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燕归来 9

  “是啊,顾书记是个能蹲下身子干事的好干部哪,”丁汉川接过话茬,“说老实话,当初顾书记您当选为咱普朔乡的党委书记的时候,不少村民包括我,心里都是不大看好的,不大看好是因为心里没底:这么年轻一个小伙子,才来多长时间,就能挑起整个村子的担子?大家心里都有个问号。再者我们这以前不是没来过年轻人、大学生,走访的、调研的,也有这么几批,可那些一看就是过过场的、走走形式的,一瞅乡里的实际情况,他们都缩回去了,普朔乡的情况也确实不乐观、问题也不少,不怪那些来走访调研的,来了一次就再没见着第二回,怕了。”顿了顿,丁汉川又说,“可听我妻子说,和您接触了几次,就发现了您和别人的不一样,您不是走场子作秀,而是每天‘吃住干’都在村里,全部精力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双轮书记’的美誉大家伙都知道,顾书记白天挨家挨户地跑,走访贫困户,认真记录每个贫困户的详细资料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晚上不顾一天的疲累,埋头学习各种政策文件、扶贫工作材料,第一个月就完成了50户151人的贫困户走访任务,所以您对乡里每个贫困家庭情况都了如指掌,而不是只看纸面上的数字。”
  “汉川说得对啊,顾书记不仅肯干,而且巧干,”杜涛也参与进来讨论,“远的不说,就说扶志又扶智的‘三节课’吧,‘红色课堂’通思想、‘红色课堂’通思想、‘流动课堂’讲政策、‘农家课堂’授技能,尤其是后面两项,全体普朔乡人都受益匪浅。还记得那次别开生面的扶贫政策宣传会吗,顾书记提前梳理了产业奖补、教育补助、雨露计划、低保政策、危房改造、残疾补助等9项扶贫政策,通过互动交流,为27户贫困户详细解读,一扫‘政策盲区’。最后说到这传授技能,说到底,没有谁不想脱贫、没有人不向往美好生活,而是无一技之长,摸不准脱贫的门道。而是无一技之长,摸不准脱贫的门道。这也是农村贫困户普遍面临的突出难题:有的缺门路、有的缺技术,还有些不敢做、怕担风险。顾书记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邀请专家和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传授种植技术,现在‘只有‘顾问’,没有‘顾虑’,不懂就问顾大书记。’已经是当地群众的口头禅了……”
  “各位!别往我脸上贴金了,”顾轩奇打断了杜涛的滔滔不绝,“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大家伙选我当一把手,我就是化压力为动力,对得起各位的信任。再者,我始终认为扶贫攻坚,首先要解决党员干部和群众认识上的问题,让群众放心跟着我们干。这几年,去大城市务工的人着实不少,村里有些冷清。可在我看来,这些村民就像天上的燕儿,无论飞多远,根永远在普朔。今天丁大哥、闵大哥和杜大哥返乡来看看,就像是‘燕归来’,等元旦假期结束后,你们回去和城里打工的乡亲们说说村里的变化,我相信,只要咱们村生活质量上去了,村容村貌改善了,一定能吸引越来越多的村民从城市再回归乡村,用城市中所学来反哺乡村建设,这,就不只是‘燕归来’,而是“凤还巢”啊……”
  “要说这小顾啊,还真是个好同志,肯干、能干,始终心系群众,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常态化走访群众,切实解决问题,包括邻里纠纷、供电供水、看病就医等,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建立群众接访台账,对群众来访进行详细记录,着力帮忙解决。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还不定期组织开展乡村广场舞、送电影下乡等活动。”不远的小坡上,站着缪闰生、卢引和沈羽三个人,当初就是这三位力主把顾轩奇推到了现在这个位置,事实证明,他们仨没有看走眼。
  “他有能力,又热爱基层,大伙都希望他留下。”沈羽说道。
  缪闰生对此不置可否,“要把小顾留下,恐怕是难喽!”
  “哦,老缪,何出此言?”
  “呵呵,俗话说‘浅水难养蛟龙’,你说咱们三人当初为什么推荐小顾?不就是因为他能干、肯干,有担当,所以给他个大舞台,在脱贫攻坚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可现在,这个舞台已经渐渐承载不了他的光和热了,普朔乡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县里、区里、市里不可能不关注,我可听说市委李书记上周三专门要了咱普朔乡的事迹报道材料来看,恐怕不久就要来咱们这‘要人’喽!”
  听了老缪的话,卢引和沈羽恍然大悟,深以为然。三人投向顾轩奇的目光变得复杂起来,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在三人胸中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