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生母训子

  第465章生母训子
  新区这里不兴汉代的那种分食制,新打造的原木饭桌上,流水般放上了热气腾腾的饭菜。
  主食是力可斩将无名擀出来,再配合平阳公主精湛刀工切出来的面条。菜就厉害了,除了炖的一个狍子,一大盆的腌制冬葵,一盘炒好的腊肉,一罐用来佐味的大酱,还有何咸炒的一大盆豆芽。
  这豆芽儿可是冬天里的稀罕物,据说是老人家女婿从军营里厨子里学来的手艺,用清水发出来的。老人家早上就挑着担子去安邑城里贩卖,一露面就被哄抢一空。
  这样的饭食,何咸觉得比起前世都不差。尤其新区这里就是盐区,自然不会出现寡淡无味的情况。
  当然也是有点可惜的,西红柿还没在河东推广出来,要么也不用羊肉卤的面条里,再画蛇添足地打个荷包蛋,直接来个西红柿炒鸡蛋就行。还有土豆,再来盘酸辣土豆丝就更下饭了。
  这顿饭一出锅,何咸就知道新区百姓们的生活还是很不错的。他这一年来也算去过不少地方,见识过民间疾苦。新区这里招待几个贵客,就弄出了面条、炒菜、肉,这绝对是令何咸高兴的事儿。
  第一次入河东的时候,饿殍遍野。饥民易子而食,惶惶躲避贼寇和西凉羌胡的杀掠,那样的日子简直就是地狱。新区百姓这里却有面、有菜、有肉,代表着什么,自然不言而喻。
  唯独让何咸不太满意的,是老人怎么都不肯让自己的女儿上桌,这跟旧华夏的陋习倒很像。庆幸的是,老人也没说平阳公主与何咸一起吃饭的事儿,否则这顿饭就谁也别想吃了。
  仓廪足而后知礼仪,这话一点都没错。
  虽然老人不可能认识字,但现在日子好了,那就我守我的礼,也不干涉别人的自由——这种朴实的包容,让何咸很是欣赏。
  饭桌上最欢畅的,自然是那个五六岁的小男孩。
  风卷残云的吃相,比起战场上的猛将一点不输气势。毕竟这顿饭,恐怕比过年时还要丰盛。老人见状自然勃然大怒,没吃几口就放下碗满屋子追杀这小家伙。
  好不容易擒住了,鞋底子就在屁股上噼里啪啦的响了几下。责备这孩子太没有规矩教养,竟然跟客人抢饭吃。可拽着眼泪鼻涕一起流的小孩回到饭桌,老人就把自己碗里的肉和鸡蛋塞进他嘴里,看他吃得香甜,屁股上又扇了两巴掌。
  何咸笑得见牙不见眼,那些谋士们更是笑弯了腰。就连一向冷酷到底的养由基,冰霜一样的面色也渐渐融化。
  平阳公主每样儿又拨出了一些饭菜,让小孩拿去给他母亲去。这样一来,饭桌上才消停了一会儿,在‘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下,很快便杯盘狼藉。
  “让老人家破费了。”
  吃饱喝足的何咸,对新区百姓的生活算是有了底,对这一家更有信心:有男人的粮饷,老人的智慧,还有妇人的勤劳持家,这家人以后的日子只会越过越好。
  就在老人还礼的时候,何咸又硬塞给老人一块马蹄金。不待老人反应过来,一行人便拿出了战场逃命的气势,一溜烟儿地逃出了这户庄家。
  老人手捧着金子,只能看着一行人的背影,不由喃喃念叨着:“贵人啊,果然是贵人。来了这片贵地后,什么事儿都变好了”
  有一肚子热烘烘的饭食暖胃,何咸之后的兴致就更浓了。
  汉代的百姓都还是很淳朴的,院门有不少没关的,何咸看到后就进去转悠两下,一点都不脸红害臊,就跟回自己家一样自然。
  毕竟,在这样的时代,说整个河东都是他的,也不能算错。
  他最喜欢的,自然就是农家里的粮垛。仓里有粮,百姓的心就不慌。这些粮食,大多是‘以工代赈’后发给百姓们的工资,用来让他们过冬的。
  看到家里有烧火的,何咸更高兴。整个河东除了府衙内宅和军营外,就这片新区砌了火炕。为了弄来排烟的烟囱,何咸可是让宋应星延缓了水泥的研制,动用大量的人力开窑,用黏土烧制了三个月,才将新区的烟囱烧制出来。
  至于家里养鸡的,看到下蛋何咸也高兴。那白痴的模样,好似那蛋就是他下出来的。
  有养猪的,何咸也会看着猪仔露出森森的冷笑,因为他又想到骟猪的技术还未弄出来,导致汉代人常吃羊肉和狗肉,猪肉反倒成了贱肉,一股子骚味。
  还有看到人家有男人是猎户,从山林里打来猎物的。他就指点人家留好皮毛,军营里有专门的地方收购,可别让二道贩子给低价骗走了。
  入住率不高的新区,转了一天也就转完了。
  待炊烟缭绕的时候,整个新区屋舍似乎都笼罩在一片薄雾之中。土黄色夯筑墙色,被夕阳镀上了一层近乎于火焰般的光芒。
  淳朴勤劳的华夏百姓,可谓是世界上最值得守护的一个民族。只要给他们一个安定的环境,他们就会用自己的勤劳、智慧,慢慢恢复好战场留下的创伤,重建起美好又充满着希冀的新家园。
  何咸有些恋恋不舍地回头,对着身后文武言道:“新区花的钱很值。要是明年这时节,能看到新区renliu不息、百姓富足,我等立足河东的基础也就打牢了。”
  “主公勿忧,乱的已经平定了,不乱的也活下来了且活得还不错。这两件事儿是我等三步走当中的重中之重,至于让活下来的有盼头儿、有产业,只要我等勤勉任事,想必明年必然会看到焕然一新的河东。”
  管仲施施然地站了出来,说这种话,他最有底气也最自信。“屯区那一带,想必也不用看了。”
  何咸笑了笑,道:“虽然条件一定会比新区这里差一些,但也不会差太多。至少,人肯定是不少的,也会热闹许多。只待明年大地转暖,我等将屯田政策颁布出来,河东自此便步入了正轨,我等也就有了争霸天下的根本。”
  萧何有些不太高兴,因为屯区那里他是主要负责人,落实状况很是经得起何咸检验的。不过,随后想到河东令人振奋的新变化还有很多,他也就释然了:“那不知主公下一站,打算去向何处?”
  “我有点想应星那个傻孩子了,他那个匠作曹,可是攸关整个河东科技的大本营,是让百姓们有盼头儿、有产业的摇篮。明日,我等便去他那里看看,瞧瞧这傻孩子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
  想起宋应星,何咸嘴角不由掠过一丝说不出的笑意:毕竟,那孩子之前可是被他视如敝履的。可现在,宋应星绝对是河东第二重要的人。
  非但何咸派了不少精锐士卒保护,就连柳媚儿麾下的暗影也派去了不少。甚至,荆轲大侠也窝在了匠作曹——比起那个只能证明自己清白的弘农王妃,宋应星的价值可高多了。
  更不要说,匠作曹那里并不只有一个宋应星。改良纸张的蔡伦,改进印刷技术的毕升,也都在那里。至于以后,匠作曹更是还会根据实际情况,陆续出现更多来历不明的高人,负责研发改良超越这个时代的科技项目。
  “主公的确是该去那里看看了。水泥研发早已完成,据说这段时日,宋曹又弄出了不少新奇玩意儿。”萧何此时也露出了笑意,开口道:“另外,主公半年前留在解县的王景,也回到了安邑,正与宋曹商议开筑新渠的事项。”
  提到王景,何咸一时双目放光:“他也回来了?实在太好了!”
  王景这个人,即便很了解历史的朋友,恐怕也不会对他有多少印象。但有趣的人,这人虽然不闻名于历史,却在华夏水利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景也是东汉人,只不过跟公孙昱这个时代差了有一百五十年左右。
  王莽乱政之时,黄河在魏郡决口,加之无堤防,黄河之水犹如脱缰野马,泛滥成灾,致使无数黎庶深受其害,无奈下揭竿而起。随后光武帝平定天下,再到明帝永平十二年,这位王景王工程师便与王吴奉命督治黄河。
  在治理过程中,王景有着不少创造,他全面勘察黄河自荥阳以东流经之地的地势,“凿山阜,破砥绩,直截沟涧,防遏冲要”。
  这样,以堤束水,以水冲沙,河道不致淤塞,一般洪水不能决堤。
  就算发生特大洪水,黄河也能通过十里一个的水门将水放入河、汴两堤之间的蓄洪区,减缓洪峰对大堤的压力。
  由于此次治河设计合理,构思巧妙,加上施工质量优良,使得此后八百年黄河安澜,没有形成大的水灾。
  让这位一位牛人,去勘探黄河、设计开渠一事,简直就是最适合的人选。而且,公孙昱也相信,此番王景勘察了小半年,必然拿出了成熟的方案。
  只不过,这样一位牛人,在开渠一事上也要先找宋应星商议一番。那宋应星看来就真的很不简单了:农业、手工业、水利、化学,好像都精通一点,果然不愧十七世纪的世间小百科
  带着这样的疑惑,以及巨大的希望。公孙昱早早便用过饭食,带着原班人马杀向了匠作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