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暑·道·难 2

  绕了几个弯,终于到了老缪的家。朗圩乡乡风淳朴,村民平日里走动频繁,相互之间很熟络,所以白天几乎家家都留着门,不上锁,因为说不准今天对门张三就会来找你唠唠家常,明个儿李四媳妇儿生了,给你来送俩红鸡蛋。留着门,一来释放出“家里有人”的信号;二来大门敞开候君来,是一种欢迎的信号,从心理上给来访的人注入暖意。这点和城里形成反差:外锁内锁还是防不胜防,习惯从门镜里窥视对方,上下楼遇到点个头已经算是打招呼,住了十多年,对门都未必认识。“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这句俗语民谚背后的涵义,似乎已被人遗忘,至少在大都市,被大幅淡化了。
  顾轩奇径直走了进去,院子里有一棵枇杷树,是老缪和他老伴两人手植,现在亭亭如盖,恍如“震川先生”归有光笔下的书斋项脊轩中模样。顾轩奇的时间掐得很准,缪闰生刚午休起来,正在树荫下藤椅中边纳凉边喝茶。
  “缪书记!”
  “哟,小顾又来啦,来来啦,快坐下,”缪闰生一见顾轩奇来了,忙坐起身,招呼他坐下,知道顾轩奇不惯饮茶,缪闰生一指屋内,“老规矩,饮水机在屋里,喝水自己倒,看你这一头的汗,快,先去洗把脸!”
  顾轩奇应声进屋,湿毛巾擦洗了一下,又咕咚咕咚喝了一大杯水,又灌满了一杯,这才走出里屋,坐在缪闰生旁边。两人先闲聊了几句,接着就转到了正题上。
  “小顾,你上次问我为何咱们Q市下辖的这些个县、乡部分存在‘脱贫又返贫’的现象,我和你讲,这里面原因可不少,如果在细分到每家每户,个中因素那就更多更杂了。不过,概括起来,无外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方面是脱贫不稳定导致返贫,换句话说,就是当时脱贫就没有真正的脱贫。比如说有的县、村还存在算账脱贫、数字脱贫的问题。通过算账算出去了,这些当年就不能算真正脱贫,这些人还是要作为返贫纳入回来。另一方面是偶发因素导致返贫,其中偶发因素最多的就是因病返贫。”
  “因病返贫?”
  “是啊,你来的时候应该路过顺友小吃店,就是村头那一家。两个女儿都嫁人了,新房安在城里,就剩下王顺友和老伴守着这家小吃店,一年365天天天起早贪黑,4、5点就得起来忙活,中午回去还要打理自家一亩三分地,不是‘辛苦’两个字可以形容的。人的身体到底是肉做的,不是铁打的,天天上紧了发条转,谁受得了?毕竟都是60好几的人了,这不,前年乡里组织体检,夫妻俩一个查出高血压,一个查出糖尿病,顺友人还死倔,九条牛都拉不回,配了药回来又不按时吃,还拿自己当年轻人在那硬抗,结果呢,你不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身体就给你亮红灯、拉警报,去年在田里干活时犯晕,一屁股瘫坐在地上,送去医院一查,已经有轻微的动脉硬化迹象。住院那阵,小吃店就暂停营业了。康复出院后,也不敢再像以前那样拼命了,那这样一来生意肯定大受影响,还有每月额外的看病、吃药费用,都是不小的开支。”
  喝了口水,缪闰生续道,“这些年,村里的青壮年很多都去大城市打拼了,有的甚至在城市里扎根,结婚生子,留在村里的大多都是‘老弱残兵’,上了年纪,谁没个头疼脑热,那个高这个高的,现阶段农村医保相对而言还是比较低的,我看报纸上,城里人尚且叫喊着‘生不起病’,更别说农民了。”
  “是啊,病的问题始终是农村减贫工作面临的比较大的障碍。我这段时间走访和调查到的情况也表明,现在不仅仅返贫是因病造成的,还有很多是因病造成了新的致贫。我手头搜集到的数据显示,每年都会有一些新发生的贫困人口纳入到帮扶对象的范围中来,大部分都是因病还有因残也有因灾的,但总体而言,还是因病比例最多。”顾轩奇接过话茬。
  “嗯,调查好啊,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缪闰生拍了怕顾轩奇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小顾,我观察你很久了,自打你来到Y县,除了日常工作、开会,没事儿就爱往田间地头跑,和村里人拉家常,一来二去,不仅人混了个脸熟,第一手的资料、数据也弄到手了,有我当年的影子,哈哈哈!以前来过几个大学生,就会躲在办公室了,生活中‘宅男’也就罢了,工作中怎么也能当‘宅男’?小顾,你记住我的话,政策可不是几个人关起门生造出来,那样拿出来的条条框框是冰冷的、生硬的、不切实际的,不仅不会惠民,还极有可能误民、害民!”
  “缪书记谬赞了,轩奇初来乍到,没什么经验,还有很多工作做得不到位,以后少不得要来向您请教,您可千万别嫌我啰嗦啊!”
  “欸,‘请教’不敢当,有什么问题,尽管来找我,咱们一起参详!”
  ※※※※※※※※※※※※※※※※※※※※※※※※※※※※※※※※※※※※※※※※
  注:
  盖:古称伞。亭亭如盖,意思是高高挺立,树冠像伞盖一样。明代文学家归有光写过一篇回忆性记事散文《项脊轩志》,全文以作者青年时代朝夕所居的书斋项脊轩为经,以归家几代人的人事变迁为纬,真切再现了祖母、母亲、妻子的音容笑貌,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三位已故亲人的深沉怀念。行文不事雕饰,不用奇字险句,保持自然本色,力求朴而有致、淡而有味,营造出一种清疏淡雅的感觉。文末有一句悼念亡妻之语,为后世称道——“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