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已初具规模

  下午未时许,春末和煦的阳光,照耀着雒阳城故大将军府正堂。
  汉绥难中郎将、侍中、慎侯公孙昱端坐在主位上,手里把玩着一对错金独角瑞兽貔貅。脸上的表情说不出是迷惘还是震惊,宛如轻度痴呆儿童。
  从主位左右再依次向下看去,先是右边有与他同位而坐的平阳公主,护卫在他左侧的无名力士。
  客席上有汉朝德高望重的名将皇甫嵩、朱儁。
  他永久召唤而来的姚广孝、萧何、程咬金、朱符(毛遂)。
  汉朝皇亲国戚代表,伏家大公子伏德(东方朔)。
  汉末本土能臣名将张辽、徐晃、高顺、盖勋、韩浩、臧洪。
  便宜老爹的好友何进留给他的旧部将领吴匡、许凉。
  甚至于四世四公名门之后的杨修杨公子,以及他那位娇媚可人又冷艳无双的小妾杨柔儿。
  想当初,这大将军府正堂里也是群英荟萃,白萝卜和胡萝卜一起开会,热闹非凡。可穿越后,公孙昱望着这空落落的大堂,便以为再也没有机会用上这个地方。
  可想不到,仅仅半年多一点的时间,这座大堂竟然已有了不少人气。
  而且,这一次集体大会,还缺席着远在小平津的便宜老师贾诩。
  阳光细碎地播撒在正堂中,缓慢而祥和。终于在某一刻,晃了一下公孙昱的眼睛。
  直到被光线强烈刺激之后,公孙昱才陡然惊醒:原来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然有了如此一大片的势力。半年多来上蹿下跳、左右折腾一番后,他这位乖张高调又隐忍蛰伏的商户子,已然隐隐有了如此一股可以左右朝堂的人脉关系网。
  幸好,半年来的经历和成长,已然使得公孙昱应对如此局面举重若轻。看着众人一副等待着自己开口的神情。他先缓缓饮了一口茶,随后向杨柔儿开口问道:“柔儿,此番”
  “夫君放心。”杨柔儿自然知晓公孙昱要问什么,凝肃开口道:“这座府邸仆役下人身份,妾身早已盘查完毕。今日之事,断然不会传入李儒耳中。只不过,来府之人想必还是逃不过李儒的耳目。”
  “无妨。”公孙昱摆了摆手,向一脸愧疚的杨柔儿投去一抹安慰的笑。
  他当然知道李儒的手段,但同时,他更希望借此机会让李儒看清自己的实力——随着董卓的转变,公孙昱便知他与董卓分道扬镳的日子已然不远。而让李儒看清自己的实力后,他才会有更大更强硬的话语权。
  至于今日商议的内容,公孙昱其实也不介意让李儒知晓。毕竟,他也不会傻到在这样的时期、这样的场合,谈论反董一事。
  由此,他便开门见山言道:“今日请诸君入府,所为之事,便乃确保雒阳百万黎庶安全无虞迁往关中一事。此事攸关国本、干系甚大,绝不容半分差池。商议之时,诸位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然一旦商议完毕,众位皆不可有半分质疑懈怠!如有违者,便如此案!”
  言罢,公孙昱陡然掣出腰间佩剑,寒光闪烁当中,一剑劈向座前案几。只见剑芒挥处,案几一分为二!
  众人见状,无不心生凛然,齐齐起身言道:“为百万黎庶、江山社稷,敢不效死力!”
  来府之人,提前都得到了一份公孙昱与姚广孝、萧何商议完毕的迁都之策。此番商议,公孙昱要做的除却集众人之智查漏补缺外,更重要的便是分派任务。故而,这样的一番姿态,他是必须要做足的。
  不论在任何重大决议当中,只有一个声音、一个前进方向,才是确保决议顺利推行的根本要素。
  也由此,这样一场会议,成为公孙昱这位平日有些不着调、轻浮之人生平中,少有的一次严肃凝重的会议。
  事实也证明,这样一次会议方式是很正确、也很有必要的。
  因为在接下来的会议中,皇甫嵩在责任分配到人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孙昱还需命那些丞、尉、掾、吏,乃至乡有秩、三老、亭长、啬夫、里魁等,搜罗驴马牛车等物,将不宜长途跋涉的老弱孕妇,酌情就近安置于新垵、渑池、陝县、弘农,或河阴、平县等边县,而将青壮安置于三辅。如此壮者可为迁都后兴建住所屋舍所用,而老弱亦不至于因长途跋涉而亡。
  身为河南尹的朱儁提出了此番迁徙,可只调动雒阳腹地百姓,周边山区野林中的小乡小里便不必惊动之策,如此可减少迁徙耗费。
  而盖勋这位有着丰富牧民治理经验之人,也提出了在王允于长安划分安置之处、雒阳整编划分之时,公孙昱也需趁此时机,派兵沿途监察迁徙路途县乡的存粮、药材、整备等状况,一经查处,当即处置,以铁血手腕开辟出一条供百万黎庶迁徙的道路。
  这些细节补充,均被萧何认真地一一整理在案。毕竟,他虽然为天下无处其右的良相,但今日东汉与他所处的西汉局势大有不同,他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此番有了本地土著的查漏补缺,方可有备无患、详实尽用。
  而公孙昱在此事上,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座之人,虽然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之辈。但真正论到真正实务,还是皇甫嵩、朱儁、盖勋这些老一辈的能臣良将思维严谨、言之有物。
  剩下诸如韩浩、臧洪这些人,虽然后期也很牛。但局限于当前的官职和年岁,他们的政治能力,还是很得需老一辈来指点引路的。毕竟,天才也不是一出生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反倒是这样,才挺符合逻辑常理。
  时间就在商议中缓缓流淌,而大堂上的气氛,也因众人一言一语的妙策良计,变得热烈融洽起来。
  其中转变最大的,就是臧洪这位新附之人。
  严格来说,臧洪其实还没有被公孙昱收心。只是公孙昱击败孔伷、桥瑁后,臧洪才算是跟公孙昱有了些心照不宣的意味。
  然他本人毕竟心怀苍生、壮烈刚正,闻听公孙昱有此迁都大计会议,不用亲卫去抬着,他自己就颠颠儿地主动跑了过来。
  来了之后,先看到公孙昱势力已然这么牛,又看到众人一个个比他牛好几倍,而公孙昱这看似狡猾阴险的家伙,竟然真真正正在为苍生社稷操劳。他这会儿才真正有了归附之意,渴望追随公孙昱干点实实在在之事,而不是整天听着那些关东群雄瞎吹牛逼。
  终于,当萧何写完竹简上最后一字,看向公孙昱的时候,公孙昱便知道今日商议已有了最终的决议。而这个时候,众人也一副跃跃欲试、整装待发的模样,公孙昱不由微微侧目,先望了望始终不发一言的杨修,随后才示意姚广孝开口。
  姚广孝当然知道公孙昱在憋着什么坏,但此时也配合演出道:“主公,留董旻以供立威之用目的已然达到,不知应如何收场?”
  众人一听此话,皆一副不敢置信之色。尤其杨修,更是睁大了眼睛:“留董旻在雒阳,还差点与之一战,竟然只是你的计策不成?”
  见目的果然达到,公孙昱这会儿才微微一笑,风骚绝伦:“留着他不为了立威,难道你以为我还想同他一起爱民护民?这给那些羌胡士卒的威已立了下了,就是不知那些公卿大夫们的威,我该从哪一家开刀呢?”
  说完,公孙昱意味深长的看了杨修一眼,旋即傲娇的收回了目光。