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唐婉 6

  把亲子关系当成朋友关系来经营,是父母与孩子的相处之中较高层次或境界的表达。有些家长会质疑,一旦化身为朋友又哪有威信可言呢?其实,这走入了一个误区:威严只能来自于压力。事实上,朋友中的一方同样可以有威严,但这不是来自身份,而是来自平等交流中被建构的对方形象。不健全的亲子关系,就和不良好的婚姻关系一样,多数是源于缺乏沟通交流。有些父母忙于工作,只想着赚钱、应酬,对孩子的日常不管不问;有些孩子N多个社交帐号,全都取关或者屏蔽家长,这就是关起了沟通交流的大门。举微信为例,曾经网上有个段子说,我都没有威信,又哪里来的微信?其实对家长而言,恰当的劝谕应该是:你都没有微信,哪来的威信?只有朋友圈互相可看,只有基于平等的沟通,家长的威信才有可能建立。
  把亲子关系当成朋友关系来经营,目的并不是要树立家长权威,而是要在一定时期内,需要借助父母的阅历和经验,来帮助孩子获得成长与进步。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需要面临的一个变化是,孩子的心态可能从最初的崇拜变为半信半疑,再到疑惑大于信任,乃至最终作出“你们不懂”的判断,进而倾向于独立决策。有人说,真正的父母之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家长需要适时承认自己的不足,不迷信自己的阅历,给孩子自由生长、自主决策的空间。而要经营好这种特殊的朋友关系,“只做分析,不作决策”八个字是关键。对于孩子成长中的问题,理性的做法并不是支持或者反对(涉及原则除外),而是应该提供信息让孩子自个拿主意。把利弊两方面一条一条摆出来后,说出自己的建议,并再次申明,不管孩子怎么决定,自己都支持。这样的沟通交流才会收到实效,孩子也更容易接受。
  “把亲子关系当成朋友关系来经营”,并不完全等同于“要跟孩子成为朋友”。有些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努力和孩子成为朋友,能参加的亲子活动一个都不落下,一开始,孩子很黏自己,父母也很开心,可随着年龄增长,虽然还是会经常跟父母聊天,但是不像以前说的那么多、那么有劲了,这时候的父母往往就会失落、迷茫,神经质一点儿的,甚至胡思乱想、疑神疑鬼,作出种种不理性的举动,比如翻看孩子的日记,试图从中找出“蛛丝马迹”,这其实是走入与威权型家长反方向的误区。
  事实上,父母有比“朋友”更重要的责任,“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朋友”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在孩子的成长路上,父母最需要担任的角色是“引导者”而非“朋友”。实际上,父母要做的远比朋友要做的更重要、更复杂。父母会因为孩子的某些变化感到焦虑。而这样的焦虑,其实是因为父母感受到孩子开始不听话了。然而,这些让家长“焦虑、恼火”的变化,都是孩子成长的正常过程,是他们心智成熟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父母引导孩子走向独立自主的绝佳契机。而有不少家长往往沉浸在“孩子不听话”的沮丧中,跟孩子“较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