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育而思 8

  “我们知道,一种语言向其他语言借词,是很常见的情况。比如中文中的‘茉莉’,就是个地道的外来词,来源于梵语‘Mallika’,首见于佛经中,《妙法莲花经》中就有‘末利’二字。”沈洁瑜做了适当的拓展,“茉莉花原产于印度,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在取其音之后,中国人给它们加上了草字头,看起来就像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文字。要注意一点:汉语中的‘茉莉’和英语中的‘Jasmine’并不完全等同。后者是指从波斯经由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素馨’,古语音译为‘耶悉茗’。’”
  “英语也是如此,”沈洁瑜接着说,“在当时的古法语中,猪肉、牛肉、羊肉分别长这样,”她边说边在黑板上写下“porc,buef,moton”三个单词,“它们在传入英国之后,又经过本土改造,最终成pork,beef,和mutton。”
  “可能有同学要问,沈老师,既然古英语中已经有词语表示猪牛羊,为什么还要向法语借‘牛肉’一词呢?”沈洁瑜说到这,故意顿了顿,看到底下的学生确实面露疑惑,后排的听课老师也是一脸好奇和思索,她很满意这种效果,于是转身在板书上添了个饼图,标注了百分比,边画边说,“在现代英语中,约29%的词汇来自拉丁语,26%源于古日耳曼语(包括古英语/中古英语、古挪威语、荷兰语),4%从专有名词衍生(即derivative),6%为其他语言,其余29%的词汇都来源于法语(包括诺曼时代英国所用法语)。这种大规模借词的现象,和一段历史有关。”
  “一千多年前的11世纪,来自法国的‘征服者威廉’(WilliamtheConqueror)率领军队,打下了英格兰的江山,戴上了王冠。在这之后的300年里,法语成为了英国统治阶层和贵族的高级语言,英国学校里教授法语,人们以会说法语为荣,英语则沦为了平民和农奴说的底层语言。在当时的英国,人们的主要蛋白质来源是猪、牛、羊、鸡、鸭、鱼等。其中猪、牛、羊这三种肉类更贵,被视为‘更高级’的食物。吃猪牛羊的通常是法国贵族,他们自然会用法语来称呼它们。但与此同时,饲养动物的农夫却是地道的英国平民,他们仍然使用普通的英语来称呼猪牛羊等动物。这些表示活体动物的词来源于古英语,比如sheep,最早就可以追溯到古日耳曼语的中的‘绵羊’(skaepan)一词。”
  “‘征服者威廉’的入侵,造成了英国上下层语言的分裂。正是这种分裂,才让猪、牛、羊这三类动物和它们的肉,成了英语中一种特殊的存在。至于鸡chicken、鸭duck、鱼fish这些动物,则并没有像猪牛羊一样频繁地出现在法国人的餐桌上,所以它们的活体动物和肉的英文表达仍然一致。当然,也有另一种说法,以‘鱼’为例,它在法语中是‘poisson’,与英语中的单词‘毒药’(poison)十分相近,如果沿用下去,点餐的时候大家都会自主避开‘毒药’。所以就一直使用‘fish’来表示鱼肉了。”
  “在经历了14世纪的英法百年战争后,英语终于重新夺回了‘主权’。但这300年间涌入的大量法语外来词仍然得以保留,成为了英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极大地改变了英语的面貌。牛和牛肉在英语中采取不同的表达,乍看起来复杂繁琐,多此一举。但实际上,用‘简洁规范’的方式去规定一门语言的想法,本身就是违反语言规律的。之后类似的提议越来越多,但英国人民并不买‘规范英语’的账,这些想法一个也没能落地。
  “其实,所谓‘规范和纯洁’的语言,同时也就是‘僵死和专制’的语言,”沈洁瑜不着痕迹地抬起手腕,离下课还有1分钟左右的时间。她清了清嗓子,做了最后的总结,“一门自然演变的语言,必然会不断地吸纳融合,就如同我们的汉语一样,兼收并蓄,并能自我翻新,不断创造新词。它们或许不规范、不简洁、不高级,甚至不文雅,但却正是语言蓬勃的生命力所在!Cssisover!”言毕,合上课本,浅浅鞠了一躬。
  几乎是掐着点,几秒后,下课铃响了。完美!底下的学生和听课老师们都听得津津有味,不知谁带头鼓起掌来,不一会儿教室里喝彩声一片,大家都没有想到,今天这个小插曲还真是不一样的精彩,君如梦也很意外,但更多是惊喜和骄傲,这个徒弟真给她长脸,知识储备和临场应变简直没话说,果然后生可畏!
  这场公开课让沈洁瑜在S市教育圈一下子打响了名号,拿到了赛课活动的特等奖。载誉归来的她,成了豫乔中学冉冉升起的新星、学校的重点培养对象,也正是如此,校长才会让她担起“班主任”一职,参与并学习班级的管理工作。
  教育上沈洁瑜是当之无愧的一把好手,但说到管理,她就得向自己大学时的同学、好闺蜜杨小扬取取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