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绥虏口失守
没有火药,就意味着失去炮火封锁线,敌军可以连续不间断的冲击防线。正面厮杀,己方哪是敌军的对手,只怕支撑到傍晚都很吃力。
这边布局是完不成了,也就是说,这几天的辛苦白费了。
此计失败,俺答汗将长驱直入,不费吹灰之力占领大同,继而向太原进发。
山西将沦陷!
陕西将沦陷!
西北将沦陷!
此刻,林凌启觉得自己就是历史的罪人。若不是上俺答汗的当,探回一个假情报,局势怎么会如此糟糕。
他真想拔出腰间的剑自刎,来弥补自己的亏欠。
但自刎有用吗?一个男人,关键时刻要挺住!
他挣扎起来,却见一骑风驰电掣而来,是李仲平。
他迅速迎上去,只见李仲平衣甲破烂、浑身是血,不知是敌人的还是他自己的。
“李总旗,发生什么事了?”
李仲平顾不上下马,急促的说:“林大人,大事不好,火药已全部消耗殆尽。总兵大人要我们林家军顶住,他带大同兵力回撤,准备防卫大同城。”
张铎此次听从林凌启的话,将大同兵力三分之二投放到绥虏口。这几天的伤亡将近七千,其中林家军占两千,其余皆是张铎的部队。
林凌启暗想,就算张铎将剩余部队撤回,对大局也不起什么作用。凭这些兵力,休想防守大同城超过三天。
此战必败无疑,众将士均难逃一死,他心中一阵悲哀。
“林大人,请你即刻下令,总兵大人等你的回复呢!”
林凌启知道,如果同时撤退,势必演变为溃逃,成为俺答汗骑兵的猎物。张铎此策也是无奈之举。
他正要答应,却见无数人围过来,眼巴巴的看着,嘴里似乎还嚼着尚未下咽的馒头。
不行,张铎一撤,林家军顶不了多久,必须让百姓先走!
这些勤劳质朴的人们,对地狱之火寄于无穷的希望,干活没日没夜,没人喊苦喊累,到这个节骨眼上,必须让他们先走!
他立即找来吴承荣,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吴大人,你派人迅速组织老百姓撤退。告诉他们,不要回大同城,往东西两侧荒山野岭走,一定不要走官道。快!”
绥虏口失守,俺答汗骑兵必循官道往大同城进攻。老百姓走官道的话,等同于走上黄泉路。
尽管不能确保逃到荒山野岭就能活命,至少比留在摇摇欲坠的大同城好一些。
吴承荣从未见过林凌启神色如此紧张,知道大势已去,反而放松许多,微笑着说:“林大人,本官这就去安排。再见!”
再见?还能再见吗?
林凌启苦笑一声说:“但愿有缘再见。”
吴承荣拍拍他的肩膀,一字一句的说:“我们很快会再见面的,在黄泉路上。”
看着他迈着坚定的步伐离开,林凌启的嗓子眼象被什么堵塞,眼眶只觉酸溜溜的。
这是决死之心啊!
“李总旗,你回去告诉安乡伯,请他务必再支撑两个时辰,掩护老百姓撤离。两个时辰后,林家军尽自己最大努力,掩护安乡伯他们撤退。
李总旗,我在绥虏堡城头等着你们!”
李仲平看着林凌启透露出绝望的眼神,心中无比沉重。
记得林凌启刚上任时,是何等意气风发!降服众人,打击许从诚,在皇上面前大展身手…
这世上似乎没有难得到林凌启的事。
但现在……
李仲平哀叹一声,道了声珍重,便直奔绥虏口。
人们争先恐后撤离绥虏堡,若大的城门,显得狭窄无比。
慌乱、惊恐、畏惧…各种情绪弥散开来,使得撤退秩序非常混乱。
林凌启亲自站在城门口,极力维持秩序,整整花费近两个时辰,才让老百姓暂时脱离险境。此后的路怎么走,全靠他们自己了。
已值正午,太阳当头照下,地面热浪滚滚,仿佛间要将煤粉点燃。
林凌启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登上城头。
穿越至今,他还没遭到如此重大挫折,而这次挫折,非但将他置于死地,还把大好河山拱手让人,真是莫大的讽刺!
本以为凭借研究室,凭借预知能力,完全能在大明混得风生水起,然而现实给他一记响亮的耳光,还往他胸膛插上一刀。
他转身走上箭楼,俯瞰着周围一切。
只见城头边黑烟缭绕,如同大雾弥漫。及往北,则是一片黑色的海洋。要是这片海洋能翻起波浪该多好呀!
可这里风平浪静,波光不动。只有刚才老百姓撤退时扬起的煤粉,浮在海洋上空,象是海上起雾一般。
张铎已经带兵撤退了,正向绥虏堡奔来。从队伍规模上来看,估计不会超过五千人,余下的均血洒疆场。
战争就是这样残酷,它不讲道理,不讲规矩,不讲人性,为消灭对方不择一切手段。
不得不承认,俺答汗是个极其厉害的人物。
他诡计多端,利用自己传递假消息。他镇定自若,在灭虏沟遭遇惨败而军心不乱。他随机应变,让段思明烧掉火药库。他野心勃勃,能谋略、驾驭大局面。
能成为这种人的对手,并死在他的刀下,也算是不枉此生。
可就这么死了,林凌启心中还是心有不甘。
他想起如烟,想起哥嫂,想起曹达明他们,心中一阵绞痛。
难道离开吴县之时,就是彼此间最后的一面吗?
想到这里,他脑海中莫名其妙出现朱素嫃的身影。
她女扮男装时的英姿飒爽,女儿身时的娇羞妩媚,心中顿时一阵悸动。
难道自己真的喜欢上她了?她可是金枝玉叶,自己高攀得上吗?且自己对如烟一往情深,怎么可能对其他女子动情?
想着,他摇了摇头,都死到临头了,还有心想儿女私情,真是脑袋大开。
张铎的部队象行驶在黑色海洋上的一艘巨舰,劈风破浪,急驰而来。
地面上扬起滚滚黑烟,象烽火台上袅袅升起的浓烟,在三角区域扩散,象黄土地下隆起一座绵长的黑色的山体。
及到绥虏堡,林凌启已经看不见他们的身形,一切都笼罩在黑烟之中。
等隆隆的马蹄声、杂乱的脚步声渐渐远去,林凌启知道他们已经通过绥虏堡城门,奔赴大同布置新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