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唯”论 1

  杨小扬自打在母校京华大学做敬文学院社会工作系辅导员后,跟着韩姣老师学习,倒是迅速进入了角色和状态。她在本科时就自考了心理咨询师的证书,做起学生的管理和思想工作来得心应手。
  通过平常和各任课老师的沟通交流以及和学生的实际接触,她发现,每一个班级,都呈现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个性。这是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为她的辅导员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和这帮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熊孩子”斗智斗勇,累中却也平添了不少乐趣。
  有些班级像“胡桃”,密实而又坚硬——这是无论任课老师还是辅导员“最怕”遇上的班级类型。上课时,全班鸦雀无声,没有多少经验的老师可能觉得秩序良好而暗自高兴,慢慢地,就觉得越来越不是滋味了,因为学生个个宛如老僧入定、千年化石,一问不答,百问不应。有时,站在课室里,觉得好像是独自一人在空旷的大漠中喃喃自语,那是一种孤独得近乎窒息的感受。同样,这样的班级管理起来也常会让人生出“无力感”:永远只有输出,得不到回应。双向的互动交流变成单向的说教,也就扯不上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最根本的“1”丢了后,后面一堆全是“0”。这种班级,有时候你就只能祈祷“就在沉默中灭亡”吧,别在“沉默中爆发”就行,不然哪天突然整出个幺蛾子,让你听个响,那作为辅导员可真是一个头两个大了。
  有些班级像“榴莲”,刺多而扎手。这在如今的校园里恐怕最常见。坐在教室里的,一体全是高度敏感的“愤怒青年”: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多如牛毛,通通视而不见,偏偏自尊心超强,脾气也大,像炮仗,一点就炸,你给他们提出个善意的批评吧,还得陪着小心,如履薄冰,好家伙,他们立马化身为榴梿,每一根尖尖的刺都闪着阴阴的寒光,每一道光都无情地刺激着你的神经;当你抱着关怀的心尝试接近他们时,他们却以直直竖立着的刺当作自我捍卫的“武器”,你根本近身不得。每每看着那根根又尖又利的刺,你就恨不得自己变为一把撬子。
  有些班级像“柠檬”,顾名思义,酸,让人一想便双眉打结。最让辅导员或任课老师“寒心”的就是这类班级。全班上下都是“利益至上者”,拧不成一股绳,聚不到一块去。对于自身利益锱铢必较,其他的一概缺乏兴趣。平时从不和你亲近,临近考试了、评优评奖了、估摸着自己要挂科了、论文开题报告/答辩悬了、盲审出纰漏了,这时候,他们想起老师了,办公室跑得比谁都勤——这些学生没温情,没人情;一旦毕业,便把老师视为陌路人。
  无论任课老师,还是辅导员,最爱的都是“龙眼班”和“哈密瓜班”。
  “龙眼班”,甜入心坎,也让人爱入心坎。“龙眼班”的学生说话做事极有分寸,该闹时闹、该静时静;动若脱兔,静如处子。平时上课,和老师积极互动,教与学,相辅相成;搞个主题班会,全员参与,班委和普通成员分工明确,班级气氛融洽、活泼。平时,都不用辅导员上门,他们自己经常会敞开心扉和老师谈天说地,诉说自己学习生活上的所得所思,心中的困惑,遇到的困难。每逢教师节来临,他们也不会忘记给老师送上一张暖心暖肺的卡片。即使毕业后,也保持着和老师的联系,师生关系依旧温馨和谐,可同时,这些学生心中有标尺,能够坚守底线,在老师面前始终以学生自居,绝对不会爬到老师头上来撒野。“龙眼班”是老师心中的瑰宝,他们让老师觉得教学生涯就是一桶甜甜的龙眼蜜,选择做一名教师确实是一件幸福的事儿。
  哈密瓜,有着千回百转的香气和深邃的甜味,是果中上品,因此,带有“哈密瓜”属性的班级出来的学生,个个品学兼优,非常聪明,也非常活泼。说起活来,风趣幽默;读起书来,废寝忘食;办起事来,干劲冲天。辅导员遇上这样的班级简直是要烧高香,几乎可以“垂拱而治”,不用费什么神,甚至学生还能反过来给班级的运作和管理出主意。这样的班级可遇而不可求,杨小扬自认尚与“哈密瓜班”无缘,韩姣在其辅导员生涯中也就带过两个“哈密瓜”级别的班集体,就算是当初杨小扬自己所在的班级,若真要分级,怕也只是达到“龙眼班”的高度,已是让韩姣欣慰不已。
  既知特点,就可以对症下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此,杨小扬摸索出一套针对性较强的方法,把它命名为“九宫格火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