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一路奔波,眼看就到长安。还未近得长安地界,就觉得一路上不见了肃杀气氛。村庄虽然还都残破,但已经有流民回迁,鸡犬之声偶偶相闻,远远望去,炊烟袅袅,田野之间也有耕种的身影,已然是一派光复气象。临近长安,道路都被修整平复,野外也不见丛生肆虐的蒿草荆棘。道路上虽然不似以前商旅如织,也有稀稀拉拉的行人,总算有些生机。
  连李入了城,商议先找到王世宗,由他引荐,将此事上报朝廷,于是直奔大理寺。到了衙门口,向门子说明来意,请代为通报。
  两人稍候片刻,便看到王世宗从里边迎了出来,一边说道:“李贤弟,道归真人,别来无恙啊!”
  连李二人连忙回礼:“王大哥,近来可好?”
  王世宗哈哈大笑:“好得很,好得很。今早上还见喜鹊归巢,想来必有好事。没想到却盼来了两位故人,真是喜事。走,我先为你们接风。”不由分说,牵着李伯禽,把二人带到一处酒楼,点了酒菜,三人坐下慢慢叙谈。
  美酒入盏,三人先庆贺长安光复,少不了多饮几杯。王世宗说起光复长安,激动不已。自郭子仪领唐军抗击贼寇以来,连战连胜,又与贼寇决战渭水以北,一战告捷,收复长安,迎圣上还都。先前贼寇作乱,唐军接连失利,大圣玄元皇帝移驾蜀地,两京尽失,朝野上下一片惊惧。如今收复西京,是天大的喜讯,满朝文武都视之为光复大唐的吉兆,纷纷上表朝贺。新君龙颜大悦,免长安百姓三年赋税,封赏诸多功臣,郭子仪更是加封司徒,称代国公。如今,长安经过整肃,俨然又似先前繁华。
  李伯禽问:“圣上封赏有功之人,不知道对江南有功之人是如何封赏?”
  王世宗道:“朝廷知道南方的战事拖住贼寇三十万大军,既保全了江南,又为天师赢得收复长安的时间,因此褒赏贺兰进明,赏赐田亩,更有金银、绢帛封赏。”
  李伯禽皱眉自语:“贺兰进明?”又急忙问,“那张巡许远,南霁云、雷万春等英雄,又是如何追赏?”
  王世宗奇道:“张巡许远?朝廷只是封赏贺兰进明,对别人却只字未提。”
  连李二人听到这里,都吃了一惊,不明白怎么出现这样荒唐的事。李伯禽惊道:“这是怎么回事?我南大哥他们为国捐躯,血洒疆场,没有半点封赏,那贺兰进明袖手旁观,反而却独得那么多赏赐!朝廷是听了谁的胡言乱语,才做的这样糊涂的诏令!”
  王世宗细细听了这话,道:“李贤弟这么说,倒是让我不明白了。日前,朝廷得到贺兰进明的奏报。奏报里,贺兰进明细说贼寇大军压境,他率领江南将士殊死抵抗,最终击退贼寇,保得江南安全之事。至于别的人,却只字未提。圣上将奏报传示朝臣,又与群臣商议,念贺兰进明驱逐贼寇,保守江南有功,赏其田千顷,金万两,更有无数绢帛、丝锦、绫罗。”
  李伯禽听完,大怒道:“贺兰进明一派胡言!贼寇压境,是睢阳军民誓死抵抗,拼上性命才将江南保全,哪有贺兰进明的功劳?打仗时,他自己缩在临淮,旁观睢阳死战却不施以援手,邀功却比谁都快。简直无耻之极!”
  王世宗疑惑道:“贺兰进明是一方节度,他的话岂能有假?”
  李伯禽痛心道:“圣上被那个虚伪的家伙骗了!当时睢阳受困数月,军情紧急,南霁云将军突围,求救到贺兰进明处,那贺兰进明却再三推辞,不愿出兵相救。南霁云无奈,又去别处,最后只在真源借了三百团练乡兵。南霁云领着这三百乡兵,回援睢阳。此后睢阳苦守无援,最终陷落,张巡许远、南霁云和睢阳数千军民慷慨就义。自始至终,贺兰进明坐看睢阳城破,未曾出动一兵一卒。如今却将功劳全部抢到自己手里,只字不提别人。睢阳义士的鲜血还未干,他却独得那么多赏赐,这让天下义士如何安心!”
  王世宗皱眉道:“贺兰进明的奏报还在,圣上按此封赏,贤弟可不能信口乱说。”
  连隐月插话:“李郎所说,没有一丝虚假。我们两人从睢阳而来,那里的事情,没有人能比我们更清楚。”
  李伯禽义愤填膺,从怀中扯出校旗,甩手抖开道:“王大哥,这便是南霁云将军的校旗,上边血迹浸染,正是南将军的鲜血。他们以性命相拼,如何有假?”
  王世宗吃了一惊,站起来,将校旗托在手上,仔细看了,叹道:“看来,果然是贺兰说了假话。”
  李伯禽恨道:“贺兰进明置义士们不顾,虚领封赏,这个事情还请王大哥向圣上言明,请圣上收回那些赏赐,然后将睢阳义士们的侠行昭告天下,立祠树碑,好让后世子孙不忘。”
  王世宗将校旗仔细叠好,送还李伯禽。坐下以指叩桌数次,深思道:“贤弟之言,确实有理。此事必须向义士们有个交代,不能让他们在九泉之下籍籍无名。”又道:“只是,如今封赏已定,诏令传至各地。若是此时再提出异议,恐怕事情难成。”
  李伯禽道:“贺兰进明欺君罔上,只需向圣上言明事情的来龙去脉,相信圣上自有圣断,又有什么难成的?王大哥要是觉得为难,我和连妹上报朝廷,请圣上做主,绝不能让义士们的鲜血白流。”
  王世宗沉吟道:“贤弟不要着急,我并没有推辞,只是此事不可鲁莽。如今朝廷上下都在商议剿寇大事,其余事情不能轻言。我倒有个另外的办法,当朝司徒郭子仪,公忠体国,做事沉稳,在朝中颇有威望,深得圣上倚重,时人皆称其“郭令公”。我的好友刘通温与其私交甚好,我们将此事托于刘通温,让他向郭子仪问计,看看如何处置。”
  李伯禽还要答话,王世宗又道:“二位先在我家住下,我这就去找刘通温。就在这两三天,一定会有消息,你们耐心等待便是。我绝不会让你们失望,如何?”话到这里,连李二人只得答应下来。王世宗将二人引回自家住处,安排了地方,嘱咐家仆好好招呼。自己也不歇息,转身便去找自己的好友刘通温。
  王世宗这一去三天,连李二人久等不见回信,李伯禽焦躁不安,时不时就在门口张望,连隐月只是让他宽心。第四天晌午,连李正在屋里坐着,只听外边远远而来急促的脚步声,李伯禽推门,果然是王世宗,连忙迎上去问事情如何。
  王世宗到了屋里,道:“这几天让二位等的久了,勿怪勿怪!”
  连隐月道:“不妨,不妨,事情如何?”
  王世宗道:“三天前,我就去找我好友刘通温,把睢阳之事告诉了他。他让我回来等候,自己去见郭子仪。事情还没办成,我也不好意思回来,这几天就在衙门里候着。今天早上,刘通温让人传消息过来,他已经见过郭子仪,说了睢阳的事。郭子仪有心过问这件事,你们可以放心了。”
  连李二人这才放下心来。连隐月道:“让王大哥奔波几天,多有麻烦。”
  王世宗道:“这是什么话,此事关系重大,我身为大唐官员,这些事情自然是应该操心的。”
  李伯禽道:“我俩到长安来,只说要将此事上奏朝廷,其实也是毫无门路,焦心得很。多亏王大哥相助,这才有一点希望。伯禽先代睢阳义士们谢过王大哥,日后定会报答。”
  王世宗道:“李贤弟这样说,你这样是折我面子。替义士们扬名,自是不必多说的,岂能相望报答?”
  几人还未说上几句,就听有小仆在外边朗声道:“主人,外边有郭令公的差人来请。”
  王世宗喜道:“这就来了,二位跟我出去迎一迎。”
  几人出屋,折过院子,到了外间厅堂,见一个差人正叉手站在那。王世宗上前问:“这位可是郭令公的差人?我是王世宗,可有什么话说?”
  那人赶忙拱手道:“小人奉郭相公钧旨,来寻王大人并连李二位。郭相公晚间在府上设小宴,请三位相叙。”
  王世宗道:“烦回报,我们知道了,到时一定赴约。”
  那人道:“这就好。此事是郭相公特意吩咐,不具名帖,三位也不要声张,晚间赴宴就是。”
  王世宗道:“放心,郭令公有令,我们岂敢不遵。”那人又答酬几句,告辞便回。
  到了晚些时候,离掌烛还早,三人便向郭子仪府上去。到了门外,报上姓名。那门子道:“相公吩咐,有王大人并连李二人来的,迎进来就是了。”于是直接将三人迎到迎客厢房,上了热茶点心,让三人稍后。过一会,就有人来请,三人便随着那人向后庭去。
  转过照壁,后边是一个别致的小花园,茵茵花木之中,是一个凉亭,里边四五只桌椅茶凳,周围三四个小仆,一人背手而立。王世宗一眼看出那就背手而立的人便是郭子仪,连忙领着连李二人快步到亭子跟前,说一句:“郭令公,王世宗领着李伯禽、连隐月在此。”
  郭子仪转身,呵呵笑道:“来了便好,快请。”一面亲自出了凉亭,将三人迎进去。
  分宾主坐下,王世宗向郭子仪介绍了连李二人,连李不由的悄悄的打量起郭子仪。乍看起来是个平平常常的人,没什么过人之处,但是再看之下,须发整肃,形神威严,自有一股神气,料想必定是个潇洒周正之人。
  言谈之下,郭子仪知道连隐月是白云子弟子,便说:“当年,白云子入宫为玄元皇帝讲道,名震朝野,可惜我却未曾临听。如今见到其弟子神采如此,便知道白云子道法高深,非常人能及。却不知道白云子现在如何?”
  连隐月道:“家师道法天地,飘然于江湖,不知所踪。”
  郭子仪叹道:“若有缘分相见,追随白云子左右,聆听道法,不知该有多好。”
  连隐月道:“郭令公是朝廷栋梁,匡扶社稷之人,岂能随便远遁江湖?”
  郭子仪道:“江湖之远,一如庙堂之高啊。古人云,大隐隐于朝。在江湖中能得大道,在庙堂之上必然也能执掌乾坤。随白云子之道,并非要远遁江湖,而是磨砺心智,以期收放自如,便能顺乎民性而定大政。”
  三人叹服,王世宗道:“郭令公一言,下官茅塞顿开。”
  郭子仪笑道:“我今日设茶席在此,相邀各位,只为清谈雅叙。在座各位,官位有高低,年岁有大小,身份也各有不同,但是在此茶席之间,我们尽可以谈天论地,各抒胸臆。我们今日相聚在此,于方寸小亭之中尽兴,便是一桩乐事,又何苦去在意那些分别呢?”
  郭子仪这番话让三人如沐春风。连隐月禁不住道:“以前只听说郭令公的英明,是不世的将才,如今一见,才知道潇洒脱俗,更是洞悉大道的至人。”
  郭子仪哈哈大笑:“道归真人,你是个修道的人,怎么也像公门中人一般夸人。”几人都笑了起来。连李本以为郭子仪身领朝廷要职,功高位重,少不了会有些傲慢,却没想到是个如此通达的人,一颗惴惴不安的心算是放了下来。
  郭子仪道:“你们今天来是有重要的事,咱们就不说闲话了。你们把睢阳的事情仔仔细细给我说一遍。”李伯禽得了郭子仪的话,便从他到贺兰府上见到南霁云,随南霁云去各处求援,直至睢阳陷落,前前后后给郭子仪讲了一遍。郭子仪仔仔细细听完,道:“你们手上有南霁云的校旗?给我看看。”李伯禽赶紧从怀中拿出染血的校旗,递给郭子仪。郭子仪接过校旗,展开来,对着斑驳的血迹,细细观看,若有所思。
  李伯禽在一旁道:“郭令公明鉴。贼寇三十万席卷而下,是睢阳义士们以性命相拼,固守数月,才保得江南无虞。自始至终,贺兰进明都袖手旁观,没有哪怕一点点的援助。睢阳孤守无援,最终被贼寇攻破,太守张巡以下三十六名义士尽皆殉难。贺兰进明不出其力,却在战后置睢阳义士们的鲜血而不顾,明目张胆的抢功劳。”李伯禽越说越激动,眼中渗出点点泪花,“郭令公,睢阳数千将士的英魂还未散去,三十六位义士的坟冢仍孤零零的立在荒郊,他们才是为国为民的大英雄。而如今,朝廷的封赏令中,不仅对他们只字不提,反而给贺兰进明那么多赏赐,这让天下义士如何安心?义士们以命相博,最后落寞无名,而偏偏让竖子领功。若是如此,其后再有危难,谁还会扶危济困、匡扶山河?”
  郭子仪将校旗叠好,放在一旁。点头道:“这些睢阳义士真称得上是国之栋梁啊!”又以手抚颔,道,“李郎的话,句句在理。依李郎之意,这件事该如何办?”
  李伯禽道:“我和连妹到这里来,正是求郭令公将睢阳之事奏明圣上,让朝廷褒奖义士们的侠行,为他们树碑立祠,供后人祭奠。至于贺兰进明妄领功劳,也请郭令公将此事向圣上禀明,请圣上明断。”
  郭子仪微微点头,却不回答,问王世宗道:“我本也是一方节度使,久在边关,不知朝中惯例。王大人在大理寺供职,朝廷之事,想来是了然于胸。请问王大人,以你来看,此事该如何处置?”
  王世宗迟疑一下,道:“既然郭令公问起,下官便冒昧说一说。按李郎所说,贺兰进明欺君罔上,冒领军功,是条大罪,理应向圣上禀明。而睢阳义士的义行,自然不能埋没。若将睢阳之事奏明圣上,圣上闻此义兴,一定会下诏褒赏。对于死去的义士们,也算有个交待了。”连李二人听到此,都暗自点头,这正是他们希望要的结果。
  可王世宗忽然停住,迟疑道:“不过…”连李二人心中一顿,怕是有什么不好的事。
  郭令公道:“不过什么?”
  王世宗接着道:“不过,说起来是这样,办起来恐怕有些棘手。”连李二人不明白,这样清楚的事,有什么不明白的。李伯禽脱口而出:“王大哥,有什么棘手的?”
  王世宗道:“俗语,君无戏言。圣上诏令已出,封赏已定,怎能轻易更改?”王世宗这么一说,连李二人也一愣,他们从没想到这一点,李伯禽一时间竟也说不出话来。
  郭子仪道:“王少卿此言有理。”起身,踱两步,又坐下,道:“我请诸位到舍下相聚,便是将几位视为朋友,所以,有些话我就直说了。你们且听一听。”李伯禽三人都看着郭子仪,看他要说些什么。
  郭子仪接着道:“睢阳之事,自然是该向王少卿先前所说,该办的办,该赏的赏。赏罚分明,才是治吏之道。然而如王少卿刚才所说,圣旨岂能朝令夕改?诏令已出,就难再变更。这是头一个难处。另者,驱逐贼寇是朝廷如今的头一件大事,可现今贼寇占据北方大半河山,势力仍然很大。朝廷要和安禄山作战,钱、粮、兵源都很吃紧,而这些全都要依靠江南的赋税。临淮是江南重镇,江南赋税的转运全依靠临淮。贺兰进明身为临淮节度,在临淮经营多年,干系重大,不能轻动。他若得不到安抚,钱粮赋税不能送到朝廷,剿寇之事就难以为继,整个大唐的根基就会动摇。朝廷刚刚还都长安,人心不稳,此时绝不是向他问罪的好时机。”
  郭子仪一番话让连李二人吃惊不小,全没想到中间还有这些干系。李伯禽本以为郭子仪也在托辞,但又听到王世宗和郭子仪都这么说,便知道事情确实不是那么不简单,现在又听了这番话,更觉得难办,但李伯禽仍然昂首道:“贺兰进明的事情可以不管,睢阳之事总不能也撂下不闻不问吧?为他们立名,也不是多么难办的事,难道也要放下?”
  郭子仪道:“为睢阳义士们立名,自然会牵扯到贺兰进明虚领军功。这件事鲁莽不得,一定要等到贼寇清剿完毕,大局初定,朝廷安定下来,再一一拿问,才是稳妥的办法。”
  李伯禽心中焦急,腾地起身,问道:“那要等到什么时候去?”
  连隐月急忙劝阻:“郭令公思虑深远,自有他的办法,李郎不要着急。”
  郭子仪向李伯禽道:“如今,长安已经光复,驱尽贼寇之日,就在不远了。就算要等,也不会等上十年八年。我既然应了此事,就一定会有个交代,李郎何必急在这一时?”
  郭子仪这么一说,李伯禽忽然意识到自己的唐突,背上一阵冷汗,只道:“小生一急之下,说话不得体,请郭令公见谅。一切但凭郭令公吩咐。”
  郭子仪倒不甚在意,点点头道:“此事要从长计议,不要着急。不过,你既然对此事如此念念不忘,这几天,我找机会,探探圣上的意思。你们二人不妨暂且在我府上住下,我有什么消息,也好与你们商议。”
  连李二人连忙推辞,连隐月道:“这使不得,郭令公身负社稷重任,我们岂能在此叨扰?我们随王大哥回去等消息便是了。”
  郭子仪道:“你们不要推辞。一则,我还要问你们一些睢阳之事的细节,二则,我早就仰慕白云子的道法,可惜不曾当面聆听,如今有其高徒在此,正好了我心愿。就请道归真人为我讲道,如何?”
  王世宗在一旁道:“郭令公诚心邀请,二位何不就此留下?”话说到这里,连李二人便不好意思再推辞,只好应了下来。
  又说一阵闲话,天看看不早,郭子仪邀请三人一起吃晚饭。饭毕,王世宗告辞,连李便在郭子仪府上住下。连隐月私下对李伯禽道:“郭令公与别的官宦不同,看得出是老成谋算之人。我们是有求于人,白天的时候,李郎说话不该那么鲁莽。”
  李伯禽懊恼道:“哎!我当时也后悔不已,只怪我太急躁,沉不住气。”
  连隐月道:“京城情势复杂,咱们寄住在别人家,凡事还是要小心。”
  李伯禽点头道:“连妹说的是,这里不比乡下,以后我自会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