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太极 1

  太极,初见于《庄子》:“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后见于《易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同庄子浑沌哲学一样,太极观念这种迷离恍惚地看待万事万物的现象和本质的人生态度,以及这种思维方式本身,实则包涵着清醒睿智的哲思,其终极目的是希望人类活动顺应大道至德和自然规律,不为外物所拘,“无为而无不为”,最终到达一种无所不容的宁静和谐的精神领域。
  在N市惠溪区人民中路185号,太极成了logo,一家书店的logo。
  太极书屋,N市市中心的地标性建筑,闹中取静,书香满室,是H省首家、N市唯一一家24小时不打烊书店。对于这座城市中的每个市民,她是活生生的小世界,深夜里的一盏灯,夜归人的集散地,扮演着“书斋”甚至“心斋”的角色:不仅是上班族借以减压、凝神静气的港湾;更是读者们滋润心灵、收拾行囊再前行的拐点。置身太极书屋,总能让人于喧嚣繁华中收获一份难得的平静,领略到淡雅的美丽,感觉耳根尽彻,心境空明,淡然如水,疲于纷扰世事的心灵也因此得到难得的安抚与休憩,澹泊平和,宁静安逸。对于整个N市,她更像是“倡导全民,建设书香社会”的精神缩影,提醒着奔波于红尘中的人们,适时停下脚步,倾听内心,温润一下自己的精神家园,勿使之蒙尘,不要沉迷于手机游戏、上网,动不动就“低头族”、“刷屏控”。
  原先这里是几家商铺,因为地段好,交通便利,所以虽然租金贵,还是有不少人看中了这些旺铺。可说来也怪,一连换了几家,服装、百货、餐饮、美容,均有涉及,却无不“短命”,最长的也就坚持了一年半,抗不下去了。旺铺转“冷”,确实有点出人意料。
  7年前,“冷”铺又重新旺了起来,听说有人豪掷一笔“巨款”,直接包下了8个铺面中的7个,打通、加盖、设计、装修,敲敲弄弄了大半年,太极书屋正式落成了。
  太极书屋是个很文艺精致的视听空间,设计得非常华丽高雅,极具艺术气息,室内装修却低调而内敛,简约却不简单。整体外观大气端庄,门框上醒目的logo配上一笔潇洒遒劲的“太极”二字,螺旋又不规则的楼梯旋转入口,凸显东方特有的神秘感,书屋全部用实木板进行装饰,看起来倾注了非常大的心血。
  屋内的布置,只能用“气派”来形容,凡是看到的人无不震撼:一楼到二楼是空间,圆弧形的设计,上下双层,分格摆放着各类的书籍,摆放整齐,分类仔细,有按国别划分的,比如英美文学、欧洲艺术;有以内容归类的,比如诗词曲赋、音乐建筑;也有循作者布列的,比如金庸古龙,三毛琼瑶……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据说已收纳24000余册,涵盖哲学、经济、医药、艺术等各个领域,并且还在源源不断地更新。更有不少善本、珍本甚至是孤本,比如SirGeorgeStaunton1798所写之名著“AnAuthenticAccountofanEmbassyfromtheKingofGreatBritaintotheEmperorofChina”、元刻本SynthesisofPrimaryLearning《小学书集成》、【清】江海主人的《情异史》、【明】四桥居士的《合锦回文传》等等,藏书之丰,令人咂舌。
  空间居中的荧幕墙常年滚动播放着一些电影,有黑白的,也有彩色的,有文艺片,也有新片预告。穹顶是一张张摄影海报,全是世界各地的风光,均为太极书屋的主人旅行时拍下的,从照片可以看出主人家足迹遍行全球,而且摄影技术高超,光线、镜头、角度无不恰到好处。地面上简单地摆放着鹅卵石造型的座椅,小蒲团随处可见,很是方便舒适,另外专门准备了实木的矮凳,坐在上面看书,能看一整天。
  一楼与二楼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楼在西北两边专门辟出空间,西边的空间隔成两块,一块是各类眼镜,像近视眼镜、太阳镜、墨镜等等,墙上挂着国际标准视力表,请了验光师常驻。另一块是“后舍新语”,聘了专业的糕点师傅,现场烘焙制作面包、蛋糕、三明治、小松饼和水果塔,还有配套的红茶、咖啡、伯爵茶等,专供喜欢或者有喝下午茶的习惯的读者享用,有兴趣的还可以跟着师傅自己动手DIY,下午3点起才营业。这里的“后舍”,是“后舍间”的简称,灵感来自运城夏县方言,意为下午。古老的夏县人认为,人在下午精神状态最饱满,读书最佳。因此,在一个午后,读者可以品着茶,用各种舒服的姿势不急不慌地翻着书,充分享受慢时光的惬意,将内心的静谧交给,亦是乐事。
  北面的空间则是售卖各式各类的文创产品,比如撷芳系列古画时尚包、青花瓷数码套装、“LightHobby”(软周边产品,即借用藏品形象,运用设计学原理和方式对藏品进行加工和整理,从而获得一定的使用价值和欣赏价值的模仿产品)等等,兼具有趣、有用和艺术性,颇受前来选书的读者特别是年轻人青睐。
  第三层分为两个部分。主体是唱片墙和视听区域,所收唱片涵盖trip-hop、newage、trance等13个音乐品种,囊括了民歌、迪斯科、摇滚、reggae雷鬼、蓝调(又译布鲁斯)、乡村音乐等诸多门类,光金属乐就有黑金属、死亡金属、华丽金属、鞭击金属、剧院金属(亦称交响金属)等11个子类。甚至有传闻,太极书屋中还收藏了世界三大禁曲《忏魂曲》、《第十三双眼睛》和《黑色星期五》的残谱。
  唱片墙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中间的一墙黑胶唱片。据书屋的主人介绍,设置黑胶唱片,是考虑到玩黑胶是需要耐性的,因为听黑胶的准备工夫多,很麻烦。因此,黑胶会强迫你把生活步调缓下来,要一首一首听,不像CD选曲那么方便,因此就会认真把音乐听完。
  另一块组成部分又拆分成几个子部分,一部分是书屋主人的书房兼起居室“淮海阁”,隔壁是不轻易示人的“听雨轩”。余下的部分被设计打造成一个融合了咖啡馆和轻食店的迷你书吧,成为全市每一个文青所望。书吧取名“悦览”,即意为“读书是一件喜悦的事”,内里随处可见各种电影海报,国内外新闻剪报等。logo浮雕的整面投影墙会定时播放各种大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书吧里除了书籍,还有影视,艺术品,红酒等文化展示并定期举办文化沙龙,吸引了很多本地文化爱好者在此聚集研讨。可以说那美已经超越了传统概念的书店,成为了一个文化的交流平台。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微缩型书吧里所呈列的书,都是小众书籍,有郑在欢的《驻马店伤心故事集》、土耳其作家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创作的长篇《我的名字叫红》、大师级历史作家肯·福莱特的《世纪三部曲》、英国女作家德博拉·利维的《碎成十二片的心》等等。
  将一家私人书店打造成有声有色的爆款,这要归功于书店的老板——金锐。
  ※※※※※※※※※※※※※※※※※※※※※※※※※※※※※※※※※※※※※※※※
  注:1.logo徽标或者商标的外语缩写
  2.江海主人,生平待考。著有《巧缘艳史》及其续集、十二回中篇白话艳情《艳婚野史》。
  3.合锦回文传:明清时期的古典。十六卷,不分回目,有清代刊本。本书虽是一部才子佳人,但褒扬忠良和正义,斥责奸佞和邪恶的主题贯穿其中,使作品在爱情故事之外,又包含了一定的社会政治内容。同时,书中的故事情节变幻奇异,结构精巧细密,文字亦通俗流畅,在艺术上别具特色。近代有人考证,作者即清代著名文学家李渔(1611—1680),原名仙侣,号笠翁,别署觉世稗官、湖上笠翁等,浙江兰溪人,生在江苏如皋,中年流寓各地,晚年终老杭州。他一生著述甚丰,尤以戏曲、创作著称,有《无声戏》、《十二楼》等作品传世。
  4.伯爵茶:由多种茶叶加上香精配制而成的混合茶,口味上浓淡适中,接受程度比较高。
  5.trip-hop是种慢板的迷幻的、有爵士感觉的、迷糊的、带点嘻哈节奏的breakbeat音乐。
  6.newage是种宁静、安逸、闲息的音乐,纯音乐作品占的比重较多,有歌唱的占较少,重点是营造出大自然平静的气氛或宇宙浩瀚的感觉,洗涤听者的心灵,令人心平气和。
  7.trance,又名goatrance,发源于印度的一个小岛上。goa即为这小岛的名字,旋律常带有印度风味
  8.reggae雷鬼,起源于牙买加,70年代中期传入美国。它把非洲、拉丁美洲节奏和类似非洲流行的那种呼应式的歌唱法,与强劲的、有推动力的摇滚乐音响相结合。
  9.禁曲是指歌曲悲伤过度,大量人听后不能忍受歌曲的过度悲伤而自杀身亡而被禁止的歌曲。世界十大禁曲是《忏魂曲》、《黑色星期五》、《第十三双眼睛》、《妹妹背着洋娃娃》、《天使的房间》、《嫁衣》、《自杀没有痛》、《AFaker》、《没人能听见》以及《他不知道》。其中只有三首是真正的世界禁曲,分别是《忏魂曲》《黑色星期五》《第十三双眼睛》,据说由于歌曲中流露出摄人心魄的绝望神绪,听过这三首曲子的人都纷纷经受不了那曲子中忧伤的旋律,接受了上帝的邀请。
  10.黑胶唱片是在20世纪占统治地位的音乐格式,因胶木唱片大多为黑色而得名。黑胶因为听觉上感觉更保真而且更便宜所以完美的涵盖了所有年龄段的人。尽管黑胶仍被DJ们和电台所使用,但是它们已经降级为了车库里的处理品。黑胶又称LP,longpy,是立体声黑色赛璐珞质地的密纹唱片。
  11.《驻马店伤心故事集》:“驻马店”,是一个解释当下魔幻中国的重要名词和地理概念,作者在这个叫驻马店的地方出生、成长、逃离,他经历过我们想象得到或想象不到的残酷青春,而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在他生活里的人们,也成为了他笔下的“病人”和“cult家族”。魔幻、残酷与现实在这部作品里交汇,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的当代中国。这是一部精心架构而成的文学作品,分为“病人列传”和“cult家族”两部分,在虚构与非虚构间取得了巧妙平衡。郑在欢从自己的记忆出发,对亲人、伙伴、乡邻进行了细腻而又克制的描写。他解释了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出现在身边的人们,某种程度上也解释了自己,解释着这个时代。里出现的种种人物,包括盗贼、赌徒、疯子、寡居者、愚人等,作者通过展现这些隐没在庞杂的乡土世界里的怪人们,让一颗颗孤独而又伤心的灵魂以文学的名义重新被我们发现,“那些残忍、沉痛而又极其有趣的故事,完全吻合这个世界存在的现象和本质。”
  郑在欢:九零后作家,音乐人。生于河南驻马店,长居北京。标志性的黑色幽默语言,残酷的故事素材,让他的好笑又好哭,并且极其好玩。
  12.《我的名字叫红》:该讲述16世纪末,离家12年的青年黑终于回到他的故乡——伊斯坦布尔,迎接他归来的除了爱情,还有接踵而来的谋杀案。一位细密的画家失踪了,奉命为苏丹绘制抄本的长者也惨遭杀害。苏丹要求在三天内查出结果,而线索,藏在图画某处。作品以巧妙的后现代叙事,用一件发生在伊斯兰世界的谋杀案件作为故事主轴,以貌似侦探的结构性线索展开故事,实则是在讲述一段古老的奥斯曼艺术史的往事,由冲突、痛苦、共存三个不同的层面入手,借古喻今,探讨生命与艺术的存在意义及信仰的冲突,呈现给读者的是关于“文明冲突”的理性思考以及关于全球化语境中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历史性解读。
  该获得欧洲发现奖、美国外国独立奖、法国文学奖、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和都柏林文学奖在内的欧洲三大文学奖项。
  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土耳其当代最著名的家,西方文学评论家将他与马塞尔·普鲁斯特、托马斯·曼、卡尔维诺、博尔赫斯、安伯托·艾柯等相提并论,称他为当代欧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学家之一。2006年,凭借《我的名字叫红》,帕慕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3.《巨人的陨落:世纪三部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每一个迈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威尔士的矿工少年、刚失恋的美国法律系大学生、穷困潦倒的俄国兄弟、富有英俊的英格兰伯爵,以及痴情的德国特工…从充满灰尘和危险的煤矿到闪闪发光的皇室宫殿,从代表着权力的走廊到爱恨纠缠的卧室,五个家族迥然不同又纠葛不断的命运逐是觉得很开心”。他说:“很多作家只写能取悦他们自己的东西,并模模糊糊地希望这也能取悦别人。但我每写一页都在清醒地思考:读者会怎么想?读者觉得这真的会发生吗?读者关心这些吗?读者想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吗?我敬佩那些用文字和新奇结构进行文学实验的作家,但我从不这么玩。”
  14.《碎成十二片的心》:原作名BckVodka,短篇集,入选BBC国渐揭晓,波澜壮阔地展现了一个我们自认为了解,但从未如此真切感受过的20世纪。
  肯·福莱特KenFollett1949-,现象级畅销大师。1978年出版了处女作《风暴岛》,并于次年获得爱伦坡奖,声名鹊起,专职写作。2010年,荣登全球作家富豪榜上第5名。2013年,获得爱伦坡终身大师奖。他的出版前,都会请历史学家审读书稿,绝不容许出现任何史实错误。有出版人曾指出,肯·福莱特
  “没有一个饱受折磨的灵魂”,他愉快地承认了,“大家都在写内心的痛苦,可我总际短篇奖决选名单,通过《黑色伏特加》、《突如其来的光》、《维也纳》、《星尘国度》等10个短篇,展现了心灵的孤独与归属、人性中的暴虐与温柔一面、转瞬即逝的光辉与永恒、生活的奇异与美妙、爱与信仰……作者以犀利的幽默感与近乎残忍的好奇心,定格现代生活的一个个刺痛,书里的人们都背负着伤痛,并不歇斯底里,只是平静表层下深不见底的沟壑,但你永远不知他们何时会纵身跳下。
  德博拉·利维,家、剧作家、诗人。剧作多次登上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的舞台。已出版多部,都受到了高度好评。其中两部长篇SwimmingHome和HotMilk分别于2012年和2016年入选布克奖决选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