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0章:五军大战(上)
北方草原上的游牧部族打仗,自然是在广阔的草原上骑兵对骑兵,也不讲究什么阵势或者战略,用一种最野蛮的方式厮杀,谁的骑兵更强谁便容易胜出。
到了中原,骑兵依然是最强悍的兵种,只不过因为中原战马少,骑兵实际上并不是作战的主力,而常常作为战略性的兵种来使用,比如突袭。
更多的,则是不同作用的步兵摆开阵势,比拼的除了单纯的武力之外,还有军略和战术。
兵将的数量还是起决定性的作用的,军略和战术只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在兵将数量差不多的情况下,谋略才会起到最关键的影响力。
汉人的军事文化里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其实这都是军略里的一部分,对战争局面和结果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兵种上来说,也相对复杂,除了骑兵之外,近战的还有刀盾兵,长枪兵等等,远程攻击的有工程兵(投石)和弓弩兵等等。
多兵种的配合运用,在很早的兵书里就有大量的战例和理论性叙述。
在交趾和中南半岛以及附近的岛屿国家,他们也效仿中原的战争文化,对兵种进行了划分,也讲究军略和战术的应用。
只不过由于这年代这些地方大多数还是大片的原始密林,其实某些兵种的划分只是照葫芦画瓢的模仿罢了,实际应用上他们还很不擅长。
加上特定的气候条件,战争的规模是很难发展到很大的。
像李乾顺和李乾礼这样的皇族后嗣,早就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尽管如此,他们的兵将数量也十分有限,能有一万人的军队就已经算是很强大的所在了。
而按照实际情况来说,一万人就算没有吹嘘的成分,真正的作战部队数量也要腰斩一半,更多的是不具备实战能力的军卒。
所以李乾顺、李乾礼和黄萩之间的混战,笼共也就一万多人,挤在一个并不大的环境里大乱斗。
李乾顺对李乾礼没有谦让他这个兄长很是不满,大骂李乾礼,终于看清了他的真面目。
李乾礼自然不会有什么愧疚,回应说大家都是李氏皇族的子孙,谁都有资格去继承祖宗的权力。
黄萩的想法很简单,在他眼里只有二李对他形成了威胁,觉得只要能消灭了二李的势力,交趾境内便再也没有别的势力可以跟他叫板。
黎氏和丁氏在军队上能力不足,或者说原本就没打算掺和到这场争斗中来,他们更愿意坐山观虎斗,要么在特定的情况下异军突起,要么做随风倒的墙头草。
战斗的局面很是有意思,李乾顺还想着能先拉拢李乾礼,把外姓人黄萩给干掉,然后他们再决斗,这样一来,起码交趾郡王的头衔不会落到姓黄的手里。
但李乾礼假意合作,却在最紧要的时候背叛了他的二哥,反倒联合黄萩,对李乾顺反戈一击。
李乾礼自觉他很精明,他觉得争夺交趾郡王继承人的争斗里,李乾顺才是他最大的竞争对手,黄萩似乎并没有被他放在眼里。
只要把李乾顺的势力大幅削弱,他有足够的把握把鲁莽的黄萩干掉,在交趾便再没有人能威胁他的继承人地位。
战斗的场面从一开始就很惨烈,在格金河和红河之间,从封溪城到西于城的二十里的范围里,三军打作一团。
李乾顺因为腹背受敌,损失惨重,最先退出了战圈,打算回他的大本营重整旗鼓,可半路上却被忽然杀出来的丁焕福截杀,被砍下了脑袋送到了李乾礼手里。
李乾顺如何也想不到,原来对他最是恭敬的丁氏一族,在他失势的一瞬间便背叛了他。
丁焕福这样做也是向李乾礼示好,在他加入了李乾礼的阵营之后,黄萩也紧急联络了黎文英,竟说服了原来和他最是不对付的黎氏家族加入了他的阵营。
黎文英本也不想这样,但他不得不这么做,帮助黄萩,是因为他怕黄萩被李氏和丁氏两家联合剿灭之后,李丁联军转过头来就来对付他们黎氏。
四大家族全部都加入到这场争夺交趾郡王之位的大战中之后,战斗便进入了白热化,在不大的区域内,集中了交趾地方上最强大的军队。
他们从太阳升起杀到太阳西下,不知多少交趾军卒在大战中命丧黄泉。
在大战之地格金河下游观望的宋军,也发现格金河的河水都变成了淡淡的红色,可见战斗场面是多么惨烈。
小七每一日都带着宋军负责侦查刺探的斥候,从战场上带回来战况的消息,杨怀仁看着那些战报,心里很高兴。
看来四大家族是已经拼了命了,几乎把所有的家族军队都带了出来,开战也才不过三天,根据前方斥候的判断,已经有过万交趾军卒死于这场战争之中。
而受到影响的交趾百姓更是不计其数,原本格金河两岸的富庶土地,都因为战争而遭受到了破坏。
为了躲避战祸而背井离乡的交趾百姓以数万计,他们无处可去,只能向升龙城方向逃难。
杨怀仁为了应对数目庞大的难民潮,从宋军已经实际控制的格金河下游的一些城镇晋级调运粮食等物资。
陈翔带领交趾官员在升龙城外的平坦地面上搭起帐篷,垒砌灶台;圆法大师和玄参再次合作,组织起医疗队伍,大家协作配合,共同应对难民潮的到来。
难民来到升龙城外之后,一开始见宋军控制了升龙城,也得知李乾德早已经过世之后,还有些抵触情绪。
但后来从城内外的百姓口中得知事情的经过之后,又知道是杨怀仁组织起了营救难民的整个计划,便把宋军当做亲人一样看待了。
解决难民潮,确实耗费了大量的财帛和精力,不过杨怀仁不在乎这些,消费财帛本来就是交趾朝廷的国帑,而精力嘛,相比他即将得到的民心,就更不算事情了。
杨怀仁和宋军的声望也与日俱增,在军、政和宗教三方的努力下,并没有出现大批难民得不到帮助而大面积死亡的情况。
这便让交趾人对杨怀仁的崇敬渐渐变成了拥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