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 韩非留下的记忆(3)

  李斯组织大军攻韩,喊出的口号是:不夺韩非誓不还.韩非何其委屈,不明不白的成为了韩国的祸根。等待他的结果有三个:
  一,韩国为了保全韩非,跟秦国负隅顽抗。
  没有任何一个韩国人,包括韩非自己愿意这样做。以韩国的国力,这无异于送死,亡国没商量。
  二,韩王安为了泄愤杀掉韩非,人都死了,看秦国还怎么要人。
  这个办法是李斯所期望的,可韩王安不会傻的这样做。杀了韩非,等于惹怒了始皇帝,事情一旦闹大,秦国更有借口攻韩。另一方面,倘若韩非就这样轻易死去,他与李斯的故事又如何能够精彩?
  三,韩国为了息事宁人,把韩非交给秦国。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紧要的关头就应该牺牲小我拯救国家。况且又不是让韩非去送死,只是去伺候始皇帝罢了。既然韩非受到始皇帝的看重,还可以利用对始皇帝的影响力替韩国说好话,韩王安当然最喜欢这样的方式。
  公元233年,韩非坐上驶往咸阳的马车。从河南到陕西,这是一段漫长的旅途,也是他人生最后一次游历山河美景。尘土铺天的古道上,韩非百味陈杂。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治国安邦,可笑的是祖国吝啬于给他一个展示的机会。四十多年的雨打风吹,他早已经心灰意冷,秦国却在这个时候给了自己实现梦想的舞台,难道自己要帮zhù
  秦王征服天下,包括韩国么?
  一方面是理想,一方面故国情怀,韩非实在不知dào
  该如何选择。他突然想起了李斯,那个当初的后学末进,已经在秦国位极人臣,而自己却落魄异乡,有什么面目面对往日的老同学?
  韩非困惑的问题太多太多,其实这些都不重yào
  ,他还是好好想想如何拒绝李斯奉上的毒药吧。
  韩非的到来被始皇帝炒作成了咸阳难得一见的盛事,他不仅亲自出城十里相迎,更是责令百姓夹道欢呼,着实把韩非感动的一塌糊涂。始皇帝现在的政治手腕让人不敢轻视,当年受吕不韦摆布的小儿已经一去不复返。
  始皇帝的盛情款待让韩非受宠若惊,好在他还能保持清醒,没有忘记此行的目的,要解韩国被攻的危机。他上书《存韩》于始皇帝,规劝其休兵止戈,放韩国一条生路。
  韩非用近乎哭诉的方式表达着他的想法:“韩国三十年来,躬为秦国之末足。出门遮风挡雨,回家自荐枕席,把秦国伺候的舒舒服服。秦国对外打仗,韩国就摇旗呐喊,无怨无悔的跟各国的结怨,却分不到一点战果。现在秦国反过来攻打韩国,让韩国小弟情何以堪?”
  韩非的话如泣如涕,如果是慈善演讲肯定能拉来大笔赞助,可惜现在是争霸天下,他不讲出点利害关系,秦国焉肯罢兵?只有给秦国制造一个更甚于韩国的假想敌,韩国才有可能脱身。联系到赵国刚刚取得的肥下大胜,韩非决定给赵国栽赃陷害:“秦国最大的威胁不是韩国,乃是赵国。李牧新胜,赵王迁又趁机准bèi
  搞合纵以扩大对秦的胜果。秦国现阶段的首要任务是打击赵国,把赵王迁的阴谋诡计扼杀在摇篮中,一个劲的欺负韩国这老实人算啥本事?”
  韩非的目的虽然是救韩,但是对赵国的分析却入情入理,并不是凭空捏造,秦国攻韩确实有弊端。
  韩国几十年来饱受秦国的剥削,只剩下新郑附近十几座城池。全境还没有秦国随便一个郡县面积大,空有国之名,没有国之实。但是韩国坐拥中原地理优势,要山有山,要水有水,把持东南西北道路咽喉要塞,城坚池厚、易守难攻。秦国想要拿下韩国,还要消耗大把的时间和精力。
  纵然只是拖上一年半载的时间,也足以发生很多事情。各国看到秦国攻韩受挫,必然会答yīng
  赵国合纵的请求。魏国、楚国哪个是省油的灯?恐怕连沉寂多年的齐国也不会安分。一旦多国部队再次集结,秦国又要头疼个没完了。
  韩非给始皇帝指了条明路:“秦国应该立即停止对韩国的侵略,然后向魏国、楚国示好,断绝对赵国的国际援助。消除了合纵的隐患,就可以大力伐赵,天下可得。”
  从韩非在始皇帝面前的表演来看,带有明显的纵横家特色。用利益、国情、形势肘制强国、保存弱小,他的确学贯古今。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张仪、苏秦大放异彩的光辉岁月已经被时间掩埋。
  以强制强是纵横的根本,所以韩非尽量把攻韩的后果说的危言耸听,尽量把赵国的威胁说的夸大其词。实jì
  分析起来,六国还有什么实力能让秦国恐惧?秦国现在的国势,想打谁都可以,没有哪个国家敢跳出来反抗,那只会加剧它的灭亡。六国完全生活在秦国的白色恐怖之下,精神已经垮了,又能掀起什么风Lang?
  始皇帝对韩非太崇拜了,韩非的话让他热血上涌,忘了分析判断,差点就落入韩非编织的陷阱里。幸亏秦国还有个不想让韩非过好日子的李斯,于公于私他都要驳斥韩非的观点。
  赵国有没有威胁?绝对有。赵国该不该灭亡?绝对应该。可是这些不能作为放qì
  攻韩的理由,灭韩之事刻不容缓。
  根据战国各大媒体的新闻报道,赵国和齐国最近交往过密,这对难兄难弟很可能在谈判联合抗秦的事。两国合而恒强,将带动战国的走势。韩国、燕国这样的墙头草不是屈服于秦国,而是屈服于秦国的强dà。一旦第三势力的崛起,他们很可能马上叛变,永绝后患的办法就是灭韩、燕消除隐忧,把未知的因素剔除战局,再和大国明刀明枪的争个胜负。
  李斯的观点认为小国的危害更大,就如同跑道上的绊脚石,不把他们搬开,秦国就发挥不出速度,甚至可能崴脚。他和韩非所言孰优孰劣,谁对谁错?一时还真的很难分辨。
  左手右手都是肉,始皇帝想不明白该举哪个又放哪个了。请来韩非的事情,他多少还是欠缺考lǜ。两个人相合还好说,关键是韩非同李斯根本不对路,弄两个不能得罪的谋士在身边,始皇帝终于自食苦果,他使出了拖字诀,把下结论的时间无限期延长。
  意见没有被始皇帝采纳,韩非心里面着急。始皇帝虽然对他的建议未置可否,但是秦军攻韩的脚步却没有停下来。想到韩国受苦受难的百姓,韩非为自己不能成事而懊恼。
  比韩非更加懊恼的人就是李斯,以前始皇帝对他可是言听计从,现在为了韩非,居然在称霸的道路上犹豫起来,这个苗头可不好。天无绝人之路,李斯正为扳倒韩非一筹莫展的时候,他的帮手主动找上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