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育而思 5

  既然将“教育”理解为“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沈洁瑜在设计教学时就格外注意“一课三学”、“一课三思”和“一课三有”。“一课三学”事关“一堂课该教什么?”,那就要一要学会知识、二要学会方法;三要学会感悟。“一课三思”聚焦“一堂课怎样教?”,不仅要构思教学设计,还要构思教学流程和教学小结。“一课三有”则关注“一堂课教得怎样?”学习是否有趣?练习是否有得?思考是否有悟?思考也不是光对一堂课怎么上的思考,念念不忘,得有回响,下课铃一打,书本一合,“Cssisover!”“Goodbye,teacher!”“Goodbye,students!”只是这45分钟的结束,不代表这堂课的over。因此,沈洁瑜的思考还体现在她的反思。其他老师尽力做到“三学”、“三思”和“三有”,沈洁瑜又比他们多了“三问”,好像吾日三省吾身一般:一问自己教学亮点在哪里?二问学生学习收获在哪里?三问同行改进之处在哪里?这是反观自我的总结,可以从互相听课、学生的作业、考试以及同事的评价、反馈中得出,这同样是“有效备课”的重要环节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却常常被人忽略。
  沈洁瑜还十分谦虚,工作中不仅经常向师傅君如梦讨教,和虚心学习其他老师的授课技巧和教学设计理念,及时做好听课笔记,只要自己带的班没课,哪里有英语课,教室的最后一排总能见到沈洁瑜的身影,这一点极为君如梦和许多老教师称道。针对有效备课、改进教学,在“一课三学”、“一课三思”和“一课三有”的基础上,沈洁瑜还总结和创设了“一课三助”(即一自助积累;二互助交流;三协助发展)和“一课三心”(即一是“精心”讲课;二是“耐心”磨课;三是“细心”悟课)。为此,她不仅自主构思教学设计,坚持自己的教学个性,表现自己的学术素养,还比较别的老师的教学方案,在自主构思的基础上,大胆利用、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借鉴他人经验,成就自己的智慧。每次听课或者赛课回来,她都会对比反思教学效果,做到及时总结,有效积累,深度思考。
  每次上课前,她都会反复研读课本,力求吃透教材,感悟文本。听取君如梦的意见和建议,深入了解编者思路与写编意图,把握重点、难点。对于一个单元所有内容,沈洁瑜从不照单全收,而是合理舍弃,突出重点。她始终认为,合理的舍弃是一种智慧,能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君如梦在入学时就提醒她,教材只是工具,不是依赖,要学会“创造性使用教材”。一方面要改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努力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情境化、动态化;另一方面,努力尝试去合理开发课程资源,使自己真正做到变“如何教教材”为“如何用教材教”,力图成为教材的开发者、课程的创生者。最后一点尤其重要,一定要记得question-oriented问题导向,即选好教学切入点(问题),且问题设计要体现探究性、开放性和自主性。上述三点完备,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顺着预设的节奏走,师生合力,一起把一堂课上好。
  除了备准教材,还要备透学生。既要了解学生的知识逻辑*,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更要认识学生的现实*,方可有效预留教学空间。这里头,沈洁瑜的思考就更多: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程度怎样?学生间的差异如何?学习某一内容前的*能力是什么?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独立完成?哪些可以通过学生间的合作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传授?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