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拜师礼

  教书育人是一项伟大的事情,本着长期发展稳打稳进的教育方针,合理有效的安排教育大纲,对学生们个人能力重点培养,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促使学生从好学到爱学,物尽其才,为国效忠。
  好吧,其实扯这么多杨一帆是不知道该如何着手开始教书。三字经,这个时代好像还没有;百家姓,好像也没有,教授论语,这帮孩子连字都不认识,教半天可能孩子们都不知道讲的什么。
  大厦千层,始建于底。孩子们还是一张白纸,在上面写意人生还为时过早,还是踏踏实实的先把字识全。
  华夏民族自古为礼仪之邦,自孔圣人广收门徒,教化四方伊始,儒家思想在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更有汉朝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举,儒家思想独自统治天下文教千年之久,后世帝王为利用儒家思想愚弄百姓,也为感激孔丘礼仪教化之功,尊封孔丘为圣人,天下万师之表。所以学堂开学的头等大事就是拜师礼。
  “五弟,东西都准备好了,三叔公差我过来问一声,你这边带着孩子们过去吧。”杨一明轻叩几声,推开学堂门问道。
  按照杨铁牛兄弟们儿子的出生迟早,杨一明排行老大,杨一帆出生较晚,在家族中一字辈排行老五,故而亲人之间称五郎,当然族里关系较远的为了区别开来,也有人称他铁牛家大郎。
  “大哥,有劳你了,我这就带着孩子们过去。”看着杨一明严肃的表情,杨一帆点点头说道。
  “咱们兄弟之间说这弄撒,走吧,不要耽误了时辰。”杨一明摆摆手,学堂里的气氛总让他有些压抑,虽然没有进过学,但老爹说要在学堂里保持恭敬总是没有错的,哪怕教学授课的是自家堂弟,也不能不成礼数。
  在杨一帆和学生们谈笑间,三叔公已经带着族人将拜师需要的所有东西准备妥当,静等时辰到了,就开始拜师礼。
  杨一帆带着孩子们们到学堂正厅的时候,院里已经站满了围观的人群,有的是学生家长,有的纯粹是来看热闹的人。
  “五郎来了。”
  “五郎往里走,三叔们等你咧。”
  拜师礼安排在学堂的正厅,长辈们已经按照辈分就坐了,杨一帆分别和三叔公、四叔、五叔等长辈行礼后,杨一帆覆手坐在屋里的最末端。
  三叔公和杨铁牛老神的坐在左右首坐,其他族人以次排开就坐,只有孔圣人画像下案几无人就坐。
  插在香炉里的香烧完的时候,二伯站起来走到门口,对着站在院里的学生家长喊到:“吉时已到,众学童及家长进正厅行拜师礼。”
  院里一阵骚动,没有孩子进族学的族人赶紧把朝前的位置让开,让有学童的家长往前走,当然,学堂里的女童是没有资格参加拜师礼的。
  待学童家长都在正厅前站好队形后,二伯才开始喊到:“拜师礼开始。”
  杨一帆上前几步,整理好衣衫,从香龛中拿出三根供香,对着孔圣人画像三拜,恭声道:“至圣先师大人在上,今天下太平,世道安静,学文之风渐起。今我杨氏一族为教化族童,重开宗族学堂,弟子杨一帆才疏学浅,受族中大人错爱,恬为宗族学堂授业之师,弟子深感资质愚钝,故今日拜习至圣先师大人,赐弟子戒尺,为我族中学堂学子鞭策,弟子叩谢。”
  上香,三叩九拜之后,三叔公从枣红色盒子里拿出戒尺,还有一套文人青衫一并交到杨一帆的手里。
  杨一帆进到内堂将青衫换上,出来后走到孔圣人画像前,对众学童说道:“众人入,拜先师。”
  学堂正厅里学童按照个头大小依次排开,杨一帆站在画像左下角看着学童给孔圣人行礼,学童都是双膝跪地,九扣首之后,才站起来站到堂下。
  杨一帆在学童们走在堂下的时候,跪坐在孔圣人画像下的那张案几,臀部坐在脚后跟上,后背挺直,目视前方,就单看形象,确实像为人师表。
  二伯看到杨一帆坐好之后,向堂下学童家长喊到:“行拜师礼。”
  学童依次上前,家长紧随其后,走到离案几三尺处,学童依次跪下,行拜师礼,三扣首,待到杨一帆喊起身,众人起身,依次站好。
  这时家长们把手里的六礼束脩递给学童,学童依次把六礼放到杨一帆案几前。束脩是古代拜师礼中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也是相当于学费。自孔子时代就有,最早的束脩是指十条腊肉,到后来因为文人觉得腊肉有伤风雅,就将束脩改为六礼,分别为,芹菜,寓意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心,寓意苦其心智;红豆,寓意鸿运高照;大枣,寓意早早高中;桂园,寓意功德圆满,剩下的一礼就是干瘦肉条。
  拜师礼物送完就是老师回礼了,杨一帆准备的礼物是毛笔和一张纸。笔是四叔帮忙坐的,纸是花了几十文去镇上买的,毕竟自家条件有限,自己也给孩子们买不起好的笔墨纸砚。
  拜师礼的最后一项便是朱砂开智,杨一帆手里持着站满朱砂的毛笔,在每一个孩子的眉心处用力的点上一个红痣,寓意孩子从此开启灵智,明目亮心。
  每给一个孩子点亮红痣,孩子的家长都激动万分,要不是害怕影响杨一帆得操作,有的家长可能会哭。这不光是在眉心点了一颗红痣,这是开启了摆脱农家身份的一个希望。
  点完最后一个孩子的红痣,杨一帆让学童们站好在自己面前,家长们离开学童,重新站到人群中,注视孩童半刻,杨一帆躬身从香龛上请下戒尺,看着学童说道:
  “今日汝等拜我为师,你我之后便为师生。汝师虽不才,但天下大势,人文地理也知一二,吾当尽心教书授业。
  汝等虽年幼,但不可无志,今后汝等学有所成,上可封侯拜相,下可领军牧民,但切记不可欺凌幼小,不可乱政忤逆,负责将逐出师门,众弟子可清理门户,汝等可知。”
  “谨记师尊教诲,弟子不敢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