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安顿流民
韩馥倒不是可怜这个韩暹的性命,只不过这山中隐藏的百姓是他志在必得的。并州本来就地广人稀,又连续遭遇战乱,就算是有大片的土地,也需要劳动力来耕作,而这白波山中的难民,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案。
“你说的是真的?你真的能够在并州实行军屯,给这些百姓足够的口粮和农具,叫它们生存下来!”
韩暹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是真的。韩暹原本也是穷苦家的孩子,父母姐妹都是因为饥饿相继离世,所以韩暹才会跟随郭太起义造反,为的就是为白波谷的百姓有口饭吃。
现在听到韩馥的说法,他怎么能不吃惊,如果并州早有这样的制度,他韩暹又何至于造反。
“我身为冀州,幽州的两州州牧,这样的大事有必要骗你吗?屯田的初始物资都是由官府,还会与百姓签订合同。”
“这样就有官府的法律保护。只有百姓肯踏实耕作,一年之后温饱难道还有问题吗。官府也能够在两年之内收回成本,这本来就是一件互惠互利的事情。”
韩暹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我韩暹不知韩馥大人是这样的好官,如果知道冀州是这样的仁政,我是无论如何不会与贵军做对的,我愿意归顺大人,进山去说服白波山的百姓,下山跟随大人,只要是这些百姓能够吃饱穿暖,我愿意跟随在大人左右,以供驱策。”
韩馥命人搀扶起韩暹,又安排了数千人,跟随他进山去召集白波民众。
韩暹在白波军中威望本就很高,郭太死后是不折不扣的白波军决策人,白波山的民众听说白波军全军覆没,本来是忧心忡忡,打算渡过黄河,逃亡河内与河东避难。
但是韩暹却出人意料的出现在了民众们的面前,将冀州军的政策和大家都详加解释。大家听说冀州军愿意足够的口粮和农具,还会无偿土地给大家耕种,都是个个动容。
他们在白波山中也只能是勉强温饱,虽然不用缴纳官府的苛捐杂税,可每年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还是会饿死冻死不少人的。现在听了冀州军的屯田政策,如何不会怦然心动。
当下众人在韩暹与数千军卒的带领下,浩浩荡荡的从山中躲避之处赶出来,在白波谷外集合,人数怕不有十几万之众。
韩馥是喜出望外,他是不怕人多,只怕人少。每多一个劳动力,就意味着自己的实力能够壮大一分。
韩馥吩咐马忠立刻准备了一部分军粮,为这些饥饿了许久的百姓们做了一顿饱饭。这些平时只能是靠野菜,猎物度日的流民,在吃到了冀州军递过来的白米饭的时候,都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数万人面对韩馥,大礼参拜,甚至喊出了万岁的口号。
韩馥也是深受感动,当然万岁的名头他可是不敢接受,这是赤裸裸的造反啊!
当下韩馥任命杨奉,韩暹为并州的典农校尉,专司并州的屯田与流民安置事宜。
杨奉与韩暹都是白波军出身,本来就和这些白波谷的刘敏关系融洽。这下更是打消了民众的疑虑。
大家都欢欢喜喜的在冀州军的疏导下,向西河郡,新兴郡,乐平郡的无主土地开展轰轰烈烈的分田分地运动去了。
徐晃也找到了被擒的李乐,就冀州军的所做作为和李乐详加解释,李乐也是穷苦人出身,自然知道韩馥的这些行为等于是从根本上解决了白波流民的生计问题,当下也表示愿意归顺。
韩馥就命他为西河郡的副将,协防西河郡地区的防务。而韩馥的大军则厉兵秣马,准备向太原郡进发。
十日之后,晋阳城防之上,有无数军卒在忙忙碌碌在准备着战争的物资,无数的箭羽,滚木,石块被堆放在城头的指定地点。显得杂乱无章,毕竟实在是超出了平时太多,也无法做到井然有序了。
晋阳城,始建于公元497年,春秋末,晋国大卿赵简子家臣董安于在太原盆地北端晋水北岸,悬瓮山东侧修筑晋阳城。
晋阳城自古就是太原郡的治所所在,晋阳城四边都有七八里长短,规模可称宏大,还有内城,外城,和子城的三层防御,自古以来就是易守难攻。
城头此时站着十几个衣甲鲜明的将官,正在仔细查看着这里的一切详情。
为首的将官,正是太原郡郡守,现任王家家主王泽,他一身戎装,显得格外精神,虽然年纪已经接近六旬,却是威风不减当年。
他身后的几个人,分别是太原郡护匈奴中郎将王柔,太原骑都尉王凌。王泽的长子王昶。
另一个年纪大些的正是前雁门太守,现任郭家家主郭缊。郭缊身后是四个儿子,分别是郭淮,郭配,郭振,郭亮。其中以郭淮最为骁勇,是朝廷的五官中郎将。
王泽看了看身边的郭缊,咳嗽一声“郭兄,叫这些后辈在这里监督一下防务,你我借一步说话可好?”
郭缊点点头,明白王泽是有话要说,对身后的郭家子弟嘱咐几声,跟上王泽的步伐,两个人一起向更高处走去。
两个人来到了敌楼的制高点,遥望晋阳城外的群山,只见山青水绿,一片沃野,竟然是叫人有些心旷神怡。
王泽叹了口气“可惜这大好美景,很快就要变成杀戮的战场,真的是可悲可叹啊!”
郭缊有些迟疑的说道“不知道王兄有没有和贵表兄王允大人通信,王允大人身为朝廷三公,位高权重,难道还不能阻止韩馥一介冀州牧的狼子野心吗?”
王泽摇摇头“昨日我表兄的飞鸽传书已经送到,现在他在长安也是自身难保。董卓将权利牢牢掌控,政令到了地方,各州牧太守都是置若罔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