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议和出现分歧

  四更天,奕早早就从什刹海边上的府邸来到紫禁城,此时神武门还未开,刚下轿子就碰到同时抵达的神武门的军机大臣兼大学士桂良。奕急忙上前问候岳父大人,桂良也向奕行礼,毕竟奕是身份尊贵的亲王。
  四更天的神武门很是寂静,此时其他官员还未抵达,桂良率先打破沉寂问道:“恭亲王今天早得很。”
  “没想到岳父大人也如此之早,”奕礼貌的回道。
  “三年以来,还是第一次见你上朝议事,想必今日你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
  “岳父大人说笑了,蒙皇上抬举,皇上只是让小婿参与早朝旁听,并未让我参与政务。”恭亲王客气道。
  奕的回答让桂良颇感意外,三年多的蛰伏让奕心智越发成熟稳重,接着说道:“恭亲王此言差矣,皇上既然让你参加早朝,就意味着你也有权力发言,想必你已经准备好奏折了吧。”
  “岳父大人真是慧眼识珠,小婿什么事情都瞒不过您,不过我得到消息皇上打算派你去天津负责谈判事宜,你怎么看。”
  “还能怎么看,食君之禄当为君分忧,”桂良惆怅到。
  不一会儿神武门已经聚集了来上朝的王公大臣,包括惠亲王、怡亲王、郑亲王、惇郡王、肃顺等,一番寒碜之后,天已微亮,大内侍卫打开神武门,大家就往大内走去。
  一般等级的官员只能走东华门上朝,王公大臣才能走神武门,东华门外有一个“下马碑”,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
  乾清宫。
  自打雍正以来,皇帝一般在养心殿处理政务,今天咸丰皇帝却在乾清宫举行早朝,可见咸丰皇帝对此事的重视,以及参与讨论的官员之多,以致于养心殿无法承受。
  咸丰皇帝坐在宝座上发话:“今天让大家讨论和英法两国谈判议和的事情,你们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出来,朕一概不会追究。”
  “直隶总督谭廷襄在奏折中提到英法两国认为之前派往天津议和的大臣崇纶身份低下,拒绝与其谈判,微臣以为,可以再派一大员替代崇纶前往议和。”肃顺率先说到。
  “肃大人所言不敢苟同,如今夷人气焰嚣张,借崇纶羞辱朝廷,臣以为应当集合京津的八旗绿营官兵,再派一员大将统领前往天津,痛击夷人,把夷人赶到海上。”大学士周祖培提到。
  “臣愿统兵前往,誓死报效朝廷。”僧格林沁随即附议道。
  就这样朝廷朝堂之上官员吵成一团,逐渐分成主和和主战两个派系。主和派以怡亲王、郑亲王、肃顺等军机大臣为首。主战派以大学士周祖培、僧格林沁等为首。
  此时的奕又是怎么想的呢,其实奕主张以打促和,双管齐下。
  咸丰皇帝看到两派人在互相争吵,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很是头疼。突然他想到一个人,就是他那才智双全的六弟恭亲王。想当年道光晚年两兄弟夺嫡之争是多么激烈,最终自己如愿以偿做了皇帝。
  “恭亲王你有什么看法”,咸丰皇帝突然一问,打断了朝堂大臣的争吵,大家都屏住呼吸,静静地看着奕。
  奕等这一刻已经等了三年,闲赋在家三年,奕除了写诗作赋之外,无不关系朝堂政局发展,身为爱新觉罗子孙,应当为国家社稷尽一份责任。
  在咸丰皇帝以及诸多大臣的注视下奕不慌不忙的说到:“微臣原则上同意议和,但对于各国无理要求不便曲从;
  军事上,应当加强御敌兵力,在原派僧格林沁防兵之外,建议再派园瑞、珠勒享、富勒敦素、托明阿的八旗马步各队以及张殿元等人的绿营官兵,统归增格林沁节制调遣;
  除此之外赞同于运河沉船泄水,以防英法联军沿运河进犯京师;同时请各旗预选八旗京兵部署于通州防守陆路咽喉要地。反对在京师多设粥厂使兵民就食的建议,理由是这样做易于给反对封建皇朝的所谓“妊民”、“垂类”以可乘之机;
  最后原议奖命广东绅民急捣香港以牵制英法为无必胜把握,不如密喻黄宗汉(新任两广总督)督练兵勇,配合广东绅民,相机把英法联军驱逐出广州。
  此时的奕对世界发展潮流和国家关系毫无所知,他始终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立场,追随咸丰皇帝推行的闭关自守政策。这份奏折表明,在外敌入侵面前,奕的基本态度是:
  1、坚定的主战派,主战抵抗英法联军可能进行的进一步侵略;2、实用的务实派,反对大言、空言,而主张以切实可行的战略去打击敌人;3、维护封建统治,仍旧没有放松对人民的戒备和敌视。
  咸丰皇帝对奕上奏的内容基本满意,受近臣的影响,他更偏向于议和。但是主战派的意见又不能不考虑,毕竟去年夷人提的议和要求对朝廷利益脸面损害极大。
  最终咸丰皇帝力排众议,决定继续再派一大员前往天津与夷人谈判,接着让群臣继续讨论派谁去谈判比较合适。
  “微臣举荐一人,前议和大臣耆英,耆英在广东办理夷务多年,深知各国情形,以前负责与英夷签定和约,具有丰富的谈判经验,此次派其前往定能促成议和。”惠亲王说道。
  “臣等附议。”怡亲王和郑亲王也一起保举耆英,肃顺沉默不语,没有附和。
  刑部侍郎文祥表示强烈反对:“耆英昏庸无能,卖国求荣,皇上未下旨严惩已经是法外开恩,如今又让其赴天津议和,我朝无人乎?还请皇上重重责罚惠亲王人等,以振朝纲。”
  肃顺见状急忙说道:“臣以为派耆英前往谈判不妥,臣觉得大学士桂良更为合适。桂良曾任直隶总督,对天津事务比较了解。也曾经担任兵部尚书,与僧格林沁一起带兵防御太平军北伐。臣相信桂良在谈判时定能有所坚持。”
  肃顺虽然跟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是“咸丰铁三角”,但是他也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权臣,不像怡亲王和郑亲王那样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朝堂之上瞬息万变,肃顺当然能察觉得到一丝变化,咸丰皇帝对恭亲王的态度有所改变,肃顺顺水推舟,举荐恭亲王奕的“岳父”桂良,城府之深可见一斑。
  正当朝堂讨论正酣时,直隶总督谭廷襄六百里加急军情打破了平衡:英法联军挥军西进,已抵天津郊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