中了。
  若是真的能发现萧毅的巢穴,来一个釜底抽薪,不仅可以打破萧毅不可战胜的神话,而且还可以严重打击定北军的军心士气,激励八旗勇士的士气,对于挽回自己摄政王的威望也是非常有利的。
  “目前我军无力出击,但是还要谨防萧毅使诈,此人诡计多端,不得不防,你派人通知英亲王,让他小心防范,不得擅自出击。”
  青衣人领命轻轻的退下,多尔衮则是看着桌案上的一本插图版的三国演义静静的出身,不知道是不是想着能从这本满清贵族必备的军事谋略教科书上找出对付萧毅的办法。
  萧毅当日被皇帝下旨封秦王之后,皇帝在皇宫为萧毅举行了隆重奢华的庆功大殿,同时也是为他封王庆贺。
  当萧毅回到自己从未住过的国公府时,发现门上的牌匾已经换成了金光闪闪的秦王府别院字样。
  其实在在明朝每个藩王的王府多大,建成什么样子都是由规制的,简单的来说就是皇宫的缩影。而且王府自然是要建在藩王的封地上的。但是萧毅的封地在西安,如今还在鞑子手里。
  所以朝廷只能匆匆的将原来的秦国公府给换了一个匾额,由钱谦益亲自书写的秦王府别院了,等于藩王的驻京办事处。
  喝的有些晕晕乎乎的萧毅一进府门,发现院子里黑压压的跪了一地,全都是王府中的人,王府所需的一切人员配置,自有宗人府根据皇帝的旨意都给办好了。
  本来按照规定,王府的大小官员都该由皇帝亲自指定,譬如长史等高级官员都负有监视藩王的任务。
  但是那已经成为老黄历了,谁吃了雄心豹子胆了敢派人来监视这位节制天下兵马的新扎秦王殿下,那纯属是厕所门口摔跤—找死。
  所以除了厨子,花匠,丫鬟,婆子等最下层的仆役之外,其他的王府官员职位都空着,意思很明显让萧毅自己委任。
  “参见秦王殿下,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院子里的仆役下人在经过一下午的演练之后,效果明显,声振屋瓦,一下子让本来还有些晕乎的秦王殿下酒醒了一半。
  看着黑压压的一片人影,萧毅砸吧砸吧嘴,当王爷的滋味不错嘛!
  “免礼平身!”新扎秦王殿下威严而又矜持的抬手说道,眼睛里说是掩饰不住的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