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巴西队的脊梁

  被内内盖了一个大帽,栾季晔因此身体失衡,重重地摔在地,不过好在没有受伤,内内没有犯规,刚才被盖出去的球被瓦莱乔接到之后直接传给了内托,内托带着球飞速的冲向了国队的半场。请百度搜索()进本站。
  看到栾季晔摔倒在地,在观众席的胡涵颖不禁捂了眼睛,她不忍看到栾季晔摔倒的样子,她会心疼他,而且非常担心他会受伤,张春茗、赵玲张春丽等人看到了无不是有些心疼他,但是张明山却说:“在球场有几个不摔跤的?而且季晔已经在球场历练了这么久,不会那么轻易的受伤的!”
  回到场,栾季晔摔倒后直接从地爬起来,然后迅速回防!内托因为有高洋的防守只好把球传给了加西亚,加西亚对阵王哲林,小打大,因此王哲林的速度可能会吃亏,果然,加西亚从王哲林右侧胳膊下钻过去篮!
  球抛刚出去,栾季晔从后场突然跑回来!纵身一跃!居然把这球给帽了!球磕在了篮板,内内接到篮板之后要跳栏,但是刚刚落地的栾季晔居然再度跳起,又送了内内一个大火锅!这是为了报复自己刚才被撂倒!这是何等的体能才能完成的事啊!
  这下沈轩接到了篮板,把球迅速传给了应开始往前跑的高洋!高洋接到球带着球迅速跑向巴西队的半场,后面加西亚紧追不舍,但是是追不,刚要伸手掏球,高洋跟后脑勺长了眼睛一样,突然背后运球把球转向左手带球了!
  被晃了这么一下,加西亚可彻底的追不了,高洋继续带球,面对无人防守的篮筐,演了一记双手劈扣!落地后,高洋还发出一声怒吼!彰显自己的霸气!现场球迷也再次大声的欢呼了起来!
  巴西队再次进攻,加西亚把球传给内托,内托带球过了半场,面对栾季晔,试图想突破,但是根本做不到!栾季晔把他防的简直是天衣无缝!无奈,只好把球传给了内线的瓦莱乔,瓦莱乔接到球,沈轩负责防守他。
  瓦莱乔选择背身单打,沈轩看似身单力薄,但是力气却也不小!瓦莱乔顶了几次,愣是没顶动,于是强行出手!可惜球却越过篮筐了,此时,内内突然跳起来接到球!然后顺势将球补扣进了篮筐!巴西队得两分。
  沈轩发球给栾季晔,栾季晔带球过半场,直接无视了内托对自己的干扰,到了一定位置的时候,栾季晔突然改变运球规律,然后一个瞬步突破!居然这么闪过了内托!然后在刚过三分线的位置停了下来,来了一记投,“唰”,稳稳命!国队还了两分。
  “栾的投篮是真的稳,在NBA也是如此,如今国队有了他,真的是往年更强了啊!”一个穿着栾季晔球衣的美国球迷说,他可是为了在奥运会现场来看栾季晔的赛,特地从美国远道而来赶来日本的!
  “没错!我觉得门票买的值啊,不仅能看到自己国家的表现,还能看到偶像!”另一个美国球迷说,他是和穿着栾季晔球衣的那个球迷一起来到日本的,而且也是栾季晔的球迷,他们两个可真的是栾季晔的死忠粉啊!
  赛继续,内内把球发给了加西亚,加西亚带球过了半场,高洋防守他,加西亚把球传给了内内,内内在外线,王哲林跑出来防守他,虽然内内年事已高,但是王哲林的速度居然还是赶不内内!
  内内带球突破晃过了王哲林!带着球来了一记单臂劈扣!王哲林也跳起来要盖帽,但是不仅没成功,还被内内造成了犯规,打成2+1,现在内内,真的是巴西队的脊梁啊!他艰难地支起球队,这很像在国男篮低谷时期的易建联。
  内内站在罚球线,原地拍了几下篮球,然后摆好姿势,把球投出去!打铁了!王哲林*下篮板,然后把球传给了沈轩,沈轩接到球的时候,巴西队早已经快速的回防了,沈轩带球慢慢的过了半场,栾季晔和高洋在三分线外围一左一右的站着,阿布都沙拉木则是在一边随时准备跑为接应。
  沈轩把球传给了栾季晔,栾季晔接到球,立刻冲向内线,沈轩同时往内线里面跑,栾季晔此时已经被维埃拉和内托夹在间了,但是栾季晔却笑了,把球传给了后方!后方,沈轩接到球!隔着三个人来了一记双手暴扣!打进今天自己的第一个进球。
  现场球迷再次大声欢呼,这应该是奥运会开赛以来,沈轩最精彩的一记进球了!绝对今晚的十佳球啊!沈轩落地之后,跟栾季晔击掌,然后立刻回防了,巴西队此时已经越来越没劲了,但是内内依旧没有放弃!
  第一节赛还剩下五十秒,巴西队也不打算叫暂停了,内内发球给了维埃拉,维埃拉带球,阿布都沙拉木跑过来防守,维埃拉把球传给瓦莱乔,瓦莱乔接到球在内线左侧投了一记投,球跌跌撞撞的进了。
  最终,第一节赛结束了,国队大分领先巴西队,李楠指导对今天的状态很满意,对队员们说道:“第一节打的非常好,咱们得继续保持!这样栾季晔、高洋、阿布都沙拉木,你们三个下场,然后,赵睿、田旭东,还有丁彦雨航,你们三个第二节!”
  巴西队那边,大家都愁眉不展的,尤其是主教练佩特洛维,他捏着自己的鼻梁,然后抬起头来说:“这样吧,内内,你下场休息吧,维埃拉,你也是,然后赫特斯谢米尔和贝特尼,你们俩,咱们今天,尽力而为吧。“
  观众席,巴西的球迷看是着急,同时也非常心疼内内,今天第一节赛他打完了一整节,分没有逼近,这位老将,已经是最后一次打奥运会了,国队却愈打愈顺,这下看起来,巴西队可能要退出了。
  本书来自
  本书来自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