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拜师
这一天李宽正准备去看生病的万贵妃,就看见自己祖父李渊身边的近身太监连福带着一个身穿道袍的老道士往万贵妃的寝宫走去。
李宽带着身边的小太监张怀恩也往万贵妃寝宫方向走去。张怀恩原名张小虎入宫后被安排到御膳房干活。刚刚入宫的小太监当然会常常受到欺负,活干的最多不一定就有饭吃,偶尔还会被一些太监打骂这都是宫常见的情景,可是足不出户的李宽不知道啊。那天带着宫女莲香前去给万贵妃请安的李宽正好碰上被打骂的张小虎,看着瘦的好像能被风吹倒的张小虎,李宽上前说了几句后来又把张小虎调到自己身边伺候。
一次御膳房一个太监前来送膳,李宽看着张小虎仇视的目光想了想对着张小虎说道:“人生总有起起落落,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看待身边的一切,你以后就叫张怀恩把!”虽然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小王爷懂这些,但是张怀恩还是能理解李宽的意思,之后改变了许多。
万贵妃寝宫,李宽带着张怀恩刚刚走到寝宫门前就听到里面的传来这样的一段对话。”陛下,贵妃娘娘是因邪风入体导致邪气上升引发头痛,老道先开个方子让娘娘先喝下,引出邪气。再开方子给娘娘调理。“”好,有劳孙道长了。”
李宽进门一看,好家伙一群御医正在那站着,那个老道士正在桌上奋笔疾书的写着药方。
李宽走到床前看着躺在的万贵妃,伸手摸了摸万贵妃的额头,万贵妃对着李宽勉强的笑了笑。恩,是感冒发烧了而且度数还不低。之前听到老道士说什么邪风入体,听得李宽还以为多严重呢。其实李宽是不知道在唐朝感冒发烧也不是那么容易治疗的如果是高烧基本很难治愈。所以在场的御医没什么办法。
喝了药的万贵妃高烧依然没退老道士也没了办法,李宽走到桌前拿着笔写道:桂枝拾伍克、白芍拾伍克、灸甘草拾克、生姜肆片,大枣拾颗,白粥一碗。然后就递给了老道士说道:“徒有其表,看你也没什么办法,还是试试我的药方”。
李渊听着李宽话就喝道:“李宽,不可无礼。”
老道接过李宽的药方看了看,对着李渊道:“陛下着药方中的药物确实乃是去风邪之良药。”转身又向李宽问道:“小娃娃这药方中的克是何意?还有这白粥是何用意?“
李宽暗道一声”糟了,妈蛋我怎么忘了这是古代没有克这个重量词。”
“这个克先不说,那你就说方子有没有效果。”李宽大大咧咧的回答着。”药方中的药物倒是良药,可是剂量不清老道如何判断药效,小娃娃既然知道用药就应该了解这用药剂量乃是重中之重啊!“老道看着小大人的李宽说道。
李宽想了想抢过老道士手里的药方把拾伍克改为弎钱,再把拾克改为贰钱。老道看着改了的药方对着李渊说道:”可以了”。
喝过药吃了白粥的万贵妃没过多久就退烧了。老道士又开了几幅调养的药。
李宽看着没自己事,就带着张怀恩回去了。孙道长写完药方到处都没找到李宽于是对着李渊说道:“草民可否请求陛下一件事。”老道说自己准备找李宽问药方之事,李渊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对于李宽学会写字和知道用药的事也没多想,就让连福带着孙道长去找李宽了。
一处凉亭,老道士跟着连福找到了正在纳凉的李宽。凉亭中老道士没客套寒暄直接就问着李宽为何要多加一碗白粥。”吃白粥有利于发汗,加快退烧速度。“”何为退烧?“”退烧就是你说的引邪出体。“”小娃娃是如何得知这些原理?“”医书上看到的。“”小娃娃可愿意学医?老道可将一身医术尽传于你。“”你是谁啊,,我为什么么要拜你为师啊?“”老道孙思邈,在医术方面有些心得。“
前世的李宽虽然是外科,但是也知道点中医方面的知识。孙思邈,这位可是药王啊!这么好的机会不拜师,李宽就真成传闻那样是傻子了。“师父在上受徒儿一拜”李宽学着电视剧里的样子向孙思邈跪拜道。
“好、好、好,起来吧!“孙思邈把李宽扶起来。
看着眼前这个一脸笑意的老头李宽心里打起了小九九,不利用这个机会出宫以后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去呢?自己还要去救母亲呢!”师父,徒儿只是在书上学到一点皮毛,徒儿想跟在你身边学习。”四岁的小李宽对着师父撒娇道。”宽儿可还不到出宫开府的年纪啊!为师有时间就会进宫教授你医术。”孙道长也有点无奈。”师父可知徒儿身世。””为师略有所闻。“对于孙思邈这类修道只为学医之人,一向不太敬于鬼神之说。虽然对李宽乃是天降雷罚的不详之子有所耳闻,但是却不是很在意。”师父,徒儿有一计,听说师父与袁天罡袁道长乃是至交“说着李宽就把自己想法说了出来,原来就是让孙思邈找袁天罡来宫中给李宽假意算一卦,然后告诉李渊和万贵妃李宽这几年受皇道龙气影响已经化解身上灾厄戾气,但久留宫中却对自己不利对身边之人也不利,就如万贵妃突然发病一样。
听着自己徒弟的话,孙思邈那里还不明白自己徒弟的心思,不过还是答应了。
自从孙道长出宫后,李宽就日盼夜盼的把袁天罡盼来了,李渊和万贵妃听到袁天罡的话丝毫没怀疑。李渊是怕李宽继续在留在宫中影响他人,万贵妃则是怕对李宽自己不利。
第二天一早李宽就接到圣旨,圣旨的大致意思就是说,我第五个孩子的儿子,找到治病良方医治好了贵妃,孝心可嘉,嗣楚王爵位,特列准许出阁开府,然后赏赐一些物品财帛。可能考虑到李宽毕竟还是小孩子所以就没有封地和食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