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强吞西川军

  “殿下,卑职犯了何罪?殿下不分青红皂白就拿下卑职,卑职不服!”
  李晔就在城门处当着一众人的面,直接让亲兵拿下杨行迁,自然惊呆了众人,看到杨行迁的反抗,也有些担忧。不过杨行迁的反抗注定是没有用,刘奎和赵雄二人,都是武艺高强之辈,还有着诸多亲兵,杨行迁很快就被拿下。
  被当着这么多人拿下,杨行迁自然不会坐以待毙,想要激起身后其他人的愤慨。
  “不服?杀良冒功,战场轻敌,致使数千大军败于叛军之手,你有什么不服的?”李晔斜着看了一眼这明显纵欲过度的杨行迁,冷冷地说道。
  “殿下有何证据?若是殿下没有证据,卑职一定要向节帅抗议。胜败乃兵家常事,殿下为何不依不饶。而且卑职是节帅麾下将领,就算是有过,那也是应该节帅处置,而不是归殿下处置。”听到杀良冒功,杨行迁心里‘咯噔’一跳,心想这个事怎么败露了?但他肯定不能承认,承认了,他就真的惨了。
  “本王现在是招讨使,负责整个平叛事宜,遇急事不必奏报,可以便宜行事。说句不好听的,就算是本王现在以之前那两个罪名处死你,陈敬瑄也救不了你。”被一个小小的将领鄙视,李晔怎么可能忍?他收拾不了陈敬瑄和田令孜两兄弟,还收拾不了一个小小的败军之将吗?
  听到李晔这话,杨行迁脖子不禁一缩,这才意识到李晔这个招讨使掌握着他的生杀大权,若是再触怒对方,对方真把自己杀了,也不是不可能。想到这儿,他便决定好汉不吃眼前亏,等后面见到节帅,节帅应该会保住自己,于是他便不再顶撞李晔,而是认命。
  看到杨行迁老实下来,以孙辰为首的蜀州大小官员都不禁对李晔这个寿王改了看法。要知道,杨行迁之前一直不服孙辰的指挥,即便是对方退守到蜀州后也一样。好在杨行迁知道配合孙辰守住蜀州,毕竟要是蜀州城破,他也没有活路。
  可这并没有让蜀州上下官员对杨行迁有所好感,蜀州被围这些天,杨行迁在其营中,夜夜笙歌,早就引起了不满。
  面对这样的一个杨行迁,蜀州上下官员都没辙,没想到李晔一来,直接镇住了对方,而且强势把对方拿下。
  “把他带下去,等平叛结束,带回成都府接受陛下的处置。”李晔吩咐道。
  “是!”
  李晔之所以要对杨行迁下手,不是他跟杨行迁有多大仇多大怨,而是他看上了杨行迁手中的兵力。虽然此时蜀州城中只剩下四千残兵,但杨行迁手中还有一千余人,虽然不多,也是上过战场的老兵,而且能在叛军攻城中坚持下来,还是有些本事。
  天策军现在损失也不小,需要补充兵员。那些俘获的叛军,并不是都愿意加入天策军,毕竟很多人愿意回原籍复业,加上岳昌旭的部队,投降或者反正的叛军上万人,但按照李晔的猜测,能留下一半的人就算不错了。
  于是李晔就盯上了杨行迁手下那些人。当然杨行迁和陈敬瑄的亲信肯定得清理掉,他现在不杀杨行迁,但不代表他不可以收拾下面的小人物。
  这次平叛,是他扩充军队最好的机会,若是不抓住这个机会,后面扩充可没有很好的借口。
  当然吞并这一千多西川军的事,李晔不会高调的喊出来,把杨行迁关押后,剩下的事情就很好做,可能瞒不过孙辰等人,但谅他们也不会管这个事。至于事后,陈敬瑄知道了,但那个时候木已成舟,难不成陈敬瑄还能从他手中抢回那一千人不成。
  “蜀州刺史孙辰携蜀州上下官员六十七人,参见寿王殿下!”
  “孙刺史请起,能在数万叛军的围攻下,守住蜀州,孙刺史功不可没,本王也佩服不已。”李晔连忙上前扶起对方,很客气地说道。
  李晔这礼贤下士的态度,让孙辰有些惊讶,也有些惶恐,连忙道,“殿下过誉了,在下只是动了动嘴,守城之功,主要还是下面的官吏和将士。而且有一事,孙辰要向殿下请罪。由于城中粮食短缺,不得已打开了需要上缴国库的粮食,某愿意承认此责任。”
  听到这事,李晔有些惊讶,不过对于事情他不是很清楚,不好擅下结论。不过在听说其以平价卖出粮食,李晔也不禁有些佩服对方的老谋深算,这样一来,他就算是有些责任,但责任也不大,毕竟朝廷没损失什么,只是一部分粮食变成了钱财。
  这也让李晔意识到,能做到刺史的人,只要不像陈敬瑄他弟那样完全靠关系的,一般都不是省油的灯。虽然孙辰此人并不是善茬,但能率领全城军民坚守蜀州这么多天而不投降,可见其还是有些气节,起码大事上不糊涂……
  “殿下,对于这一千余西川军,殿下有何打算?”安抚完一众蜀州官员后,裴荣便迫不及待询问李晔。
  “把陈敬瑄和杨行迁的心腹剔除,然后编入天策军。这次天策军损失不小,也需要新鲜血液补充,除了岳昌旭的那两千人,其他的全部编入天策军。
  新组建两个都,两个都头的人选,你们先拟一个名单,然后上交给我。”李晔想了一下说道。
  再组建两个都,那就是七个都,六个步兵都和一个骑兵都。虽然这违背了李晔建立的五五制原则,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按照他的想法,巴不得天策军兵力越多越好,但也得考虑一下现实情况。
  本来按照当初李儇同意成立天策军的要求,天策军只有4个都,即便是李晔把每个都变成了一千多人,但也在可允许的范围内。随后骑兵都的组建就已经算是私自扩张,现在又成立两个都,就是七个都,要是成军,兵力可能达九千人,虽然不如左右神策军和西川军,但也是一支不弱的力量。
  “是,殿下。”
  裴荣也意识到这是个机会,之前的几个都头,他插不上手,但这次却有了机会。不说两个都的都头都是他的人,只要有一个是,他在天策军武将中,也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
  随着李晔率军进驻蜀州城,蜀州之围解除的消息也在信使的快马加鞭下,传到了成都。听到李晔初战告捷,李儇这个皇帝也很高兴,看来自己这皇弟还是不错,要知道捷报传来之前,他都准备再次逃跑。不过现在却是不用了!
  心情很好的李儇,倒也挺大方,不仅嘉奖了李晔、孙辰等人,对于李晔的一些请求也一一同意,包括任命在平叛中立下大功的岳昌旭为邛州防御使和县男、授予蜀州刺史孙辰为县子爵位。同时还同意了天策军扩编三个都(包括骑兵都),这意味着李晔私自扩建的三个都就成了正式编制。
  当然李儇也要求李晔在两个月内平定叛乱,让蒙顶山茶叶恢复供应。
  李晔这边得到的自然是一连串的好消息,可陈敬瑄就不一样。由于蜀州刺史孙辰及一众官员联名指责杨行迁杀良冒功,致使叛乱扩大,加上其作战不力,被李儇下令押解回京受审。同时郑畋在奏折中也指出西川军平叛不力,高仁厚率领上万军队,却止步于新津。
  李儇没有去管其中的弯弯绕绕,只是看到李晔大败两万叛军,而高仁厚却没有多大进展,自然就很不满,当着朝廷重臣的面呵斥了陈敬瑄。
  可以说,陈敬瑄这次,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对于杨行迁那被李晔吞并的一千余军队,他开始并未想起。等他想起的时候,木已成舟,想到七千军队被杨行迁败光,即便对方是他亲信,他也只能处死对方,不过这却是后话了。
  李晔这次可谓大赚特赚,前面说的都是看得见的,而对于李晔来说,有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他这次的表现,自然进入了很多朝臣的眼中,年轻有为,虽然也有些不务正业,但颇有明君风范。
  李晔作为一个亲王,擅于军事,加上天策军,不少大臣难免回想起太宗李世民,对方登基前可是天策上将。有些人也很担忧,要是李晔做大,岂不是很有可能出现兄弟相残的情况?从太宗以来,这样的事情可不少。
  不过他们还是忘了一个事,目前掌握朝廷的,并不是李儇这个皇帝,而是田令孜这个太监。虽然其现在的实力有些削弱,但要是忽视其,那就是一个致命的错误。
  今天是大屠杀公祭日,争取三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