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0章:秘密(中)
什么人会拿出这些奇怪的东西来,又编造一个如此似模似样的故事呢?他又为什么编造这样的故事?
细思极恐啊,其野心之大,居心之不良,是任何一个皇帝都无法容忍的。
杨怀仁也不曾想到,当初只不过是为了骗奸商钱财的一个小小谎言,到如今竟然成了他最大的弱点,也是他最大的负累。
所以,就算是牙齿都咬碎了,也不能承认他认得这些壹元的硬币。
“陛下,这什么玩意?亮闪闪的到算是好看,外边又用蜡封起来是怎么回事?”
赵煦便把这几枚九天玄铁的故事给杨怀仁讲述了一遍,并告诉他这几件东西,是高太后的秘密遗物,当初老太婆命内卫寻遍天下搜寻此物,便是为了集齐了七块九天玄铁,好召唤神龙出来,实现她的愿望。
杨怀仁装作非常好奇,不过听完了自己胡编乱造的整个故事还是很自然地笑道,“这世上哪里来的什么神龙?根本没有人见过嘛。
再说了,就算是有,官家贵为天子,神龙也应该是上天派来守护陛下的江山社稷的,如何会凭着它一句话,就能颠覆乾坤呢?不可信,不可信啊……”
赵煦随意地听着杨怀仁讲话,期间盯着他的眼神并没有什么异样,让杨怀仁如释重负。
他心道,还好,赵煦所知道的还是有限,毕竟高太后和内卫的核心人士叶公公才知道整个事件的详情,可这二位,如今都埋进了皇陵里。
这个秘密算是保住了,可关于内卫的秘密,杨怀仁还是决定找个合适的时机说出来,万一被赵煦误会了私自圈养私兵,那可就说不清了。
赵煦若无其事地问道,“当初太皇太后成立内卫,就是为了密谋造反时,用来传递消息,关键时候弑君夺位的。
知义你曾经被老太婆招募进入内卫,可知道内卫的一些详情?”
杨怀仁不敢表现的太犹豫了让赵煦心生疑惑,便痛快地答道,“臣,知道一些。”
“哦?”
赵煦面露喜色,“朕记得那一日老太婆派身边内卫出城给几营禁军传递消息,根据朕的了解,她当时大概能命令两万左右的禁军将士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冲突皇宫。
后边事情知义你也知道了,朕身边的苏公公是个双面奸细,佯作是老太婆安插在朕身边的眼线,实际上他却是朕的心腹,对老太婆只不过是假意投诚而已。
关键时刻他洞悉了老太婆的阴谋,才让朕有机会送信出去,也多亏了通远边军进京受赏,才有了你跟杨世虎将军带兵把守城门,才给了朕时间捣毁了老太婆的阴谋。
现在想起来那一日的经历,朕感觉好像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事到如今,做梦还会梦到那一日的恐惧,朕半夜里还会时常惊醒。”
杨怀仁见赵煦对他一番话真情流露,便表情严肃地拱了拱手道,“陛下洪福齐天,此乃天意如此,故陛下今后不必为那一日之事牵绊。”
“嗯,”赵煦深吸一口气,“也许真是老天让朕经历这些,才让朕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天子。现在好了,朕再无羁绊,可以大展身手一番。”
杨怀仁又赶忙回一句,“此乃大宋之福,天下百姓之富。”
赵煦真诚地笑了笑,“只不过有些事朕还没有想明白,老太婆的内卫组织,应该不仅仅是存在于宫墙之内,就那二三百的阉人,还做不了什么大事。
朕猜想,除了宫闱之内的这些人,老太婆应该在宫外也招揽了一些人才,像当初你就是在无法抗拒的情况下被动成了内卫的一员的,所以这些人应该还在。”
杨怀仁越听越感到后脊梁上冒冷汗,心里算计着,若是说出他现在正在改编内卫的实情,不知道赵煦会怎么想。
赵煦话并没有停,继续说道,“你不用担心,朕知道你虽然身在内卫,但是对朕确实忠心耿耿的,而宫外那些像你一样情况的被动加入了内卫的人,朕并没有找他们算账的打算。
而是想把他们找出来,组成一个新的秘密组织,帮助朕搜罗一些朝堂上听不到的消息。”
杨怀仁心中顿时五味杂陈,是又喜又悲。
喜的是赵煦并没有追究这些人的打算,而是认为高太后招揽他们,是因为他们有才能,并且像杨怀仁想的一样,重新组织起这些人来,让他们做别的事情。
但悲的是,杨怀仁有种越来越看不懂赵煦的感觉,今天进宫跟赵煦说了这么多,让他觉得忽然之间好像不那么了解这个人了,难道身居高位的人,真的都是一个样子的?
杨怀仁把内卫改编成风神卫,是把原来近似的特务组织改编成面相外部势力,刺探情报为大宋所用的情报组织。
但赵煦的意识里,和高太后想的应该是一样的,内卫在他眼里就是特务组织,将来对他们的安排上,和高太后也并没有什么区别。
风神卫如果真到了赵煦手里,怕是只不过是换了个名头而已,最终还是变成了他玩弄权术,在党争中为他搜罗或捏造证据攻击异党的工具罢了。
杨怀仁心里忽然感到一阵抽痛,那种失望之情在一瞬间里便笼罩了他,让他呼吸都变得困难了。
他想叹息,想嘶吼,这个民族的最高统治者们,口口声声说要做个明君,冠冕堂皇地说要为国为民,可到了最后,他们最在意的,还是他们手中的权力。
赵煦不是看不到大宋来自外部的威胁,高太后在的时候,他也正是私下里拿这件事来暗中抨击高太后的。
可如今的掌权了,又是怎么做的呢?出兵西夏,只是为了一个皇帝的功绩,为了名声,为了在他已经闪亮夺目的金色皇冠之上,再增加一颗璀璨的宝石而已。
他,似乎已经开始越来越像一个皇帝了,也越来越像他的祖母,为了权力,他要用内卫来安内,让内讧了许久的朝堂上风暴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